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中國於1908年6月(光緒三十四年五月)設立培育中國海關人員的稅務學堂。1913年(民國二年)改製為高等稅務專門學校,到1948年為止,有幾十批學員從這個學校畢業,走上了海關工作崗位。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培養建設人民海關的合格人才,中央人民政府海關總署先於1951年4月至1952年5月在上海開辦了兩期幹部訓練班,向全國海關輸送了普通班學員567名、驗貨班學員69名、會計班學員31名,初步改善了海關人員的組成結構。繼而根據海關業務發展的需要,於1953年9月14日創辦了上海海關學校並正式開課。這是新中國建立的第一所海關學校。
上海海關學校是中等專科學校建制,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三年。該校的培養目標是為全國海關輸送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專業人員。自1953年到1968年的15年間,共為全國海關培訓、輸送了九屆海關中專畢業生1024名(另有第三、四屆在校參軍的92名學生未統計在內)。絕大多數畢業生具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能夠勝任本職工作。上崗後,很快就能單獨執行任務,基本上滿足了補充海關幹部的需要。另外,上海海關學校還在1958年9月至1961年7月辦了兩期老幹部特別班,共培訓老幹部84人。經過培訓的老幹部文化水平基本上達到了高中程度,並掌握了海關業務的基本知識。
“文化大革命”期間,上海海關學校的辦校工作受到嚴重挫折。1968年9月,上海市革命委員會下令海關學校併入上海對外貿易學院。次年春季,進入學校的“工宣隊”宣佈海關學校停辦,一部分校舍被上海京劇團樣板戲劇組長期佔用,迫使上海海關學校從1968年到1978年癱瘓10年。由於這一期間無處培訓海關的新生力量,給海關事業和幹部隊伍建設造成重大損失。
粉碎“四人幫”以後,海關教育事業的恢復與發展得到了國務院領導的關注。經過各方面的努力,海關總署收回了被佔的上海海關學校校舍,1979年2月恢復了這所學校的建制,並率先舉辦了兩年制的外國語培訓班,為全國海關培訓了在職幹部100人(英語80人,日語20人)。同年,海關總署根據海關業務迅速發展的情況和各地海關對大學專科層次海關人才的急需,報請教育部於1980年5月批准,將上海海關學校升格為大學專科,更名為“上海海關專科學校”,招收高中畢業生,學制三年。該校列入國家計劃,面向全國招生,畢業後統一分配到全國海關工作。其任務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海關現場業務骨幹。
從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海關出發,上海海關專科學校不斷針對海關需要,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對學生的海關意識、海關職業道德的培育,革新和拓展教學內容,充實現代化教學手段,使教學水平有了較大提高。與此同時,學校聯絡海關工作實際,多方面開展海關管理的研究,為教學和海關建設事業服務。該校還同國外一些海關院校建立聯絡,邀請外國專家來校講學,開展國際間的海關學術交流,發揮了學校的綜合效能。綜計自1980年至1992年,上海海關專科學校共為海關係統培養輸送了大專畢業生1333名,進一步改善了海關隊伍的結構。
此外,為了提高海關在職幹部的政策業務水平,經教育部批准,上海海關專科學校於1982年增設了幹部專修科,1984年開辦了大專函授班。1988年至1993年上半年又組織海關幹部參加國家自學考試委員會舉辦的海關專業大專自學成才的考試。與此同時,該校還多次舉辦非海關專業大學生的入關教育班和海關中級崗位職務培訓班等,都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共為海關培訓專業人員近二千名。
我國專門從事海關人員培訓的正規院校,除了這所最早成立的上海海關學校以外,還有1985年建成負責培訓海關一線幹部的中等專科學校——秦皇島海關學校以及同年建成設在廣州的培訓在職幹部的大專院校——中國海關管理幹部學院。另外,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還設有一個培養海關專業大學本科生的“海關管理系”,它們共同構成了中國海關正規的幹部教育體系。
審校:王國秀
出品:中國海關傳媒中心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秀米投稿賬號同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