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歷史冷知識##歷史回眸#公元815年六月初三的黎明,大唐帝國的宰相武元衡像往常一樣前往大明宮上朝,突然被幾名來歷不明的刺客刺殺身亡!就在武元衡被害的同時,刺客在通化坊襲擊了另一名主戰大臣刑部侍郎裴度,追殺途中,裴度受傷倒地,身負重傷的裴度倖免於難。
一時間,轟動朝野,唐唐帝國,當朝宰相在路旁被人殺害,另一名朝廷重臣身負重傷,兇手卻逍遙法外,亙古未有!
延英殿中的唐憲宗孤獨一人,痛失心腹大臣,一時悲從中來。
八個月前,唐憲宗頂住重重壓力,決意對潘鎮用兵,朝廷上下一片反對之聲,宰相武元衡和刑部侍郎裴度卻堅定的支援唐憲宗出兵討伐。
潘鎮割據,這是“安史之亂”以後每一位大唐皇帝都揮之不去的夢魘。“安史之亂”後,唐帝國由盛轉衰,各地潘鎮雄踞一方,天下精兵盡在其手。雖然名義上還是唐朝屬臣,各藩鎮卻獨攬一方軍政財權,職位由子弟或部將承襲,不接受中央詔命,不向朝廷上交賦稅,為達到目的,各方節度使甚至不惜用武力要挾朝廷。皇帝形同虛設,帝國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
年輕的憲宗皇帝李純滿懷激情,渴望恢復祖先的榮光,他一改過去對藩鎮的姑息策略,開始以強硬的手段削弱潘鎮。
這一次,憲宗把討伐的矛頭對準了淮西節度使吳元濟。淮西統領申、光、蔡三州,府治蔡州,地盤雖不大,但地理位置卻至關重要。從此地往西北推進,一日之內就能逼近東都洛陽,往東北一旦控制汴州,就能切斷運河交通,威脅帝國的漕運。潘鎮節度使飛揚跋扈,目無朝廷,宰相武元衡力排眾議,主張用兵,給予了憲宗皇帝最堅定的支援。傾全國之力討伐淮西,憲宗志在必得。
不料,討伐淮西戰事,持續了八個月之久。河陰轉運院的糧草被暴徒偷襲後,放火焚燒,失去大量的錢、布匹、稻穀、兵甲,損失慘重。用兵所急,莫先糧草,糧草盡失,軍心必定動搖,憲宗怒不可遏。
武元衡曾以對弈比喻戰事來勸諫憲宗:不到最後一步,勝負未必有定數。的確,藩鎮割據四方日久,要想徹底根除積患絕非一日之功。只要復興大唐,矢志不渝,傾全國之力,必能平定淮西!
如今,正在這討伐淮西的緊要關頭,熟悉並主管征討淮西大計的武元衡卻不幸遇刺身亡了。到底誰是幕後黑手呢?
最可疑的有三個人,淮西節度使吳元濟,平盧節度使李師道和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因為當時,天下潘鎮大多已歸順朝廷,只剩下平盧,成德,淮西等寥寥數鎮。淮西位於中原腹心,足以牽一髮動全身。若是朝廷打下淮西,那麼平定成德和平盧也就指日可待。唇亡齒寒,平盧節度使李師道和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對朝廷興兵討伐淮西,大感恐慌。於是,各行其道,意圖阻止朝廷用兵。
此時,恰巧有人舉報,成德節度使王承宗的下屬,成德進奏院的吏卒張晏等人,形跡可疑。唐憲宗皇帝就下令將張晏等人處死,轟動一時的武元衡遇刺事件認定成德節度使王承宗為幕後黑手。
興兵討伐成德已是勢在必行,可是此時討伐淮西戰事膠著,同時出兵討伐兩大藩鎮,勝算不大。於是,一封《絕王承宗朝貢赦》昭告天下:公開指責王承宗殺害了宰相武元衡,罪惡滔天,另一方面,又稱考慮到成德百姓的利益,為使王承宗有機會改過自新,朝廷僅僅絕斷成德的朝貢,而並未出兵討伐。這是朝廷給自己一個臺階下了。
武元衡遇刺案告破後,憲宗把裴度升任宰相,擔負起征討淮西的重任。
事情卻突然有了轉機,李師道策劃的東都叛亂,因為及時發現而被迅速平定。其中的兩個叛將供述,原來武元衡遇刺案另有元兇,刺客是平盧節度使李師道所派,而不是王承宗所派!
憲宗皇帝得知後,想將淮西之部調往平盧,先平平盧。宰相裴度直言相勸,淮西吳元濟已難持久,此時若轉討伐平盧,淮西將得以喘息。然而只要平定淮西,擒獲李師道便指日可待。憲宗皇帝採納了宰相裴度的意見,集中力量打擊淮西。
最終,朝廷收復了整整三十多年的淮西!淮西平定後,不久,橫海、幽州、成德鎮節度使紛紛上表歸順朝廷。兩年後,唐憲宗派兵討伐平盧,隨後,收復淄、青等十二州,至此,藩鎮割據勢力基本上被消滅。分裂動盪了半個多世紀的大唐帝國終於恢復了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