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坐著豪車進山,脖子上掛串晶瑩剔透的玉墜,穿著無袖短款緊身開叉旗袍,拎著奢侈品昂貴包包,趿著一雙粉色拖鞋,進了寺廟。
在寺廟的全過程,有人跟隨著給她拍照、錄影片,長髮飄飄的美女與古樸莊嚴的寺廟,成了前段時間某些社交媒體平臺上常見的內容。
她們有著好皮相,渾身散發著精緻奢貴的氣質,又因身上有太多佛教元素,被稱為“佛媛”。佛媛即佛系名媛,不過此佛系非彼佛系。這裡的佛係指的是與佛教有關係。俗人如何與佛建立關係?喝茶、抄經、拜佛、焚香、吃素......
這聽起來好像也沒什麼太大問題對不對?然而他們的畫風卻越來越偏,開始凌亂。
佛媛亂象
她穿著吊帶或領口極低的裙子,一手撐在桌臺上,一手拿著毛筆似乎正在抄寫經書,緊身衣物勾勒出良好的身體曲線,還有一些穿緊身旗袍的,隨便擺擺動作,凹凸有致的身材更是抓人眼球。
她們不知道從哪裡搞來佛教僧服“海青”,敞開穿在身上,露出裡面的碎花裙子,手上還有一款名牌包包,僧服變成了她的時尚單品,而背景卻是刻有“南無觀世音菩薩”的普陀寺院牆。
她穿身素衣,筆直地跪在蒲團上,雙手合十,從背後看上去嫻靜虔誠,佛光圖照在牆壁上,顯得畫面聖潔莊嚴,然而網路上這樣的圖卻有大量同款,服飾、姿態、背景,沒有任何差別,那裡已從佛教聖地變成“打卡聖地”。
在照片裡,桌上放著抄寫的心經,旁邊擺著小花瓶、茶杯、算盤這些淡然泛著禪意的東西,然而左上角,卻出現了一個價格上萬的大牌包包。
她們發在社交平臺上的影片圖片配著這樣文案:“皆是虛妄”、“心靜則自安”、“看過是非苦笑皆是值得”“只要每天的生活過得充實健康有意義”,好一個參破俗世的高超境界,然而畫面裡,她們卻不經意露出來戒指、翡翠、玉墜、包包,一身價格上萬起步的行頭,還有豪車和精美輕奢的室內佈局。
如同網友對這一群體的戲謔:
她喝茶,她抄經,她穿中式的衣服,但你問她莊周除了夢蝶還夢什麼,她答不出。
你問她抄那麼多經,應作如是觀是什麼觀,她放下了抄經的筆。
你問她那麼喜歡三,那為什麼是三生萬物?她默默開啟搜尋引擎。
當然,在一番努力下隨著名氣起來,她們擁有了一批粉絲,後面要做的已不僅僅如此。
帶貨必不可少。他們售賣手串、掛墜、平安鎖、“佛氣”飄飄的衣物等“佛系”商品,也不再侷限於真正的佛門淨地,開始安利那些精心佈置成一股佛禪之意,提供品茶抄經拍照一條龍服務的打卡地點。
佛媛已經不再困於佛門之地了,只要能營造“佛系氛圍感”,就算成功。在那些古樸清幽的環境中,她們既可以選擇穿素色袍裙,擺出清冷表情,一副萬事萬物都已看破的大徹大悟;也可以穿著緊緻短裙,站在牆上掛著書法,桌上擺著經書、筆墨紙硯之間,打造既有文化內涵又性感的絕佳形象。
佛門講究名利皆為浮雲,她們一身大牌加持,有意無意透露優越生活;佛門講究色相皆空,她們衣著暴露,盡展身材;佛門追求心誠則靈,她們一面佛前跪拜,一面注意著鏡頭位置,打造完美的畫面角度。
更有甚者,為了讓自己的“佛媛”形象出眾,直接給耳垂注射玻尿酸,以顯得更有“佛像”。
佛媛之風興起後,逐漸也有一些看似清醒卻又沉浸其中的網友,開始了“假扮佛媛”之旅。她們穿著更大膽,言行更加放肆,直言“做一天佛媛敲一天鐘”“留三分貪財好色,以防與世俗格格不入。剩七分一本正經,以圖踏踏實實謀此生”。
為何會出現佛媛?
佛媛這個群體和風氣從廣泛進入大眾視野到被國家和平臺打壓、封禁,中間的過程不過短短几天。而這個群體是如何出現的?
早在佛媛這個詞正式被創造出現之前,社交平臺上便有類似的內容出現。她們同直白裸露地曬精緻豪華生活的“拼單名媛”不同,展現出的是一副歲月靜好的模樣。
人都有“印象整飾”的心理和動機,從平常的穿著打扮、言行舉止到社交平臺上發出的內容動態,這些都是印象整飾的策略。因此,有人想以奢侈大牌、精緻下午茶、高階海景房展現自己的上層名媛生活,也有人想以看開身外之物,參透世間真理,打造一個修心養性、看似更有內涵的形象。
不得不說,在前者充滿拜金、物慾,甚至存在低俗取向的對比之下,後者橫空出世,那份脫離塵世般的遺世獨立顯然更具吸引力,也更讓人有好感。
在這樣的形象和內容自發地吸引到首批流量後,不論是最早無意的這群人,還是活躍在平臺上尋找“熱點”的網紅,還是團隊、公司,逐漸意識到了走紅的新途徑,流量的新密碼。
佛媛這一為該群體打造的新詞出現了,你可以說它背後帶有網友對該群體的嘲諷,但無法否認這個群體已經火了,火到擁有了一個新詞。
在這個時代,流量依然代表著利益,無論是資本還是普通網友都知道的道理。從一開始的個人為了打造理想自我,獲得心理滿足,到現在逐漸演變成了另一種流量收割方式。而在名利的推動下,佛媛們“表演”得更加賣力——更高質量的鏡頭畫面,更多樣的內容,更頻繁的釋出。
拿著低調、清修、正心的佛禪,作為獲取和滿足高調、流量、熱度、物慾的噱頭,不得不說十分諷刺。欣慰的是,這一次的平臺整治卻十分快。
不僅有悖道德,更涉嫌違法
我國《宗教事務條例》第五十三條明文規定,禁止以宗教名義進行商業宣傳。然而,現在藉著佛媛而紅的那批“網紅”,要不是變為微商帶貨,要不是以流量為身價加碼,反正都沒有逃開商業二字。
佛教傳入中國已兩千多年,併成為中國五大宗教之一。在中國的歷史和傳統文化中,佛教的意義與啟悟已不僅侷限於信教者上,而成為人修身養性的一種思考與參照。然而,如今卻拿著出世的佛教為噱頭,放在最喧譁雜亂的名利場中,這冒犯的不僅是宗教本身和信徒,還有普通人的道德認知界限。
這兩年來,各種“媛”此起彼伏。去年的拼單名媛備受爭議和批駁,今年又出現了佛媛,佛媛沒過多久,甚至還有“病媛”、“雪媛”,什麼能走紅,什麼就能拿來用。
想想上世紀那個時代被稱作名媛那些女性,她們絕不僅是靠出身大家或富家享名,自身也兼備學識才情,形態優雅,舉止大方。然而不知何時,各種蹭“名媛”的另類行為,已讓這一代表美好女性的詞漸漸變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