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壯字是在上世紀50年代由蘇聯專家指導創造的,目前能熟讀現代壯文字的人並不多,應該不超過四位數,主要是些專家學者。
方塊壯字到底是在什麼時候被創造的,學術界並沒有明確的定論。漢代楊雄《方言》中就已經有關於方塊壯字的記錄,並且還舉例說明了方塊壯字與漢字的聯絡和區別。廣西發現的《六合堅固大宅頌碑》刻成於唐開耀二年(公元682年),這是國內發現最早的以方塊壯字書寫的碑文,所以,成熟的方塊壯字最起碼已經存在了1300多年。根據學者統計,常用的方塊壯字多達4800個,異體字更是達到了8000字以上。這些文字在壯族同胞中傳承了一千多年,有大量的經文、詩歌、史籍等等都是用方塊壯字書寫。當然,古代壯族讀書人主要還是使用標準漢字。
古代漢字的造字主要依據六法(即六書),其實方塊壯字在造字的時候也是用了這些方法,並且可以基本概括為“借、仿、創”三種方式。其中,借指的是直接借用漢字,或者漢字的偏旁部首;仿是模仿六書的方法;創指的是自己重新創造文字。這三個方法其實在塞北三朝、朝鮮、日本、越南等國家創造文字時都有運用。
曾屬於漢字文化圈的越南就在古代拆借漢字創造了喃字,直到近代法國勢力影響和控制越南,由法國傳教士利用拉丁字母創設的拉丁化越南文字就逐步成為了越南了官方文字。
可以依稀看出來,不論是壯文還是越南文,都是利用語言發音來配置拉丁字母,特別越南文字是有聲調的,類似漢語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