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交匯點訊 駕車從鎮江市中心沿著243省道往西南方向行駛約半個小時,便可看到矗立於高驪山上的韋崗戰鬥勝利紀念碑。1938年6月17日,粟裕指揮新四軍先遣支隊,在高驪山下,鎮江與句容之間的要道上,成功伏擊日軍汽車運輸隊,打贏了新四軍進入蘇南敵後抗戰的第一戰。
走進山下的韋崗戰鬥遺址陳列室,從左至右,可依次看到由“日寇入侵 民族危亡”、“組建先遣支隊 挺進江南敵後”、“韋崗設伏 首戰告捷”、“韋崗烽火 燃遍大江南北”四個篇章組成的陳列牆。每個篇章中,大量照片、圖表與文物相結合,按照時間順序,生動直觀地記錄著當年韋崗戰鬥的全景。
隨著早晨第一撥遊客的到來,在此“守碑”多年的講解員沈小保開始了他一天的工作。“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蓄意製造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938年春,日軍以華中派遣軍3個師團的兵力沿津浦鐵路北進,企圖打通華北與華中地區的聯絡,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發出一系列指示,要求新四軍抓緊有利時機,深入敵後,積極主動開展抗日遊擊鬥爭,建立華中敵後抗日根據地。4月底,粟裕率領新四軍先遣部隊,向蘇南敵後挺進,執行戰略偵察任務,拉開新四軍東進抗日序幕。”跟隨他鏗鏘的聲音,看著紀念館內陳列的史料,當年激烈的戰況不覺呈現在參觀者眼前。縱使已經重複千萬遍,沈小保每每站在人前,依然腰板筆直,慷慨激昂。
韋崗一帶屬於典型的江南丘陵地形,這裡山巒起伏間,樹木蔥鬱。高驪山如今已成為戶外愛好者的登山打卡點。當年,粟裕和先遣部隊發現,這裡唯有一條公路在高驪山和贛船山之間蜿蜒而出,並在兩山之間形成一處彎道,非常適合伏擊作戰。該路段正是日軍來往運輸物資的要道!根據前期偵察情況,新四軍果斷決定在韋崗打一次伏擊戰,以開啟江南敵後抗戰局面。
對於當年戰鬥的細節,沈小保滔滔不絕,仿似親歷。“1938年6月17日早上8點左右,5輛日軍軍車從鎮江方向駛入贛船山口,進入新四軍火力網,粟裕一聲令下,戰士們機、步槍齊發,將日軍軍車打翻在公路上。整場戰鬥僅持續40分鐘左右,就擊斃少佐土井、大尉梅澤武四郎在內的19名日軍,傷數十名,自己僅一人受傷,可以說是完全勝利!”
每每講起這場戰鬥的意義,沈小保總是格外興奮。“首戰告捷,舉國震動。時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的陳毅大讚‘江南處女仗打得很好’,並作詩慶賀——故國旌旗到江南,終夜喧呼敵膽寒。鎮江城下初遭遇,脫手斬得小樓蘭。這一仗,狠狠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在當時江南地區已經淪陷的情況下,像是一聲春雷,極大地振奮了廣大人民的抗戰情緒,提高了勝利的信心。”此後,新四軍馳騁在大江南北,在敵後廣泛地開展抗日遊擊戰爭。新四軍這個名字成為大江南北人民的光輝的抗日旗幟。
如今,韋崗戰鬥已經過去80多年,但新四軍的抗日事蹟將永載史冊。站在高達25米的韋崗戰鬥勝利紀念碑前仰望,碑頂那支古銅色的巨型“步槍”,彷彿將要刺破天際,直插日寇心臟。自1985年落成後,紀念碑吸引了數以萬計的來訪者。“與以往跟團來相比,現在自發前來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週末,佔到了大半。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前來,一定要讓我給他們講講新四軍進入蘇南敵後抗戰取得首戰勝利的故事。”沈小保說。據統計,2020年,韋崗戰鬥勝利紀念碑共接待來訪遊客19.4萬人次,而今年截止到6月底,接待人數已經突破12萬人次。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胡睿
通訊員 湯力克 孔珊
本文來自【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及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