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命時報
受訪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 謝立科
本報記者 李珍玉
謝立科,博士生導師,首都名中醫,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眼科專委執行會長,全國中醫藥創新骨幹人才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中醫眼科醫聯體總負責人。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我國人口結構的改變,致盲性眼病疾病譜隨之發生了很大改變,已由過去的沙眼傳染性眼病轉變為以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疾病、角膜病等為主的代謝性和與年齡相關的非傳染性眼病。
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副院長謝立科教授說,眼睛是人的第二生命,人獲得的資訊85%以上都是透過視覺資訊獲得的。中醫有自己的優勢,西醫有自己的長處,很多眼病需要透過西醫的手術治療,當不方便手術、或者用西醫治療副作用太大、風險過高時,用中醫中藥的方法作為補充替代,療效更佳。下面以幾種常見的致盲性眼病舉例說明。
致盲性眼病透過正確的治療是能夠復明的,最有代表性的是白內障。古人把白內障稱作“圓翳內障”。我們的瞳孔是圓的,看到眼睛裡長了白色圓圓的東西,就是白內障。目前,白內障的治療先透過手術,將混濁晶狀體核取出,同時植入人工晶體,多焦人工晶體可全程矯正視力,再用中藥調節恢復視功能。
針對早期患者,一般是口服中藥,或者外用眼藥點眼,經過治療看東西清亮了,少部分病人晶體的渾濁度一定程度減輕了。臨床上,老年性白內障發病率最高,中醫認為是肝腎虧虛或脾氣虧虛所致,因此要用補益肝腎的方式,如杞菊地黃丸、明目地黃丸;脾氣虛者,可用歸脾湯、參苓白朮散,特別是老年人伴有氣虛、乏力、飲食不佳者效果明顯。此外,還可以選擇針灸治療,可選承泣、四白、瞳子髎、太陽、陽白、翳明、光明等穴位進行針刺治療。
青光眼
青光眼是導致人類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防止失明的關鍵。中醫對於不同型別的青光眼,稱為“五風內障”,分別為“青風內障”“綠風內障”“黑風內障”“烏風內障”“黃風內障”。其中“綠風內障”,發病時瞳色呈淡綠色,相當於今天的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症狀最重,患者常伴有眼痛、噁心、嘔吐、頭疼、看不見東西等症狀,首選手術治療,術後的治療和恢復需要用中醫藥口服,針灸治療和離子匯入是一大特色,能夠更快地修復和保護視神經,提高視力。
唐代《外臺秘要》所載“綠翳青盲”即指此病,認為其由“內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針灸取穴採取眼區域性穴位配合全身穴位,兼顧眼與全身症狀治療。比如睛明、太陽、球后、魚腰、絲空竹等,既可疏通區域性經氣,又可清除眼部鬱熱;肝腎虛者加三陰交;脾胃虛弱加足三里;眼壓過高加太沖,疏調眼部氣機。
中藥離子匯入,是傳統中醫療法與現代技術結合的產物,運用電學的原理,將中藥分解成離子,經過面板汗腺匯入人體,透過活血通絡、改善眼部微迴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離子匯入還適用於視神經疾病、乾眼症、視疲勞、近視、眼底出血等眼疾,需要由理療師指導治療。
乾眼
我國有約3億乾眼病患者。中醫學中,乾眼屬於“白澀症”“神水將枯”“神水枯瘁”等範疇,多表現為眼睛乾燥、有異物感、黏糊感、畏光不適,嚴重者可致盲。目前,國際上治療乾眼症主要用人工淚液,中醫治療乾眼幾千年來形成了一系列方法,可以口服中藥,透過眼部周圍、臉部、頭部的刮痧治療,舒經活絡,促進血液迴圈,效果顯著。此外,還可以用雷火灸,利用藥物燃燒時的熱量,區域性面板腠理開放,藥物透達相應的穴位,起到舒經活絡、消腫止痛、溫經散寒、扶正祛邪的目的。雷火灸可以治療乾眼、近視、視疲勞、視神經萎縮等症,但需要專業醫師操作,以避免燙傷,體質虛弱或神經衰弱的患者,治療時火力不宜過大。
中藥燻蒸是把藥包放入鍋中用水蒸熱,讓患者閉目靠近藥包燻蒸的一種物理、化學療法,操作簡單,患者在家也可操作。治療乾眼等外眼病效果明顯,深受患者喜愛。
糖尿病導致的視網膜病變
目前,因糖尿病引起失明的患者非常多,約佔所有失明患者的25%。實際上,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可防、可治,並不可怕。這些患者早期表現眼底有小出血點或微血管瘤。隨著病情進展,出現黃斑水腫、視網膜增殖等,西醫治療包括鐳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玻璃體手術等。臨床中,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優於單純西醫治療,有利於防止失明、再出血,改善全身症狀。
按照中醫理論,糖尿病伴有眼病的患者症狀很有規律性,早期為陰虛,然後轉為氣虛,隨後變為氣陰兩虛,最後為陰陽兩虛。患者一旦出現陽虛,常有怕冷、手腳冰涼、小便多、腰疼等症狀,是病情加重的訊號,需要引起重視。陰虛、肝腎虧虛者用六味地黃丸、右歸丸,常用熟地、麥冬、桑葚、枸杞子;氣虛者用補中益氣丸;氣陰兩虛者可用生脈飲、八珍湯,常用黃芪、黨參、太子參;肝腎陰虛者用杞菊地黃湯,脾腎陽虛者用腎氣丸加減。瘀血貫穿疾病的始終,田三七、當歸、赤芍都是常用的有效藥。早期出血時不主張用針灸,出血兩週穩定後可做針灸、理療、離子匯入等方法。
中醫還有一種皮內針(撳針)的療法,類似小圖釘,用膠布貼在眼周的穴位上,細針刺入皮下,透過弱且長時間的埋藏刺激,調整經絡臟腑,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此法還可以治療眼底血管病變、視網膜、視神經病變、乾眼、近視,也可以用梅花針和電針來治療。
視網膜靜脈阻塞
視網膜靜脈阻塞是全球第二高發的視網膜血管疾病,常導致視力喪失,其發病與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代謝疾病有關,表現為眼底出血,瘀血聚集在視網膜上。西醫的治療辦法主要有打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鐳射治療、皮質類固醇、玻璃體手術,中醫可用口服中藥、輔助中藥燻蒸、離子匯入,進行全身調整。
中醫認為,“絡損積阻”是該病的主要致病機理,治療上主張“祛積通絡”。藥方由桃仁、紅花、生地黃、當歸、雞內金、法半夏、陳皮、茯苓、三七粉、防風等藥物組成,桃仁、紅花,法半夏祛瘀化痰為君;三七、茯苓為臣,助君藥活血祛痰,利水通絡明目;當歸、生地黃滋陰養血和血;陳皮有理氣之功;雞內金消散諸般積滯,防風引諸藥上行,為佐使之用。
中西醫聯合治療視網膜靜脈阻塞,可縮短病程,在促進視網膜出血、黃斑水腫減退、視功能恢復、全身情況改善等方面較單純西醫治療優勢明顯。比如分支靜脈阻塞國外的治療標準是打9針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配合中醫藥治療,一般打2~3針就夠了。
老年性黃斑變性
黃斑人人都有,它是位於視網膜後極部的一橢圓形區域,直徑約1~3毫米。黃斑部發生的疾病統稱為黃斑病變,多為老年性退行性疾病,是引起失明的一大病因。目前,國際上尚沒有治療黃斑變性的特效藥物,西醫通常用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複合維生素、抗氧化劑、止血藥等進行維持治療,有一些病變可採取手術。
中醫認為,老年性黃斑變性的致病機理是肝腎虧虛、脾氣虧虛、氣滯血瘀,需要辨證治療,主要中成藥有六味地黃丸加減,歸脾湯加減,如果早期伴有出血或水腫,會配上止血、活血、利水、軟堅、散結的中藥,如三七、片薑黃、紅花、桃仁、白茅根、仙鶴草、丹參、葛根等,後期出血吸收水腫消退後,視力不好,可用補益肝腎通絡明目的藥,如明目地黃湯、杞菊地黃湯、二至丸(女貞子、旱蓮草)、十子明目湯(枸杞子、菟絲子、車前子、覆盆子、五味子等)加減治療。
防眼疾,每天轉睛+敷眼
為了避免失明,擁有30多年臨床經驗的謝立科院長總結了一首護眼詩:“遮住左眼右眼看,遮住右眼左眼看,簡單動作很重要,視覺異常早知道。”遮住一個眼睛,用單眼看,如果看東西模糊、變形、或者變色,這是提示眼睛病變的關鍵資訊,必須儘快就醫。“如果六七成的大眾能用這種簡單的方法自我檢查,能及時發現和更早治癒很多眼科疾病。”
謝立科院長說,眼病防治一定要“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最好養成定期眼科體檢的習慣。需要注意的是,4歲以上的小孩和成年人,每年要做常規眼科體檢,包括視力、色盲、裂隙燈檢查、眼底鏡檢查、眼壓檢查、屈光度檢查等,對視力保護有極大好處。
對於中醫保護眼睛的方法,大家日常可以這麼做:
1.每天練習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眼球,也可以做眼睛保健操,早晚洗臉用冷熱水毛巾各敷眼部5分鐘,能刺激眼部血液迴圈,推遲視功能老化。
2.平時還可吃些有護肝腎、健脾、清火效果的食物,比如桑葚、胡蘿蔔、紫甘藍、獼猴桃、茯苓山藥粥、枸杞菊花茶等。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