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一個令人十分激動的訊息傳來——位於重慶涪陵區的816洞體工程部分對外開放,歡迎大家參觀。據瞭解,816洞體工程是我國第二個核工業基地,由周總理親自批准建設,是“世界第一人工洞體”。
816洞體工程的問世,揭開了一段塵封已久的歷史。1965年10月,正在認真工作的周總理接到一個神秘電話。接完電話後,總理神色凝重,神情中多了幾絲擔憂,隨後他邁著沉重的步伐走出辦公室。再後來,一支部隊神秘消失17年,一座小鎮從地圖上消失。幾者之間有什麼聯絡?他們跟816洞體工程又是什麼關係?
強國必先強軍,而一支戰鬥力足夠強的部隊,除了要求將士們擁有過硬的軍事素質之外,離不開先進的軍事武器作支撐。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作戰武器不如日寇,是靠戰術和人數優勢才將侵略者趕出中華大地。戰爭末期,美軍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後,使得戰爭形式進入新階段。
從那以後,世界各國紛紛開始研發核武器,蘇聯、英國等國家先後研發出了核武器。沒有原子彈等核武器護國的新中國,一度遭遇來自蘇美等國家的核威脅。1958年,蘇聯單方面撕毀《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終結中蘇兩國盟友關係。此後,蘇聯在包括中國新疆附近在內的中蘇邊界集結重兵,甚至出動1000多架戰機、幾百輛裝甲車和坦克以及艦艇,不斷在兩國邊境挑事,打傷我國邊民和邊防戰士。
1964年8月初,美國海軍驅逐艦“馬克多斯號”在北部灣襲擊了越南北方的海軍魚雷艦,雙方在海上發生激戰,“北部灣事件”爆發。戰火一路燒到了我國南部地區,嚴重威脅到了我國的領土安全。毛主席在會議上表示:我國的經濟命脈集中在沿海地區和大城市,這不利於備戰,因此各省都要建立戰略後方。鑑於當時的國際形勢對我國非常不利,主席提出了“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加強戰略,準備打仗”主張。同時,相關單位要加快研究原子彈的步伐,還要擴大核武器研發規模。
兩個月後,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標誌著中國也有了核武器,但這數量遠遠不夠。美國和蘇聯大搞軍備競賽,兩國擁有數萬枚核武器。為了維護中國的主權,必須加大加快發展核力量。1965年10月,周總理接了一個神秘電話,至於打電話的人是誰,那人在電話裡說了什麼,總理見了誰,到後來人們才知道打電話的是毛主席。之後,兩人秘密談話了很久。他們談話的內容,只有兩人知道,一直是一個謎。
不過,唯一能知道的是周總理見了主席後不久,就決定要成立新中國第二個核工業基地。那麼,基地該建在哪裡,既適合研發核武器,又能躲過其他人的視線?總理和相關人員思考良久,加上到各地考察、論證,最終決定將核工業基地建在西南大後方——位於重慶涪陵的白濤鎮。此後,為了保密,白濤鎮一度消失在中國地圖上。
涪陵位於重慶中部、三峽庫區腹地,烏江和長江的交匯處,四川盆地和盆邊山地過渡地區。逆著烏江向上,能到達湘渝邊界、黔東和黔北,其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而白濤鎮在涪陵東南部,烏江下游河谷的丘陵山區,地質構造複雜,地勢呈東高西低。西南地區本來就地處偏遠,加上該鎮隱蔽效果好,又有豐富的水資源等,非常適合修建核原料工廠。
核工廠地址選好了,又讓誰去修建呢?這時,專門負責原子彈試驗場、導彈綜合試驗靶工程建設的特種工程指揮部7169部隊,有了用武之地。該部隊是以志願軍19兵團機關、志願軍後勤部和工程指揮部為基礎而建成的,下轄汽車第366團、37團,工程兵第53師、54師,鐵道兵第10師等。他們來自全國各地,總共有10萬人。
1966年,周總理批准建設我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為其取名“816軍工洞”,主要提供製造原子彈所需要的核原料、建設原子能反應堆、處理核燃料廢料。由於事關重大,該項工程被列為絕密級軍事機密。第54師3個團的將士們在師長姚家俊等領導的率領下,於1967年2月來到白濤鎮,開始修建816軍工洞,負責挖掘洞體任務。之後的17年,54師的將士們沒有邁出過白濤鎮一步。
在那個一窮二白的年代,根本沒有大型機械可使用,主要靠人工挖掘。這群平均年齡只有21歲的戰士們,用他們的雙手硬生生完成了上級分派的任務。816軍工洞是從3號洞開始的,洞口的橫幅上,寫著“保衛祖國,獻身國防,備戰、備荒為人民”10多個大字。戰士們懷著滿腔熱血以及報效祖國的堅定信念,開始了十分艱辛的挖掘工作。
白濤鎮地質結構複雜,而軍工洞要求很深。54師的戰士們頭戴安全帽,面帶防塵罩,身穿防水衣和工作服,腳踩高筒水靴,手裡拿著重達100多斤從日本購買的鑿岩機打炮眼。進洞後,戰士們的身體被岩石緊緊包圍,施工困難,還有可能遇到塌方,可想而知他們作業有多艱難和兇險。沒有通道,戰士們便用鐵鍬一下一下地鏟,愣是在深山老林中剷出了一條又一條彎彎曲曲的山間小道。
54師的戰士們四班倒,沒日沒夜地工作,只為了早日讓軍工洞投入使用。原本僻靜的小鎮,突然間多了幾萬人,糧食等物品供應不上。當時處於特殊時期,全國經濟都很困難,國家也沒有多餘的物資能調配到白濤鎮。所以,戰士們除了要挖掘洞體,還得抽出部分兵力開荒種田,自己種蔬菜和糧食。
指揮員和戰士們一起住在工棚裡,吃的是粗糧野菜。雖然過得很艱辛,但沒有人抱怨,更沒有人後悔。在戰士們看來,能為國家、人民做點兒事,吃苦受累又算得了什麼。54師的將士們,充分體現了老一輩人“不怕吃苦、不怕累、不怕死”的優良作風。即使每個月的工資只有六七塊錢,可戰士們依然很開心,為自己能參與如此重要的工程而感到自豪。他們秉持著“與帝國主義爭時間的、搶速度”的信念,堅持不懈地工作著。
施工過程中,大量粉塵進入人體,長時間泡在水裡、雨裡,使得很多指揮員和戰士們不幸患上了矽肺、關節炎等職業病。54師的絕大部分將士身上,都有傷,有的落下終身殘疾,有的甚至壯烈犧牲在白濤鎮這個無名小鎮。據瞭解,在修建816軍工洞的過程中,共有100多名戰士永遠的長眠于山間,被安葬在距離3號洞3公里處的“一碗水”烈士陵園,無法魂歸故里。
1970年,54師原本留在越南幫助當地人民抗擊美軍的一個團,以及留在酒泉基地的團全部來到白濤鎮,參與816軍工洞的建設。緊接著,從全國各地徵調過來負責建廠房、架橋鋪路等工作人才和民工,總計數萬人投入緊張的施工中。
在各界的努力和配合下,到1984年時,國家投入了7.4億元人民幣,工程已完成了百分之六十五的安裝工程、百分之八十五的建築工程。但因為我國與蘇聯、美國等國家的關係有所好轉,我國所面臨的核威脅減小,因此國家調整戰略,決定停建816工程,54師的將士們才徹底離開白濤鎮。再後來,816工程中極小的一部分洞體被我國核工業一化工總廠利用。
816軍工洞主要分為洞室、支洞、導洞、隧道、反應大廳、中央控制室等,佔地面積高達45.2公頃,洞內面積為10.4萬平方米,為全球第一人工洞體。洞體內廠房深度約400米,頂部覆蓋層最厚的為200米,核心廠房覆蓋層的平均厚度超過了150米。其中,最大的洞室高近80米。很難想象,這些都是靠人力一點一點挖出來的。
而816洞體不僅能經得住高達8級的地震破壞,還能預防1000磅炸彈、100萬噸當量氫彈空中爆炸的直接衝擊。由此可見,該洞體有多隱蔽以及厲害。如果真的投入使用,會為我國創造多少軍事價值。
816軍工洞一直很神秘,直到2002年4月8日,國防科工委才同意解密它,到2010年4月對外開放部分割槽域,將其發展為旅遊專案。
時隔多年,那些仍然在世的老兵重新回到白濤鎮,看見816軍工洞,心裡有很多感慨。他們在接受採訪時透露,當年上級下了死命令,一輩子不能告訴其他人自己那10多年在哪裡、做了什麼,也不能告訴別人戰友犧牲的真相,參與建設816工程一事,要永遠埋藏在心中,最終跟著自己埋葬在泥土中。
時過境遷,當這段歷史45年後再次被披露在世人面前時,老兵們看著816軍工洞遺址以及戰友的墓碑,終於能放聲痛哭,懷念逝去的青春以及長眠於此的戰友。他們終於能告訴別人戰友為何會犧牲,是為了祖國和人民!同時,他們也不後悔當年的選擇。如今看到國家日漸繁榮昌盛,老兵們很欣慰,也十分自豪。
正是因為有無數人的無私付出與奉獻,原子彈、氫彈、東風系列導彈、航母和潛艇等重要軍事武器才先後研製成功,成為護國的“王牌”武器。謹以此文,向毛主席、周總理等偉人,以及背後默默付出的科研工作者和相關人員致敬!沒有他們的舍小家為大家,就沒有我們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歷史不應該被忘記,而那些為國家作出過重大貢獻的人更不應該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