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當年第一流,姓名贏得滿青樓。多情未了身先死,化作芙蓉也並頭。—— 明代·王稚登《馬湘蘭輓歌詞》
馬湘蘭,原名馬守真(一作守貞),字湘蘭,小字玄兒,又字月嬌,嘉靖二十六年(1548年) 出生於澧縣。因在家排行第四,故又稱四娘,馬湘蘭出身於書香門第,仕宦人家,自小就讀書寫字繪畫,尤喜繪畫,聰穎可人。只是年少喪母,父親是當時湖南澧縣的縣官,可惜不懂官場政治,不善俯仰逢迎,加之明末政治腐敗,社會動亂,父親當官的地盤發生了漁民暴動,又天災水害,沖毀了不少良田,淹死了許多人,作為地方官難辭其咎,被皇帝就地賜死。死前,父親委託管家把年僅八歲的馬守真送給江蘇淮陰的胞弟撫養。誰知這個管家路:過南京的時候,把她以二十兩銀子的價格賣到了妓院。她秉性靈秀,能詩善畫,尤擅畫蘭竹。她相貌雖不出眾,
但“神情開滌,濯濯如春柳早鶯,吐辭流盼,巧伺人意”。
嘉靖三十六年(1564年) , 在當時的秦淮河一帶,樓館畫舫林立,佳人如雲,是金陵有名的風月場所。馬湘蘭算不上是個絕色美人,能在步步美人的秦淮河畔嶄露頭角,主要得力於她清雅脫俗的氣質和出類拔萃的才華。她在秦淮河畔漸漸成為紅人,門前賓客穿梭如織,而且多是有身份,有教養的文雅客人。於是她便在秦淮河邊蓋了一座小樓,裡面花石清幽,曲徑迴廊,處處植滿蘭花,命名為“幽蘭館”。馬湘蘭出則高車駟馬,入則呼奴喚婢,雖為青樓女子,卻有著貴婦人一般的氣派。馬湘蘭為人仗義豁達、重情重義,曾賙濟過不少無錢應試的書生、橫遭變故的商人以及附近的一些老弱貧困的人。
萬曆三十一年(1604年) ,王稚登七十大壽,五十六歲的馬湘蘭買下一座樓船,攜十五名能歌善舞的秦淮佳麗赴蘇州為其祝壽,“宴飲累月,歌舞達旦”。馬湘蘭盛裝前來,為王稚登演出她親自創作的劇目《生死戀》,這是以她和王稚登多年相交之戀創作的,可是王稚登竟對馬湘蘭說出“卿雞皮三少若夏姬,惜餘不能為申公巫臣耳”。馬湘蘭聽完怔然無言,這句話對她的傷害猶如雪崩於前。行至半程,愛到半生,她自詡空谷幽蘭的高潔,沒想到在所愛人心中,她不過是如夏姬般的浮花- -朵。馬湘蘭返回金陵,已是心力交瘁,奄奄一息。
萬曆三十一年(1604年),在拜 別王樨登之後,馬湘蘭就病了,返回金陵不久後的一個午後,已有預感的馬湘蘭,仔細地沐浴更衣,然後端坐在“幽蘭館”的客廳中,悄悄地走完了她五十七年的人生。臨終前,她命僕人在她座椅四周,擺滿了含幽吐芳的蘭花。當死訊傳到王稚登那裡,他悲痛之餘,揮筆寫下輓詩:“歌舞當年第一流,姓名贏得滿青樓,多情未了身先死,化作芙蓉也並頭”。如今白鷺洲公園的碧峰寺下還埋葬著馬湘蘭的屍骨。回顧馬湘蘭一生,她的堅強和純粹、真摯和執著,令多少人讚歎、慚愧。而她與王稚登這份超脫世俗的情感也因此顯得彌足珍貴,使她成為一一個傳奇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