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看過電影《上甘嶺》的人們對這首歌都不會陌生。歌聲一響起,大家就會想起笑面如花的女衛生員王蘭。電影中,她細心照料傷員,在行動和精神上感動了無數劇中劇外人。藝術來源於生活,據說王蘭的原型是王清珍。她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表現突出,授予二等功。伴隨著榮耀而來的還有質疑,原本感人至深的事蹟,卻被指作假,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新中國成立之初,西方國家對這個新生的國家並不當一回事。但是抗美援朝的勝利則直接讓世界重新審視這個站起來的中國。在抗美援朝的諸多戰役之中,沒有一場戰爭比上甘嶺戰役更能準確的詮釋中國人的民族精神。抗美援朝的三年,對每一位奔赴朝鮮作戰的中國志願軍戰士來說,每天都是煎熬的。沒有先進武器的志願軍戰士,憑藉著驚人的毅力和一個個血肉之軀抵抗住了美軍一次次的狂轟濫炸。
一九五二年,戰場上已見美軍敗相,抗美援朝戰爭也進入了尾聲。令人沒想到的是,一九五二年十月十四日清晨,美軍突然向我軍所在的上甘嶺地區發起進攻。為了拿下佔地面積僅僅三點七平方公里的我方陣地,美軍出動了二百五十架次飛機,投下五百多枚炸彈,對我軍展開了毀滅式的轟炸。其中,志願軍第十五軍四十五師在上甘嶺戰役中頑強抵抗敵軍,王清珍便是此次後方醫療隊中的一員。
眼見著攻擊的規模越來越大,司令部的各科都抓緊召開了緊急會議,部署相關工作思想動員會上,王清珍幹勁十足感染了在場的同志們。會後,她主動請纓,想要到前方的醫療點以便照顧更多的傷員,如願到衛生隊醫療點工作的王清珍看到了越來越多的擔架。年紀輕輕的她往往要同時照顧二三十位傷員,忙得不可開交。
敵人猛烈的攻勢之下,我軍戰時物資明顯不足,醫療用品儲備急劇減少,可救人耽誤不得時間。王清珍及戰友們往往要冒著槍林彈雨到戰場上回收醫療用品,從犧牲的烈士和打敗的敵人身上收集急救包,包紮傷口的繃帶不夠了,她們就將敵人落下的降落傘撕成條來用。王清珍每天要照顧重傷的志願軍,除了處理傷口之外,還要兼任護工的工作,滿足傷員喝水吃飯等基本的生理需求。在此過程中,王清珍表現出高度的責任感和動人的戰友情,成為軍中流傳的佳話。
遇到雙腳凍傷的戰士王清珍先將戰士的凍腳放進溫水裡泡熱,然後放進自己懷中,用自身的體溫一個接一個的捂熱傷員的腳。被轟炸後的傷員全身上下都被繃帶纏得嚴嚴實實,只露出了鼻子和嘴巴保證基本的呼吸,喪失了咀嚼能力。為了保證傷員的基本進食。王清珍只能先自己把飯菜攪碎,然後一口一口的喂到傷員的嘴裡。這些只是王清珍日常工作的稀鬆平常的小事,還有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突出事蹟。也正因此事戰後她獲得了榮譽稱號,還引起了他人的質疑。
事情發生在一天夜裡,王清珍、趙麗去查房,隱約聽到有人在呻吟。她上前檢視,原來是從前線負傷的曹排長難受的呻吟,看到冷汗直冒面部痙攣的傷員,王清珍關切的詢問傷情。曹排長似乎有口難開,王清珍反應過來他是想解手。因腹部受傷,曹排長無法自行解決這樣的生理問題,也不好對著女同志開口才,在深夜裡輾轉難耐。見王清珍想要幫忙,曹排長一開始婉拒了她的好意,可是他一使勁,膀胱就疼的更厲害了。
緊急之時,王清珍直接給他插上了導尿管,可不成想曹排長依舊用不上勁兒,無法自主排除尿液人如果長時間不排尿,堆積的尿液會使得膀胱炸裂,更有可能會危及生命。看到曹排長痛苦的樣子,王清珍二話不說,直接用自己的嘴吸吮導尿管,幫助傷員排出尿液。彼時,她還是一個十七歲的小女孩,在生死線的邊緣,拯救了一條條的生命,面臨著這些為祖國而戰鬥負傷的戰士們。她褪去少女的羞澀,以一腔赤誠之心照料著傷員們。她的高尚情操在軍營裡廣為流傳,激勵了無數的志願軍戰士們,也傳到四十五師軍長秦基偉的耳中。直到多年後,他都始終記得這個十七歲的少女是如何讓血性方剛的將士們肅然起敬的。
戰役結束後,王清珍憑藉著許多模範救護事蹟被授予二等功,同時也被朝鮮授予了二級榮譽勳章。可伴隨著鮮花與掌聲的往往還有諷刺與重傷。因為抗美援朝戰爭的特殊性質,有人質疑王清珍用嘴幫助傷員排尿事件的真實性,認為這是為了起到宣傳效果而杜撰出來的。幸虧有軍長秦基偉為她作證,打消了不實輿論和人們的顧慮。說到秦基偉,她在王清珍的人生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幾乎可以說是改變了王清珍原本的人生軌跡。
王清珍原籍是北京人,出生於武漢,父親是鐵路工人,母親是家庭婦女,上面有一個哥哥,下面有兩個弟弟。作為家裡唯一的女孩子,家裡人都很疼愛王清珍。只是生逢亂世,一家人免不了漂泊的命運。日本侵佔武漢之後,一家人搬到了貴州,生活拮据,大部分靠父親到鐵路上做工來維持生計。貴州多山山林中多有土匪,不僅打家劫舍,有時還濫殺無辜。普通百姓見了都要躲著走。王清珍十四五歲的時候因為長相出眾,被土匪看上,聲稱要抓了她去當壓寨夫人。王清珍自然是不願意的,她的父母也萬萬不會同意這門婚事,只是普通百姓的力量太小,根本無法抵抗這些窮兇極惡之徒。她不同意,土匪就鬧到家裡,常常是鬧得雞犬不寧,攪得一家人不得安生。正在走投無路之時,解放軍十五軍四十五師來了,他們來圍剿國民黨殘餘的部隊和土匪,給王清珍一家帶來了希望。解放軍們秉持著不打擾老百姓生活的宗旨,凌晨進城睡在馬路邊。他們紀律嚴明,軍隊整齊,震撼了當時年紀尚小的王清珍。而率領這支軍隊的軍長正是秦基偉。
部隊會進行挨家挨戶的宣傳。宣傳隊來到王清珍家裡時,王清珍和其中幾個女兵相談甚歡。性格活潑開朗的她很快就交上了朋友。那個時候她就常常到後勤部幫忙。漸漸的她雖然沒有相關理論基礎,卻也能幫著照看傷員病人。在實踐過程中,王清珍愈發被解放軍吸引,甚至想要加入這個神聖的隊伍。四十五師剿匪任務快完成之時,得到父母支援的王清珍報名入伍。只是王清珍的年紀還太小,部隊領導覺得這不符合要求,本不想招收。關鍵時刻,王清珍的父親向部隊領導解釋了先前土匪強搶豪奪之事。希望解放軍可以將女兒帶走,進而保護女兒。領導聽了來龍去脈後,還是將王清珍留下了。從此,王清珍走向了自己的另一段傳奇人生。
初入部隊的王清珍要接受身份的轉變,她不再是父母保護的傢俱,而是要做一隻展翅翱翔的鷹。活潑開朗的她也表現出了堅韌不屈的一面。沒什麼比戰場更快讓人學會成長的了。看到傷亡慘重的同胞,從模仿別人包紮到獨擋一面的照顧傷員,她只用了一夜的時間。
抗美援朝前期準備工作中,領導看她畢竟是個年紀小的女孩子,想將她留在國內,王清珍卻不這麼想。她反駁領導部隊去哪兒,自己就去哪兒。她還將自己的長髮剪成寸頭,表明自己和男兵是一樣的。最終領導還是同意了她赴朝作戰。前有諸如黃繼光的戰士們前赴後繼後,後有如王清珍般的衛生員們救死扶傷,抗美援朝取得勝利是理所應當的。上甘嶺戰役中,從一九五二年十月十四日到十一月四日,
二十二個日日夜夜,四十五師與敵軍進行二十九次大規模的爭奪戰,戰績突出,但是傷亡慘重。
從一個個血肉之軀上,西方國家看到中華民族的血性,也看到了在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早已翻過積貧積弱的一頁,迎來了屬於新中國的曙光與未來。戰場雖然無情,王清珍卻收穫了自己的愛情。她和師部幹部劉煥傑結婚了。回國後,王清珍在不同的地方從事衛生工作,一直做到一九八二年退休。退休後她還常常免費為困難的病人提供上門服務,義務去學校、工廠等地方做紅色報告。年紀逐漸增長的她總是還念著曾經的戰友情,許多戰友也時常掛念她。提及當初她的優秀事蹟,被問到當初用嘴吸尿的事蹟時,王乾珍表示,這是衛生員該做的。當記者問到電影中王蘭的原型時,王清珍老人十分謙虛。她認為王蘭是所有戰地女衛生員的縮影,大家都是王蘭的原型。
流血漂櫓的戰場上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炮火無情的轟炸之下還有無數鮮活的生命為著共同的目標而奮鬥。和平年代的我們,或許無法感同身受。但是,對許許多多的無名英雄,理應常懷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