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已經深深地融入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戰略,也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普遍認可和擁護。下一步,如何持續地保護“綠水青山”,發展林業經濟,將“綠水青山”真正轉換為“金山銀山”,讓農民增收、林業增效、國土增綠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林業碳匯經濟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指明瞭林業發展方向,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發展林業碳匯經濟可以助農民穩定增收
我國目前的林地性質主要有兩種,即國家所有林地和集體所有林地,其中集體所有林地佔絕大多數,均在1981年“林業三定”時承包到戶,因此,我國絕大多數林地是以農戶承包經營形式存在的。根據國家林草局最新發布的資料,我國集體性質林地佔全國林地的60%,已經確權登記的集體林地面積超過26億畝,涉及農民1億多戶,5億多農民,佔全國農村人口的90%。
如此龐大的林農群體基本覆蓋了全國絕大多數農村人口,一旦林業碳匯經濟得以發展,按照最保守的估算,每畝林地每年產生一噸的碳匯收益,就能達到30元左右,這樣,每年透過林業碳匯交易就可以讓全國農民拓展非常穩定的收益空間,增加農戶收入,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同時,森林撫育碳匯補償、新造林碳匯補償等等多種方式的補貼,還能讓參與碳匯經濟的農民增收,林業碳匯經濟的想象空間非常巨大。
發展林業碳匯經濟可以促林業持續增效
林業碳匯是指透過森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將大氣中二氧化碳吸收並固定在植物與土壤中,從而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一個過程,因此森林的數量與質量和林業的碳匯能力大小是成正比的,其中如何利用現有林地上的森林,透過人工促進,提升森林質量尤為關鍵。
這樣,我們可以透過天然幼林的封育補植、低殘次生林的改造、中幼齡林的撫育管護、自然及人為破壞森林的修復等等措施,來不斷提升森林質量,提高森林的碳匯能力,同時,結合相關森林質量提升措施,適度開展一些林下經濟,還能增加農民收益,增加經營森林的經濟收益,可謂一舉多得,在提高森林碳匯能力的同時,使林業持續增效。
發展林業碳匯經濟可以使國土持續增綠
在增加森林數量方面,我們可以利用碳交易充裕資金優勢,引導、鼓勵、獎補廣大農民朋友拓展林地空間,利用荒山、荒灘、荒漠、石質山、巖裸等閒置的未利用土地,植樹造林,發展林業,在持續增加森林面積的同時,獲取碳匯補貼,享受林業碳匯經濟的福利。
以往的新造林和森林撫育管護工程,主要依靠國家林草局及當地政府的一些專案補貼來做支撐,實施林業碳匯經濟以後,碳交易會提供源源不斷的海量資金,將真正營造出工業反哺林業、全社會關心支援林業、全民參與林業的新局面,這一局面的形成,勢必會給國土綠化注入無盡活力,使國土得以持續增綠。
“天藍、地綠、山青、水淨”的美麗中國正在加速推進,“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自然規律越來越受到國人認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已經深入民心,在這場民心所向的綠色保護與發展的鬥爭中,有林業碳匯經濟夯實基礎,有碳交易持續注入活力,一定能實現農民增收、林業增效、國土增綠的美好景願,“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一定能如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