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詩壇,是寫詩的多過讀詩的,這不是什麼好現象。
要當一名合格的詩人,你必須先是一名合格的讀者,先學會讀詩,再會評詩,然後才是寫詩。不會讀詩及評詩的人,是絕不可能寫作出好詩詞的!
《在頭條論詩》
曾經本人也碎片化地,發表過關於詩詞的一些粗淺理論。但感覺真的是“對牛彈琴”,能聽懂能共鳴的沒幾個。因為懂的不愛去看這些“鬧劇”,不懂的看了也白看。
詩必須是有韻的,無論是什麼體裁的詩,也無論是壓什麼韻,總之它就是必須要有韻才可稱之為詩。
毛主席說:“舊體詩詞源遠流長,不僅象我這樣的老年人喜歡,而且……中年人也喜歡。我冒叫一聲,舊體詩詞要發展要改革,一萬年也打不倒。因為這種東西,最能反映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特性和風尚,可以興觀群怨嘛,怨而不傷,溫柔敦厚嘛……”
還有一些天天寫詩詞理論《說明書》的,更是枉費心機。
一則是,你那點見解,可能還比不過略懂詩詞的人。
二則是,這些觀點除了炒古人的“剩飯”並沒有任何新意,沒有丁點個人創作技巧心得體會。除了為搏眼球一,就是為了流量。
《詩是什麼》
①:詩之於我們的重要性,中華詩詞是華夏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中華詩詞歷經3000年的滄海桑田,已紮根於我們民族的血液之中,成為我們民族的文化基因。
②:詩的藝術精髓在意象與意境!
意境:什麼是意境?意境就是詩人對人生對這個世界所感悟的某種心靈之境,透過手中的筆賦於詩詞中意象所表達出來的一種和諧,積極的精神理念。
意象:意象是詩詞中有質的形與神,形是事物,是客觀物象與主觀情志相融而成的,神是事物所呈現的精神。如果一首作品,僅有形而無神,或形有神散都是失敗的。
《讀詩》
清代詩人趙翼有論詩絕句說“隻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漫雌黃。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
其實無論是看任何東西,最忌的是“人云亦云”。讀一首詩前,我們得先搞懂讀詩的意義何在。我們讀詩,不是為了人云亦云,不是裝裝樣子。應該是學習他人的優點,發現他人的謬誤,自省自身,不去犯別人犯過的錯誤,
要學寫詩必須先學會讀詩,再是評詩,然後才是寫詩!無論讀寫,切記不可“肓人摸象憑空想,矮子看場向壁誇”。不可人云亦云,得有自己的主觀意識!
【七言律詩】接龍
//潯陽隱
唯獨×生如朵花,雀斑何識臉兒麻。
盲人摸象憑空想,矮子看場向壁誇。
腹內當知無墨水,眼中試問有詩家。
創新不是號忘典,據井觀天一蛤蟆。
《評詩》
一般來說,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其行規。就是一些約定俗成的,大家心照不宜的規矩。
評詩其實也可說有這規矩,就是“三評三不評”。
一,評詩不評人。
二,評好不評差。
三,評正常作品,不評應酬詩。
①:評詩不評人。
這個大家都懂,就是隻評詩,不搞人身攻擊。這也是互相和諧交流的前提,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素質。
②:評好不評差。
好,是指好作品,只有好作品才能讓評論者更能體現其價值才華,好在哪裡,如何個好法,怎麼去分析它的好,這方方面面才是評論家最能展現才華的地方。
如果一首連普通人都知道的差作品,你還大評特評如何好,這不但作者丟人,你評論者也丟人。
③:評正常作品,不評應酬作品。
先說應酬作品,一般應酬類作品,難免會落入俗套,多歌頌讚揚,或是悼念緬懷。這在藝術情感上就已經被限制發揮,難出精品,所以真正評論家多不會挑此類作品的毛病。
(但若有精品時,評價如何好則是除外。一句話,此類只能評好不能去評一般的作品,更不應指責差的,差的也是別人的真情實感,只是水平限制寫不好而已。)
正常作品的評論,應是先發掘創作者的優點,再指出不足之處,並給予改進的建議!優點與缺點都必須是客觀公正的,都是能讓更多人看後能學習受益的知識點,
若只會說不會改進,則也是落了下剩,算不得真正的評論家。
《寫詩》
關於如何寫詩的文章太多了,本人也曾發過,這裡就不重複了。
總之:想學會寫詩,得先會讀詩,然後是煉字,煉句,再仿寫。先不管什麼格律,寫到有意境語言通順流暢即為好。格律平仄是邊寫邊學,有條件上詩詞課的除外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