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帝王生命的晚期,困擾他們的往往是繼承人問題。而且,越是雄才大略的君王,繼承人問題就越嚴重。譬如漢武帝劉徹、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康熙等等,這些君主,體魄強健,兒子眾多,諸子之間為了爭奪汗位明爭暗鬥,讓老皇帝傷透了腦筋。
努爾哈赤晚年,繼承人問題同樣困擾著他。
努爾哈赤一生有16個兒子,經過激烈的鬥爭,最後是老八皇太極成功繼位。
咱們今天就來聊聊,為何皇太極能夠從諸多兄弟中脫穎而出,成為汗位繼承人。
先簡要說一說皇太極這個人。
皇太極生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他的生母是葉赫那拉氏。此女是葉赫部首領的女兒,葉赫部首領為了和努爾哈赤結盟,將女兒嫁給努爾哈赤,當時葉赫那拉氏只有14歲,而努爾哈赤已經30歲。努爾哈赤妻妾眾多,但是對葉赫那拉氏很疼愛。皇太極出生後,努爾哈赤見這孩子生得眉清目秀,便對他們母子十分寵愛。年紀稍長,皇太極顯示出聰明伶俐、舉止端莊的特點,更讓努爾哈赤對他另眼相看。
皇太極12歲的時候,生母葉赫那拉氏去世了。青年喪母是件令人痛惜的事情。好在此時的皇太極已經十分懂事,而且身體健壯。他跟隨兄長練習騎射,進山打獵,從小練就了一身了得的功夫。史書上說他“勇力過人,步射騎射,矢不虛發”。
成年之後,努爾哈赤便帶著皇太極東征西討。在這些征伐過程中,皇太極逐漸嶄露頭角,而努爾哈赤也對他越來越倚重。漸漸地,他成為努爾哈赤眾多兒子中的佼佼者。
八旗制度正式確立後,皇太極統領正白旗。除了努爾哈赤本人統領正黃、鑲黃兩旗外,大貝勒代善統領正紅旗、鑲紅旗,二貝勒阿敏統領鑲藍旗,三貝勒莽古爾泰統領正藍旗。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這四個貝勒是後金皇族中最有權勢的四個人。努爾哈赤曾“命四大貝勒按月分直,國中一切機務,俱令直月貝勒掌理”,這就是說,他們四個都有執掌政權的鍛鍊。四人中,阿敏是努爾哈赤弟弟的兒子,他被天然排除在繼位者行列之外。
努爾哈赤還健在的時候,代善、莽古爾泰和皇太極為了汗位繼承權暗暗角逐。
三人中,代善是第一位後金國大福晉所生的皇子,出身很好,他作為四大貝勒之首,功勳卓著,行事穩健,深謀遠慮,是最有希望繼承汗位的人。努爾哈赤對他也很滿意,有段時間還把他立為太子。皇太極參與了後金的歷次戰鬥,功勞很大,而且智勇雙全,富於謀略,努爾哈赤也很喜歡他。他還是努爾哈赤所有皇子中唯一識字的人。莽古爾泰也有奪位之心,常常和代善等爭功。
努爾哈赤選擇繼承人時,在代善和皇太極之間搖擺不定,一直沒有下定決心。
除了三位貝勒之外,還有一個人,她也加入了爭奪汗位的行列,她就是烏拉納喇氏,名叫阿巴亥,她是為兒子們爭奪。她是努爾哈赤的第四任大妃,給努爾哈赤生了三個兒子。努爾哈赤去世的時候,阿巴亥只有三十七歲。她的三個兒子,老大阿濟格二十一歲,老二多爾袞十四歲,老三多鐸十三歲。阿巴亥年富力強,心機很深,丈夫去世了,她深知“母以子貴”的道理,所以,極力想要讓自己的兒子繼位,只有兒子繼承汗位,她的地位才穩固。
說到阿巴亥,這裡插一句,此女十一歲就嫁給了努爾哈赤——你沒看錯,就是十一歲:她生於1590年,1601年努爾哈赤娶她為側福晉,年僅十一歲。十四歲時,被立為大福晉。天命五年,有個妃子揭發阿巴亥與大貝勒代善有不正當關係,努爾哈赤一怒之下將她廢黜了。但是因沒有查實,一年後恢復為大福晉。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在距離瀋陽四十里的靉雞堡病逝,享年六十八歲。努爾哈赤的死,讓汗位繼承鬥爭白熱化。最先敗下陣的是阿巴亥。她雖然是大福晉,但是她的三個兒子都還沒有真正掌權,她的實力也不足以左右政局。所以,努爾哈赤去世後,四大貝勒就逼迫阿巴亥,令她為努爾哈赤殉葬。這是一件極其殘忍的事情,但是,政治鬥爭哪有不殘忍的呢?在三大貝勒的逼迫之下,阿巴亥被迫殉葬。她的三個兒子眼睜睜的看著母親死去。這也為後來多爾袞和皇太極之間的矛盾埋下了隱患。這是後話,以後有機會再聊。
於是,代善和皇太極成了最有希望繼承皇位的兩個人。但是,莽古爾泰等其他皇子並不死心,他們同樣窺視汗位。他們希望代善和皇太極之間來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這樣他們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就在一場為了爭奪汗位的政治鬥爭即將爆發的時候,深謀遠慮的代善主動讓賢,提出推舉皇太極繼承汗位。
代善的這一舉動,讓朝野皆感意外。他是地位崇高、勢力較大的貝勒,他提出讓皇太極當汗,其他人誰也不敢反對。於是,皇太極被諸貝勒“任置”為汗,是為天聰汗。
皇太極這個汗位,不是他自己靠實力奪取的,而是靠大貝勒代善的支援得來的。所以,他繼位之後,沒法像他父親那樣集大權於一身。皇太極繼位後,迫於其他貝勒的壓力,不得不規定皇太極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三位大貝勒並尊。政治上,他們四個貝勒加上阿濟格、多爾袞等十一位貝勒一同治理國家。舉行朝會的時候,皇太極與三大貝勒並列坐著,接受其他貝勒和八旗將官的朝拜。
為了鞏固這種看似奇怪的局面,皇太極繼位時,帶領諸位貝勒進行盟誓。首先是皇太極起誓,誓言的大致內容是,兄弟子侄們以國家人民為重,推薦我為汗,以後我一定尊敬兄長,愛護弟弟,我如果不行正道,或貶或誅,任由你們處置。
然後是三大貝勒帶領其餘貝勒起誓,表示擁戴皇太極。這還不夠,三大貝勒又單獨向皇太極起誓,“守盟誓、盡忠良”。透過誓言,加固這種政治格局。
皇太極繼位,是諸位貝勒之間互相爭鬥、互相妥協的結果。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諸位貝勒之間發生血鬥,雖然爭奪激烈,但是沒有流血事件。不好的地方是,皇太極繼位後,君權微弱,權力分散,不利於後金的鞏固和發展。好在皇太極能力很強,透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採取一系列措施,不斷鞏固自己的權力,權力漸漸集中在他一人手裡。
天聰六年正月,皇太極宣佈,在朝會的時候,三大貝勒不再和他平起平坐,而是他一個人南面獨坐,諸貝勒不再以年歲排序,而是按旗排序,依次朝見。這標誌著皇太極完全掌控了後金政局。後金這才開啟了真正的皇太極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