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之盈
攝影/池孟諭
電源管理大廠臺達電子拚進電動車,鴨子划水10年有成,成立4年的電動車事業群,在總經理唐修平的帶領下,不僅走進國際車廠供應鏈,今年營收佔比更可望達到集團營收的5%!
電動車是電子業今年最瘋狂的話題。整個產業像旭日東昇般,眼前出現一片肥美草原。
根據勤業眾信《2030電動汽車趨勢展望》報告,全球電動車未來十年的複合年成長率,預估將達29%,總銷量從2020年的250萬輛,增長到2025年的1120萬輛,而到了2030年,達3110萬輛。
目前,全球電動車只佔全體車市的5%,還有龐大成長機會,即將飛躍成長的前景,早已吸引生態圈裡所有企業一片躁動。有人開始左顧右盼,盤算腳步,有人開始呼朋引伴,結盟向前。但也有人早已佈局多時,深蹲許久,例如今年慶祝創辦50週年的電源管理大廠“臺達電子”。
臺達電從生產電視線圈等電子零元件起家,專攻電源與變壓系統,現為全球電源管理、散熱管理解決方案的領導廠商,舉凡電腦、手機、電信、網路、資料中心等都能看到它的產品,2020年營收高達新臺幣2826億元。
在資通訊產業深耕50年的臺達,為何會跳入電動車領域?最早可追溯到2008年。一向以環保節能愛地球為企業DNA的臺達創辦人鄭崇華,當年看到特斯拉發表第一款電動車,就預見時機即將成熟,也符合臺達的使命,便開啟電動車新領域業務。
10年之後,2017年,臺達進一步整合內部資源,成立電動車事業群,並把原本負責集團內營業額最高的電源方案事業群總經理唐修平調任,希望他扛下新事業成長的大任。
唐修平成大工業管理系畢業後,就進入臺達服務,30年來歷練過物料採購、海外支援、營運管理等職務,可算是個“臺達寶寶”。
據瞭解,臺達董事長海英俊寄予厚望,人前人後常鼓勵唐修平,偶爾會認真又半開玩笑地表示,“James(唐修平)本來是負責最大的事業群,現在卻來負責最小的事業群,但沒關係,很快,過幾年,它就會變成最大的事業群。”
2030年市佔挑戰10%
“我在電子業超過30年,做夢也夢不到,有一天車子是由臺達驅動,”唐修平接受《遠見》專訪時,難掩對電動車大勢的興奮,以及對自家優勢的信心。
前後負責的兩個事業群業績落差超過數十倍,是否有適應期?唐修平有感而發地說,“一開始有些許失落感”,但他相信電動車前景,也理解公司需要發展下一個成長動力,很快就欣然接受新任務,四年下來,展現好成果。
臺達共8大事業群,目前有6個生產跟電動車相關的產品。唐修平負責的電動車方案事業群,主要是關注電動車內專案,在核心的“三電”系統:電機馬達、電驅控制、電池中,臺達鎖定電機馬達、電驅控制前兩項。
日前臺達法說會上,海英俊表示電動車方案事業群,今年營收佔比可望達5%,若以臺達去年的營收估算,已超過新臺幣百億元規模。
市場推估,目前臺達在電機馬達與電驅控制,市佔率約為5%,臺達已將2030年目標設定在市佔率10%,推估十年後相關業務可達千億規模!
團隊盤點自身優勢與市場趨勢,三電之中的“電機馬達”,是單純硬體元件,臺達已有10年的設計製造經驗,沒有太大問題。
但若要打造核心競爭力、創造更高利潤,“整合”是必然得走的道路。
唐修平分析,電動車的挑戰是零件需要做小做輕,因為電池非常昂貴,車體愈重、耗電愈多,所以如果三電系統可以減少100克,都是大進展,因此市場趨勢傾向將“電機馬達與電驅控制”,整合在一起,讓重量減少,因此臺達勢必得深入“電驅控制”。
但“電驅控制”對臺達是相對陌生的領域,加上電控系統仰賴“軟體”,難度非常高,內有多種軟體才能控制馬達,又要能應付不同的駕駛情境、路況等,與臺達過去專注在硬體產品,大不相同。
兩大挑戰:軟體難、車廠硬
到底要不要深入?來來回回經過多年討論,唐修平談及過去幾年遭遇的最大課題, “我們一直擔心我們做不來,但最後還是下定決心做了。”
2017年,電動車方案新事業群成立,即開始加強全球研發佈局,擴大包括位於美國底特律的研發中心,為自家產品量身定做控制系統,完成“三電”之中的“兩電合一”,未來計畫延伸整合到減速器,變成三合一系統.。
此刻回想,若非當時硬著頭皮開始摸索全新的軟體領域,將削弱現在前進的動能,因為只有不斷整合,才能覆蓋一臺電動車裡愈來愈多的商機。
如果一臺電動車全部採用臺達零元件,現階段大約是2000美元(約為新臺幣5.5萬元),未來持續加強整合,將能搶下更多利潤。
唐修平過去主要運營電腦零元件,現在投入車用電子,才發現大大不同。
車子與安全有關,“車廠客戶要求非常精準,也非常嚴厲,”唐修平表示,在產品設計過程中,有時會遭遇困難,無法達到預期的測試標準,過去做電腦的時代,如果有一點落差,可能有機會跟客戶談談看,“但車廠沒得商量,完全不行。”
“我們當然理解,車廠強硬是因為安全與品質考量,車廠與我們是要一起過河的。只是現在想想,以前服務的電腦客戶,真的是so nice!(非常親切)”,唐修平笑著搖了一下頭。
因此臺達在桃園平鎮,設有一個臺灣最大的民營汽車驗證實驗室,做各式車用零元件的測試與信賴分析。
他表示,團隊常開玩笑說,每到夜幕低垂,就知道要進入戰鬥狀態,因為到了晚上,就是與全球各地車廠開會的時間,要做設計進度報告,每個夜晚都是燒腦夜晚,直到外頭的夜市凌晨一點打烊時,才能走出辦公室,並在隔天一大早8點半返工。
到底是什麼驅動團隊如此拚命?前景終究是最大動力,唐修平預期,電動車產業可能比紅了30年的資訊產業,成長期更久,“不只可以做到我退休,甚至是下一代、下下一代退休都可以。”因為就算電動車如期在2030年滲透率達到25%,但也代表還有75%的汽油車準備轉換到電動車,可見榮景可能超過30年。
策略行銷經理鄭博棠則表示,團隊的拚命與“掌舵”有關。
鄭博棠說,唐修平幾乎24小時都在工作,即使凌晨2、3點的郵件都會回,“真是歎為觀止”。更重要的是他的中心思想非常清楚,也很有遠見,對於方向與任務,很有一致性,讓團隊非常信賴。
臺達電動車解決方案最終希望走到哪?“我們希望,未來在馬路上的電動車,會從臺達供應零元件的Delta Inside,提升為電力支援的Powered by Delta,最後晉升為驅動核心的Driven by Delta,”唐修平充滿信心地說。
本文由2021第19屆遠見高峰會供稿
峰會舉辦時間:2021.12.6-7
舉辦地點:香格里拉臺北遠東國際大飯店
峰會官網連結:https://gvlf.gvm.com.tw/forum/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