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湖位於紫金山外緣,在前湖景區片內, 皇城根下的“幽湖清溪”。 行走在山林湖泊之間,顯得格外安寧,遠眺 紫金 山,近鄰明城牆的特色也算別具一格的風景線。到了秋季那層林盡染,湖光秋色,落日餘暉,在城牆之上,在湖水之中,都是琵琶湖的樣子!老舍先生詩云:琵琶湖映比良山,銀色峰頭碧玉灣。 莫怨櫻遲紅未綻,雙鳩軟語破春寒。
琵琶湖
琵琶湖之所以叫琶琵湖,和秦淮八豔之一的董小宛有關。
董小宛,這裡首先要糾正一個誤區。董小宛其實是藝妓。這秦淮八豔,人人都有一手絕活。董小宛的絕活是琵琶,號稱“針神曲聖”,當時聽董小宛彈一曲是紋銀20兩,相當於工薪價層一年的收入。
董小宛
在秦淮八豔中,董小宛的姿色或許不是最拔尖的,但是她那一身清冷脫俗的氣質,吸引了不少的文人雅士的追求。雖然身在青樓,但是董小宛卻是很多人的女神,但她對身邊的那些傾慕者都不感興趣。因為在董小宛的心中,早就住進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冒襄。
冒襄,字闢疆,自號巢民,又號樸巢,明末四公子之一,其父冒起宗為明崇禎朝大臣,官至僉都御史。冒襄自幼聰明,生性敏慧,儀貌出眾,舉止蘊藉,吐納風流,他早負才名,精於音律,長於書法,詩文俱佳。文苑巨擘董其昌把他比作初唐的王勃,雖然科舉道路不順利,但卻是風月場上的翩翩公子,據說其人“姿儀天出,神清徹膚……舉凡女子見之,有不樂為貴人婦,願為夫子妾者無數”。
冒闢疆
不過冒闢疆喜歡的人是陳圓圓,董小宛的閨蜜。只不過誰能夠想到,後來陳圓圓竟然被人劫走,又跟吳三桂有了一段曠世情緣。
僅僅是第二次冒董相會,當時小宛正在病中,斜臥床頭,滿臉的悽愴,一副心力交瘁的樣子。冒襄大有同病相憐之感,見她病體虛弱,冒襄幾次提出早早歸去,董小宛卻殷勤挽留,兩人直談到深夜才分手告別。小宛告訴冒襄:“我十有八日寢食俱廢,沉沉若夢,驚魂不安。今一見君,便覺神怡氣爽。”
董小宛向冒襄表達委身之意,冒襄借酒醉敷衍過去,第二天匆忙告別。小宛無奈之下只好說:“既然公子要走,我都梳好妝了,就一路送送你吧。”
這送別的第一站,就在琵琵湖邊,董小宛為冒襄彈了一曲《塞上曲》,表達了哀怨悲切之情。冒襄假裝聽不懂弦外之音,告辭別行,於是小宛將琵琶扔進湖水中,說我再送你一程。一連送了二十七天,從滸關走到北固,冒襄也一連回絕了她二十七次。到了金山的時候小宛指江發誓說:“妾此身如江水東下,斷不復返吳門!”而冒襄在《影梅庵憶語》中說,冒襄偕董小宛登金山時,“山中游人數千,尾餘兩人,指為神仙”。
就在這年冬天,在柳如是的斡旋下,由錢謙益出面給小宛贖身,次年春,冒襄納董小宛為如夫人,當時冒襄33歲,董小宛20歲,婚後董小宛用心持家,併發明瞭一系列菜餚,注重擺盤和造型,口味清淡,色澤亮麗,獨具一格。所以,後世稱為董菜。據說現在揚州的名小吃“董糖”和“董肉”也是小宛發明出來。人們把小宛列為古代十大名廚之一。他們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了九年。哪怕是後來在兵荒馬亂之中,冒闢疆從衣食無憂的富家公子哥,變成了身無分文的窮小子,董小宛也依然不改對他的深情。
夫妻二人彈琴和唱,吟詩作對,遊歷四方,同甘共苦中冒闢疆也越來越愛董小宛,可嘆的是董小宛在嫁給冒闢疆的第九年,生病過世,年僅二十八歲。
紫金山琵琶湖就以琵琶名記下了這段才子佳人的故事。聽“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那是秋風撥動琵琶湖的琴絃,訴說著這段千古愛情。
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