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位簡書好友說最喜歡收到新書的時刻。有孩子的,有自己的,迫不及待地開啟,立馬各自以舒適但也許不雅的姿勢急忙地開始閱讀,配了一張2個孩子坐在沙發上看書的照片。背後是一整面的書牆。
好喜歡她的書牆,滿滿當當,整整齊齊,書再多也不愁沒地方放。
家裡原先裝修時,也想要在書房裝一整面的書架,但不知為何設計師極力勸說阻撓,也不知為何沒有堅持己見。書房竟只做了一兩層的短書架,大部分書都躺在榻榻米下面,不見天日。現在想來大概是因為當時裝修總預算已談定,裝修公司不想增加成本,設計師也非讀書之人,無法理解三口之家怎麼會有這麼多書。
後來入住以後,書房書架上只能放下三四十本書,孩子的各種繪本沒地方放,我開發了客廳電視櫃當繪本書架。小小牛頓、小豬佩奇、海底小縱隊…巖井俊雄、吉竹伸介…學前的讀物都在這兒了。
孩子上小學後,我們重新佈置了次臥,買了張大大的書桌,配上書桌上的書架牆,1.6M長几乎到頂的書架。最上兩層陳列澳仔的積木作品,中間一部分是我們的書,下層是他的書:植物大戰殭屍系列,尋寶記系列,數學幫幫忙…還預留了幾乎半層放圖書館借閱的書。
之前很喜歡在他的大書桌上讀讀寫寫,因為大大的書桌特別有滿足感,有種趴上上面,統統是我的感覺(是不是有點變態?),剛好臨陽臺,一側目就是綠色植物,特別養眼,尤其是陽臺風鈴叮噹作響,心情十分愉悅。
隨著上學小孩子的東西越來越多了,桌上放滿了他的摺紙、積木、文具,快沒什麼空間了…我也就偶爾去他那看書,除了陪寫作業時。
書房一直沒有我的位置,整個書桌全部被耳朵霸佔,是他的工作室、學習室,還有印表機啦檔案啦……所以好像家裡唯獨我沒有書桌。
隨著在家閱讀量加大,我就開始找尋個人固定的閱讀空間。我們的茶几是活動的,有三種模式,普通茶几低模式、升高大小書桌模式、升高攤開飯桌模式,我有段時間就一直將它升高當作我的書桌用,尤其是可以作為書法案臺特別舒服,紙筆可以大大地攤開,不受拘束,看書做累了一不小心窩進沙發裡,十分愜意。
只是客廳總歸不太方便,所以我又在主臥另外開闢了一個新天地:將梳妝檯改成了小書桌,原先梳妝檯一直未用,多是放雜物堆衣物,那個位置臨窗,特別通風敞亮,很適合讀書,尤其是夏天過後。在梳妝檯角落不大的空間裡買了一個立式的書桌,高1.6m,可以放下70-80本書。
檯燈一打,乾淨的檯面,視野旁一摞整齊的,點一薰香,放點音樂,妥妥的閱讀角出來了。
冬天的時候,我會在臥室的落地窗邊鋪一毛絨地毯,擺上小案几,泡上一壺茶,曬得滿臉陽光。雖然在強光下看書不好,但實在是冬日曬太陽太舒服了,哪怕背過身去看,也要這樣待著。
還有一處即為書房的榻榻米,做了一個升降的小方桌,原本想著打麻將用,因為我媽媽很喜歡打麻將,雖然打的機會並不多。小桌子生氣後,把腳放進去,圍坐著看看書寫寫字,曬曬太陽,也是閱讀的極佳之所。只不過這個地方不部分時間都堆滿了澳仔的玩具、積木……
家中處處是閱覽室,是閱讀處,走到哪都能看,閱讀日常看書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