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一個非常繁榮昌盛的時期。陶瓷史家通常將宋代陶瓷窯大致概括為6個瓷窯系,它們分別是:北方地區的定窯系、耀州窯系、鈞窯系和磁州窯系;南方地區的龍泉青瓷系和景德鎮的青白瓷系。這些窯系一方面受到時代政治理念、文化習俗、工藝水平制約而具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因受其所在地區使用原材料的影響而具有特殊性。總之,民間用瓷大方樸實、經濟耐用,最能贏得百姓喜愛的是磁州、耀州窯燒製的民間瓷品。而宮廷用瓷則端莊典雅、雍容華貴。最能反映皇家氣派的是鈞、汝、官、定、哥窯燒製的貢瓷。
(1)鈞瓷:
鈞瓷的釉色為一絕,千變萬化,紅、藍、青、白、紫交融相融匯,燦若雲霞,宋代詩人曾以“夕陽紫翠忽成嵐”讚美之。
宋代瓷器色彩的審美風尚 鈞瓷色標
(2)汝瓷:
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藍、淡粉、粉青、豆青、月白等。
宋代瓷器色彩的審美風尚 汝瓷色標
(3) 官瓷:
官瓷主要燒製青瓷,官瓷天青色釉略帶粉紅顏色。
宋代瓷器色彩的審美風尚 官瓷色標
(4) 定瓷:
定瓷以燒白瓷為主,釉色瑩潤如玉。
宋代瓷器色彩的審美風尚 定瓷色標
(5) 哥瓷:
釉色以油灰、灰青、粉青、月白、米黃為主。
宋代瓷器色彩的審美風尚 哥瓷色標
(6) 其他宋瓷:
其他陶瓷的主要釉色有:銅紅色、青色、灰白色、黑色、褐色、綠色、土黃色、深紫紅色、醬色、玳瑁色等。
宋代瓷器色彩的審美風尚 其他宋瓷色標
透過對宋代不同型別的陶瓷進行分析,我們可以概括出其色彩的風貌。從胎釉上看,宋代北方窯系的瓷胎以灰或淺灰色為主,釉色卻各有千秋。例如鈞瓷釉喻為海棠紅、玫瑰紫,燦如晚霞,變化無窮如行雲流水,色相主要偏紫色調,中明度以及中低純度;汝瓷釉含蓄瑩潤積堆如凝脂,色相主要為藍、粉、白等色調,高明度低純度。定窯的白瓷則主要以白色為主,也偶爾用其它顏色進行點綴。官瓷的色相大多為藍色調,中高明度低純度。哥窯的青瓷其釉面開出斷紋,如絲成網,美哉天成,是一種獨特的缺陷美,色相以青色調為主,中高明度低純度,顏色還有黑、深灰、淺灰及土黃多種。磁州窯以白地黑花鏤刻裝飾最有特點。南方窯系的胎質則以白或淺灰白居多,景德鎮窯的青白瓷色質如玉、碧如湖水;龍泉窯青瓷翠綠瑩亮如梅子青青,突破“南青北白”的局面。
宋代陶瓷的色彩搭配得十分諧調,其色相偏藍色、青色、紫色居多,以中低明度、低純度為主。追求釉質之美、釉色之美,宋人在制瓷工藝上達到了一個新的美學境界,“靜謐雅素”體現了宋代陶瓷的色彩特徵。
宋代是中國政治、經濟、科技等全面發展的時代,在技術先進、經濟繁榮的大背景下,工藝美術發展迅速。宋代實行以文治國,統治者重文輕武,提高了宋代文人的地位,也提升了整個社會的文化素質。宋代改革勞逸制度,減少苛捐雜稅,減輕了人民的負擔,並且工商業得到大力發展,形成了龐大的商業體系。在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影響下,宋代陶瓷業發展迅速,在繼承魏晉遺風,形成了獨有的造型特徵和審美取向,在中國陶瓷史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一、宋代瓷器美學特徵形成因素
宋代,儒、道、佛的思想三合為一,哲學思想在文人價值觀昇華,追求極簡主義,追求自然天成之美,它的美學思想受到當時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文化百花齊放影響,整個社會充滿活力,孕育開創精神。
(一)政治
陳橋兵變中,後周大將趙匡胤奪取政權,建立北宋,平定後蜀、南唐、吳越等地,統一南方和中原,並解決了與西夏和遼國的外交關係,相對穩定的國內環境為經濟文化的發展打下基礎。宋代採取媾和的形式維持國內的穩定,一定程度上在工藝美術上也有體現。宋代的工藝美術缺乏雄偉的氣魄,藝術格調相對清淡平易。與晚唐和五代十國相比,宋代的苛捐雜稅比較少,由於租佃關係的盛行,佃戶的人身依附減弱,佃戶可以自由出租土地,也可以自立門戶,不僅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而且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和佃農的社會地位,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為陶瓷業的發展提供了人力、物力的支援。
(二)經濟
宋朝相對穩定,城市經濟比較繁榮,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都市商業經濟。繁華的都市有各種各樣的商品。從《清明上河圖》中能夠了解到北宋東京開封的繁華。到了南宋,都市商業進一步發展,作坊和店鋪更多。隨著經濟的發展,新興市民階層地位不斷上升,形成了市民文化,對市民的消費產生了重大影響。市民階層的發展和活躍,促進了城市文化藝術的發展,影響城市消費的其他各個方面,對陶瓷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加[1]。陶瓷不再只是貴族的消費產品,也進入普通百姓家庭,在造型、紋飾、品種等方面,都產生了新的變化。宋代官窯和民窯都比較發達,競爭激烈,出現六大瓷窯體系,並且具有各自的風格特徵,在瓷器業上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宋代對外貿易的發展也促進了瓷器的發展,瓷器外銷增多,是對外貿易運輸中最多的商品,大力推動了制瓷行業的發展。
(三)文化
古代的科舉制度為各個階層的人才提供了進入仕途的路徑,宋代進一步改革科舉制度,並且重文輕武,社會普遍重視讀書教育,整個社會的文化素質比前朝高,賞文、作畫、吟詞成為流行的風氣,出現了許多文學家、詞人等。盛唐時期人們感情奔放,自安史之亂後,人們開始更加擔憂國家命運。宋朝時期,人們進行了新的反思,重構人生態度、精神世界,更加沉穩、成熟、冷靜和超脫,從而影響了造物觀和審美觀。宋朝建國初期大力提倡道教,宋徽宗時是汝窯的全盛時期,汝窯瓷器反映了道家的無為、清逸。宋代哲學以程朱理學為主,形成新儒學思想體系,文化領域提出了文辭流暢、平淡自如,都影響了當時的工藝美術風格。
(四)工藝技術
宋代工藝技術進一步發展,在制瓷技術上也有很大革新,明確分工。在泥料製備上,首先發明和使用了陶缸設定、大型碾槽粉碎設定等,並且提高了拉胚成型技術和燒製工藝,降低了成本。宋代的窯體結構也有改進,北宋龍泉窯是龍式窯,窯腔龐大,每次可以燒製兩萬多件瓷器。燃料由木材變為煤炭,燒瓷方式改為倒火焰式,提高了瓷器的質量。
二、宋代瓷器鑑賞
宋代,由於推行文官治國制度,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品質追求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們的審美突破唐人的雄壯豪氣,呈現出這淡雅、寧靜飄逸士大夫之氣,現在在瓷器的造型、裝飾、釉飾方面略談宋瓷的鑑賞。
(一)造型美
宋代瓷器形制具有典範美,是陶瓷藝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表現,反映了陶瓷藝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比如梅瓶,瓶體修長,被稱為頸瓶,以口小隻能插梅枝得名。梅瓶底部小,足部長接近直線,肩部到口下部,處理方法多樣,從宋代開始,梅瓶出現比較成熟的樣式,到了明清時期,梅瓶有不同的變化[2]。雖然宋代不同瓷窯產出的梅瓶造型各異,但比較接近,成為固定的優秀造型樣式。宋代瓷器造型具有仿生意蘊美,模擬自然形態中最優美生動的部分,突破了傳統仿生形的侷限,將抽象性和形象性完美結合,達到神似的藝術境界。
(二)裝飾美
宋代瓷器的裝飾紋樣更加豐富,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風格,植物類有果實、草木、花卉、枝葉等,人物類有戲妝、侍女、嬰戲等,動物類有魚、昆蟲、瑞獸等,佛教類有僧人、羅漢、飛天等,道教類有幾何紋樣、水波、流雲等,每種大類別中又有許多小類別,畫面生動,寓意豐富,具有濃郁的現實生活風格。宋代開始有鯉魚跳龍門的說法,許多人採用魚紋,象徵讀書進取,加官進爵。宋代瓷器的裝飾技法多樣,包括剔花、帖花、劃花、印花、鏤空、描金、鐵繡花等等[3]。北宋時期的書畫藝術達到新的高度,也影響了陶瓷的發展,陶瓷裝飾呈現獨特的書畫意境美,出現了許多瓷藝和繪畫藝術俱佳的精品。
(三)釉飾美
宋代瓷器的釉色與唐代的豔麗豪華不同,追求幽靜的意趣,真正實現釉質的如冰似玉,這一時期的釉色本身的裝飾,不依靠任何圖案紋飾,效果已經超越了前人的高度。比如均窯釉,釉色變化行雲流水,被稱為海棠紅,是銅紅釉在高溫窯變下,自然產生的效果,具有變化莫測的魅力。宋瓷是單色釉瓷器的黃金時代,在唐代的基礎上,釉下彩繪進一步發展,為之後出現的彩繪瓷打下基礎。宋代的磁州窯是釉下彩繪的代表,燒製有綠釉、黑瓷、白瓷、黃釉等,釉下彩繪手法十分豐富。除了釉下彩,磁州窯還燒出釉上彩,開創了中國瓷器釉上彩繪的先河。
總之,宋代瓷器是我國瓷器發展的高峰時期,受政治、經濟、文化、工藝技術等的影響,宋瓷表現出了獨特的美學特徵,在造型、裝飾、審美上有很大的變化。在宋朝環境下,瓷器形成一種平淡含蓄、沉靜典雅的美學風格,具有豐富的藝術內涵和美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