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紹衍《醉古堂劍掃》有云:
人生一世,有三樂:開卷讀書,閉門修禪,一語濟世。
人生往往是苦多樂少,所謂“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這更提醒我們要學會快樂,懂得在生活中尋找樂趣。
開卷讀書
古人說:聲色娛情,何若淨幾明窗,一生息頃。利榮馳念,和若名山勝景,一登臨時。
縱情於聲色,還不如在潔淨的書桌和明亮的窗前,讓自己得到寧靜的快樂。
富貴中人,事多心煩;聲色的刺激,往往擾亂人的心志,而讀書養心,所以讀書人多長壽。
如果說一本書是一扇窗戶,那麼四壁書就是萬種風景。
宋代文學家黃庭堅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可以增長一個人的眼界,豐富一個人內在。
林語堂說:
沒有閱讀習慣的人,就時間、空間而言簡直就被監禁於周遭的環境中。
他的生活完全公式化,他只限於和幾個朋友接觸,只看到他生活環境中發生的事情,他無法逃脫這個監獄。
但當他拿起一本書,他立刻就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到另一個國家,或另一個時代,討論一個從未想過的問題。
每一本書都像一扇任意門,你想去哪裡,都有你自己決定,而你所需要的,不過是一本書外加一顆沉靜的心。
閉門修禪
看淡紅塵即修禪,閉門便是入深山。
紅塵滾滾,看似不可抗拒,其實,閉門即是深山,關起門,就像住在深山中一樣。
古代把居家修行的人叫做“居士”,修行根本不必去深山古寺,所謂:參禪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自涼;不作風波於世上,自無冰炭到胸中。
閉門修禪,實際是一種姿態,追求一種心清如水的境界,從而推開名利的誘惑,擺脫塵世的糾葛,拍去身上的喧囂,濾掉心中的渣滓。
胸中有靈丹一粒,方能點化俗情,擺脫世故。
內心的寧靜,是最有力量的修行。不用歸隱深山,無需訪僧問道,當下心靜,超脫塵世,就是在修禪。
修禪,修的就是達觀的人生,坦蕩的胸懷,淡淡的歡喜,生活的智慧,和滋潤萬物的善意。
有一句禪語說:你且坐在雪峰,看最後一朵雪蓮開放。
活著,就是為了遇見美好!
一語濟世
《菜根譚》:士君子貧不能濟物者,遇人痴迷處,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難處,出一言解救之,亦是無量功德。
行善助人,不一定非要巨大付出,別人急難、困惑的時候,一句溫暖的話語,幾句明智的勸告,這都是在濟人利物。
行善不為求名,也不必傾家蕩產而為之,所謂“濟世而超然,超然而濟世”,以一顆平常心來做就可以了。
獨善其身,做好自己,不危害別人,這首先就有利於世道人心,這已經是行善做好事了。在這基礎之上,再有利於別人,哪怕微不足道,也是極其珍貴的。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是最切實、最基本的為人處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