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愛好數字科技的小韭菜,前幾天從杭州“城市大腦”app入手,和朋友聊了聊app的一些事兒,要點如下:
app,英文application的簡稱,即應用軟體,通常是指iPhone、安卓、華為等手機應用軟體。根據手機app安裝來源不同,又可分為手機預裝軟體和使用者自己安裝的第三方應用軟體。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人們在溝通、社交、娛樂等活動中越來越依賴於手機app軟體,湧現了微信、支付寶、高德、淘寶、百度、抖音等擁有五億以上活躍客戶的超級app,其它擁有活躍客戶一億以上的也比比皆是,app市場逐漸趨於飽和但競爭大戰依然此起彼伏,連帶著它的衍生品~~“小程式“、“快應用“也進入競爭大戰。
圍繞著app的競爭大戰,小韭菜們覺得它的未來趨勢可能有以下三個:
一是恆者恆強。
透過下圖,我們可以看到騰訊系和阿里系“絕代雙驕”的強大實力。其實,還有京東、美團、抖音、拼多多、百度等“小強”們的不容小覷的實力。它們憑藉著先發優勢和強大實力,不僅透過自身生態圈滾動發展獲得源源不斷的更大收益,而且可以透過收購app新銳來建立更寬的護城河,確保“大霸主”、“小霸主”地位,形成事實上的壟斷地位。網際網路行業的“721“定律在一定程度上就證明了這一點,而國家目前的一些政策也與要破這個局相關。
二是分類越來越清晰。
現在的app包羅永珍,洋洋大觀,但今後有可能逐漸會向以下四類集中:
a.綜合類,如微信、支付寶、京東、美團這樣的以某種業務為核心、包羅永珍的全場景生態圈。
b.專業類,如抖音、今日頭條、小紅書、網易有道、喜馬拉雅、快手、掌上生活、愛奇藝等,以自身專業型為主,適當外延獲得更多的客戶或收益。
c.政府服務類,如杭州“城市大腦”app、杭州市民卡,它會將政務辦理與市民服務、城市生活融合在一起,包括居民最關心的各種稅、費的方便辦理,以實現“一網通辦“和“讓資訊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d.生活便利類,如居民小區app,將融合小區的各種服務以及小區周邊的各種服務。
基於這種分類,四類中的數量最大的自身專業型app(像飯店、快遞、輸入法、影片、銀行等各種服務類),除了需要“打鐵自身硬”,還要與其它幾類有機結合,小一點的app要甘於當其它三類的幕後英雄。
(上圖為杭州“城市大腦”app和“市民卡”截圖)
三是迴歸本來面目。
這幾年“流量為王”好像成了“金科玉律“,但網上其實一直在爭論:“流量”和“產品”,誰更重要?
我們透過這幾年的實踐已經看到:就算是騰訊率先推出短影片,最後勝出的還會是抖音,哪個app好不好,使用者會用腳來投票的。流量只能帶來更多的曝光率,但是能不能將曝光率轉化為活躍使用者,依靠的還是產品本身,這就應了那句老話~~“日久見人心”!
轟轟烈烈的宣傳,或者導流,之後是“一地雞毛“還是“鳳凰涅槃“,當年中央電視臺的大熱門“秦池酒“就現過原形,現在的網際網路影響力還不一定大過當年的中央電視臺。“產品是道,流量是術”,這句話是經得住考驗的。宣傳和導流無非有先發優勢,但以國人的強大模仿力,除非有彎道超越的真本事,否則一段時間後各相關競爭對手一定還是和原來的起點差不多,即迴歸本來面目。
有句話說得特別好~~你無法決定下一段旅途遇見的是好還是壞,但是你看這個世界的角度,決定了這個世界給你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