傳說,在很早以前,當地有一戶姓魏的人家,祖祖輩輩靠耕山種茶為生,傳到魏老四手上,家境已很富足,三個兒子也都長大成人,娶了媳婦。三個兒子都是老實巴交的莊戶人,三個媳婦卻都精明能幹。大兒子娶的是個茶行老闆的丫頭,二媳婦的孃家是開豆腐店的,只有三媳婦是個莊戶人家的女兒。
魏老四操勞一生,到了六十來歲,覺得心力不足,想把家讓兒孫們來理。只是三個兒子都太本分了。讓他們理家老漢不放心,
因此言裡言外,倒有讓媳婦來理家的意思。可是三個媳婦,到底讓哪一個來理家才合適?老漢心裡一時還拿不定主意。不料老漢的燈還沒全挑亮,大媳婦和二媳婦倒先相爭了起來。大媳婦說,她從小侍候茶行老闆,見過大世面,這個家由她來理最合適;
二媳婦卻說,她一出孃胎,見的就是做買賣,由她來理家,必能招財進寶。只有三媳婦不言不語,毫不介意。魏老漢見此情景,一時也沒了主張,只得把這事暫時放下了。
這年臘月,魏老漢進城辦年貨,見街上許多賣甘蔗的,忽然有了主意,便掏錢買了六根甘蔗帶回家。
到了除夕夜晚,一家人吃過團圓飯,魏老漢便拿出六根甘蔗來,一個媳婦給兩根,對她們說:“大年初一,我們要吃個天光飯,所以你們各人都把甘蔗拿去擁火種,免得第二天一早起來生火費事。”又說:“從明年起,我就要把家交給你們理,只是你們三個誰來理家呢?我看,誰擁出的火種最紅,就由誰來理家吧!”
三個媳婦各自拿了甘蔗回自己的房間去。大媳婦想,這擁火種還不容易!於是待人靜後,便悄悄走進灶間,撥開大灶膛的餘火,就把兩根甘蔗像平日燒柴一樣,整根塞了進去,然後依舊把灶灰擁好,便高高興興去睡了。二媳婦用刀把甘蔗砍作幾段,也走到灶間,照樣撥開了小灶膛的餘火,把甘蔗塞了進去,擁好灶灰,也高高興興地去睡了。只有三媳婦拿了甘蔗,回到自己房裡,便和丈夫對坐在火盆邊,高高興興地邊吃甘蔗邊說笑,待把兩根甘蔗吃完後,將甘蔗渣擁進通紅的火盆。小兩口又說笑了一會,見甘蔗渣慢慢燒著了,就把火盆擁好,然後上床睡覺。
大年初一,天還未亮,魏老漢便叫媳婦們起來撥火種做飯。先是大媳婦撥開大灶膛一看,只見兩根甘蔗依舊好好地躺在那裡,一星兒火也沒有。二媳婦見了暗暗高興,趕忙撥開小灶膛,一看雖然有幾段甘蔗燒黑了些,可也沒半星兒火氣,她的心也一下子涼了。只有三媳婦的火盆一撥開,滿盆紅通通,熱烘烘,全是火種。
魏老漢在一旁見了,立時有了主意。心想:“這三媳婦雖然是個莊戶人家女兒,平時又少言細語,倒挺有心計,把家交給她理準沒錯。”於是當場宣佈,從這年初一起,便把家讓給三媳婦理了。那大媳婦和二媳婦見此情景,嘴上不說,心裡倒也暗暗服了輸,再也不敢爭著理家了。這事很快傳開來,一傳十,十傳百,遠近數百里的姑娘媳婦,人人敬慕三媳婦聰明、能幹,所以每年除夕,大家都學她的樣子,用吃過的甘蔗渣來擁火種,年年如此,家家如此,漸漸便形成了除夕夜吃甘蔗、擁火種的風俗,至今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