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去何從
在《西遊記》中,孫悟空成了主角,唐僧因為神通廣大的孫悟空而取經歸來。
如果沒有孫悟空,唐僧還要去西天取經嗎?
或者說,想實現夢想時,有人大力協助,而一路順風順水,
有一天,當你面對險境時,
他告訴你,“我不能幫助你了”,不僅如此,還要挾你“你也不要做了!!!”
此時的你,面對內憂外患,選擇,前進還是後退???
真實的玄奘大師即面臨這樣的險狀。
(2)真的有孫悟空嗎?
讓我們回到瓜州,《西遊記》孫悟空幫助唐僧一路降妖除魔。真實孫悟空確有其人,其名為“石磐陀”,毛髮茂盛,壁畫如猴。
瓜州的玄奘大師,正面臨前有險境而無法前,後有追捕文牒而必須走的兩難,何去何從,沉默經月餘。
(3)此時“石磐陀出現了”
更入道場禮請,俄有一胡人來入禮佛。逐法師行二三匝。問其姓名。雲姓石字槃陀。此胡即請受戒。乃為授五戒。胡甚喜辭還。少時齎餅果更來。法師見其明健貌又恭肅。遂告行意。胡人許諾言。
玄奘大師禮佛時。石磐陀求受五戒,大師說欲西行,因為許諾幫助前行。
石磐陀積極為師父西行準備,特定帶來,曾經來去伊吾三十餘次之瘦老赤馬,與其白馬相換。
石磐陀對地形熟悉,與少胡夜發。三更許到河遙見玉關,帶玄奘法師繞過了春風不度的玉門關,斬木為橋,驅馬而過,法師既渡而喜。前期的“孫悟空”表現相當勇猛,大師也極喜,但是好景不長,危險也在逼近。
(4)石磐陀對玄奘大師起了殺心。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有如此記載:
因解駕停憩。與胡人相去可五十餘步。各下褥而眠。少時胡人乃拔刀而起徐向法師。未到十步許又回。
石磐陀在反覆徘徊欲殺之,大師不知何意。疑有異心。即起誦經念觀音菩薩。胡人見已還臥遂眠。天欲明法師喚令起。取水盥漱解齋訖欲發。
(5)石磐陀和大師的險境
胡人曰“弟子將前途險遠又無水草。唯五烽下有水。必須夜到偷水而過。但一處被覺即是死人,不如歸還用為安隱。”
如果我們瞭解一下玄奘大師的險境是什麼,雖然繞過了玉門關,但是,前面是五座烽火臺,每座烽火臺相隔一百里,而前途路險且無水草,只有烽火臺旁才有水,如此必須取水,五處地方任一處被官兵發現,即會因罪而殺,哪怕是過了五峰,還有八百里莫賀延磧沙漠,雖徒侶眾多也易迷失。
(6)法師確然不回
面對此情此景,經過無數險難的石磐陀也退縮了。徒弟對師父起了殺心,逼迫大師返回。大師因為石磐陀而過了玉門關,而現在徒弟對自己起了殺心,面對未知的五峰和八百里莫賀延磧,徒弟的殺心,法師依舊沒有動搖他的選擇,毫不畏懼。
經典記載,法師確然不回。乃俯仰而進。露刃張弓命法師前行。法師不肯居前。
胡人自行數里而住曰。弟子不能去。家累既大。而王法不可幹也。法師知其意遂任還。
胡人曰。師必不達。如被擒捉相引奈何。法師報曰。縱使切割此身如微塵者終不相引。
為陳重誓。其意乃上。與馬一匹勞謝而別。
也許是因為法師對徒弟,理解其擔心的慈悲,堅定信念求法西方的決心,最終,打動了石磐陀,徒弟並沒有傷害師父,師父繼續西行。
(7)一路向西
真實的玄奘大師,並沒有像西遊記的唐僧,有孫悟空的一路保護,與石磐陀也只有幾天光景。支援玄奘大師,矢志不渝,繼續,繼續西行的是什麼?就是大師的無我利他的願望和不畏艱難的精神。
如果沒有孫悟空,還要西行嗎?
大師的選擇是:一路向西。
現在的我們不正是需要這種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的精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