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削的身材
一成不變的中山裝
老舊的黑框眼鏡
是他留給後人的經典形象
他是中國共產黨的發起人之一
毛澤東曾對他撰寫的《社會學大綱》
做出上萬字的批註
他為救國棄理從文
而後矢志不渝地研究並傳播
馬克思主義理論
重病纏身時
他仍堅守改造群眾思想的初衷與使命
他是毛澤東口中“真正的人”
他就是李達
兩度入黨的“公司發起人”
李達,1890年10月出生於湖南省零陵縣(今永州市冷水灘區)一個佃農家庭,1913年他抱著“實業救國”和“科學救國”的理想,以優異成績考取了留日官費生,東渡日本攻讀理科。
李達在日本學習期間飽嘗艱辛,對“實業救國”和“科學救國”產生了懷疑。在日留學期間,因中國留學生屢遭歧視,日本帝國主義分子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李達開始認識到舊中國要實現“實業救國”和“科學救國”是行不通的。1918年5月,李達作為留日學生赴京救國團的領隊之一,與北京大學等學校的學生2000餘人發起了向段祺瑞政府的請願示威運動。救國請願失敗後,李達毅然再赴日本,放棄了理科的學習,專攻馬列主義,成為馬克思主義的篤信者和宣傳者。
1920年,李達離開日本,“回國尋找同志幹社會革命”。他回到上海後,立即投入建黨活動,與陳獨秀等發起組織了中國共產黨上海早期黨組織。
1923年,李達在與陳獨秀商談國共合作問題時出現分歧,陳獨秀主張以整個團體加入國民黨,李達則主張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保持共產黨的獨立性。二人發生激烈爭吵後,李達中斷了與陳獨秀主持的中央的聯絡,隨後離開了黨的組織。
儘管李達在組織上脫黨,但卻從未背棄自己的信仰,始終把傳播馬克思主義作為己任。1948年底,李達接到毛澤東的信函——“吾兄系本公司發起人之一,現公司生意興隆,望速前來參與經營 ”。
當時的李達因重病纏身未能立即成行,直至1949年5月14日,李達在幾位同志的護送下抵達北平。5月18日,毛澤東在香山雙清別墅會見李達,兩人相談甚歡直至深夜。
1949年底,李達由劉少奇介紹,毛澤東、李維漢、張慶孚作歷史證明人,經黨中央特別批准,李達無預備期重新入黨。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者、學問家
1921年7月,李達作為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代表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舉為中央局成員,負責宣傳工作。閉會不到兩個月,李達便創辦並主持了我黨第一個地下人民出版社。李達在滬寓所“南成都路輔德里625號”,就是人民出版社社址。
圖:人民出版社誕生地(上海南成都路輔德里625號)
儘管出版社獨立存在的時間並不長,但為促進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921年10月,李達與陳獨秀商定籌辦平民女學,他的妻子王會悟協助其工作,陳獨秀、沈雁冰、高君曼等擔任教員,作家丁玲就是女學中的學生之一。女學設定各基礎學科以及經濟學、教育學、社會學等課程,並經常請教師輪流就婦女運動問題做講演。女校為黨和革命培養了一大批婦女幹部,是婦女運動史上寶貴的印記。
圖:平民女校舊址
1930年,李達到上海法政大學任教授,利用講壇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深受學生歡迎,教室常常被圍得水洩不通。
1947年,李達經友人介紹到湖南大學擔任法律系教授,用馬克思主義觀點講授法理學,並完成了《法理學大綱》。李達還先後在北平大學、廣西大學、湖南大學和武漢大學等高校任教,是名副其實的馬克思主義傳播、應用和發展的學問家。
中國理論界的魯迅
從五四時期起,李達便投身宣傳馬克思主義運動。1919年6月18日,他在上海《民國日報》副刊《覺悟》發表了《什麼叫社會主義?》,19日又發表了《社會主義的目的》,這兩篇文章較早地闡述了社會主義原理並論證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的必然性。
截止至1920年8月李達回國前,他已經在日本翻譯了長達21萬字的《社會問題總覽》和《唯物史觀解說》、《馬克思經濟學說》。
同年,李達受陳獨秀邀請擔任《新青年》的編輯並住在編輯部院子裡。不久,李達結識了在女聯做文秘工作的王會悟,兩人互生愛慕。次年春,兩人的婚禮就在《新青年》雜誌社的編輯部內舉辦。
李達同時主編《共產黨》月刊,並將它作為直接為建黨作思想準備的半公開刊物。辦刊缺經費,李達用自己的稿費補助,最困難的時候他一個人負擔起月刊從寫稿到發行的全部工作,為節省房租甚至把月刊編輯部設在自己家裡。
在反動當局嚴禁“過激主義”言論的惡劣環境下,《共產黨》月刊屬於查禁物件,為了躲避北洋軍閥查禁,李達不斷地把月刊從一個城市遷到另一個城市出版,並以贈送、寄送等各種方式,將月刊送到共產主義小組成員手中。透過李達的努力,《共產黨》月刊發行到全國各地,刊物最高發行量達5000份,把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緊緊聯絡在一起,將一批真正樹立了馬列主義思想的廣大青年聚集在自己周圍。
正因為如此,李達被毛澤東評價為“理論界的魯迅”,讚揚《共產黨》月刊“頗不愧‘旗幟鮮明’四個字”。
1923年,李達和毛澤東一起創辦自修大學的校刊《新時代》,並由李達擔任主編,他在創刊號上發表了《何謂帝國主義》、《為收回旅大敬告國人》兩文,以及《德國勞動黨綱領欄外批評》即《哥達綱領批判》的譯文。1949年後的十餘年裡,他在《新建設》、《理論戰線》、《人民湖大》及《長江日報》等刊上發表形式邏輯方面的文章六十餘篇,致力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與傳播及青年人的思想改造。
1966年,臨終前的李達向妻子囑託:“我如死去,就是希望他們一定要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綱》下冊編出來,把上冊改好,幫我完成毛主席交給我的任務。”
縱觀李達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為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而獻身的革命精神將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本文作者|張若琳
編審專家:
武市紅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四研究部副主任 研究員
張秀娟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資訊資料館副館長 研究館員
梁 營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機關黨委副書記
編輯|馬愛傑 王亭雅
主編|陳曦 姜黎 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