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襄陽日報
昭明太子像(資料圖片)
《昭明文選》(資料圖片)
昭明臺(資料圖片)
□凡夫
一座高高的樓臺聳立在襄陽城的中央。駐足樓臺上,頭頂藍天,俯視大地,整座襄陽城盡收眼底。這座樓臺就是紀念南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的昭明臺。
蕭統是梁武帝的長子,還不到兩歲,就被立為太子。他在襄陽生活了多少年,史書沒有記載。總之,不會太長。那麼,襄陽人為什麼要在城中心修一座樓臺來紀念他呢?本文引導讀者深入瞭解其中詳情。
地地道道,襄陽人士
按照傳統習慣,一個人是哪裡人,或是看他的籍貫,或是看他的出生地。蕭統的母親丁令光是樊城人。蕭統於齊中興元年(501)出生於襄陽。從出生地的角度來看,毋庸置疑,他是正宗的襄陽人。
蕭統心地善良,對百姓很有愛心。十二歲時,他去觀看審判犯人,在仔細研究案卷以後,發現此人並無大過,就說:“這人情有可原,讓我來判決可以嗎?”太子的話,刑官怎能不聽?蕭統判決“從輕發落”。刑官把他的判決報告給梁武帝,蕭衍很欣慰,稱讚太子判處得當。蕭統心中有百姓,關心眾生疾苦。梁普通年間,由於戰爭爆發,京城糧價大漲。蕭統和東宮的人員都減衣縮食,把省下來的衣食拿去救濟難民。他在主管軍服事務時,每年都要多做三千件衣服,冬天來臨時,分發給無衣的貧民。
蕭統仁義忠孝,對父母很有孝心。十六歲時,母親丁令光病重,他從太子居住的東宮,搬到母親居住的永福省,衣不解帶,日夜伺候。母親去世後,他悲痛欲絕,不吃也不喝。梁武帝幾次下旨勸逼,他才勉強進食,但只肯吃水果、蔬食。他本來身體健壯,等守喪出服後,已瘦得變了形,官民們看了,無不感動落淚。
懷抱理想,大有作為
蕭統從小酷愛讀書,記憶力超常,能夠“數行並下,過目皆憶”,五歲就讀遍儒家的“五經”。佛教大乘經典《金剛經》引入中國後,原來是長篇不分段的,人們閱讀起來比較困難,蕭統精心研究,把它梳理成“三十二分則”,每個分則加上濃縮精要的副標題,使艱澀的經書條理清晰,人們閱讀起來就輕鬆多了。他還喜歡“引納才學之士,賞愛無倦”,在身邊團結了一大批有學識的知識分子,如《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七歲能文的劉孝綽、享有文學聲譽的王筠、著有《南史本傳》的陸倕、寫小說很棒的文學家殷芸等,經常聚集於東宮,“討論墳籍(古代典籍),或與學士商榷古今,繼以文章著述,率以為常”。《南史》本傳稱:“於時東宮有書凡三萬卷,名才並集,文學之盛,晉、宋以來未之有也。”
蕭統收藏了這麼多圖書,延攬了這麼多人才,他要幹什麼呢?他要幹一件大事,編一本文選,把古今優秀文學作品從浩瀚的書海中挑選出來,為讀書人提供一部經典薈萃的讀本。經過反覆選擇、認真比較、仔細推敲,多達三十卷的《文選》問世了。蕭統像沙裡淘金一樣,淘出自周代至六朝梁七八百年間的優秀詩文700餘篇,編成我國第一部文學作品選集。在此之前,所有的文集或選本,文史哲不分,沒有文學的概念。《文選》第一次把文史哲分開,將文學界定為詩、文、辭、賦;經、史、子一律不在入選之列,開創了文學作品編選的先例。
蕭統能夠辦成這樣一件大事,與襄陽對他的養育分不開。襄陽是一座具有文化傳統的城市,文化底蘊豐厚,蕭統出生並生活在這個地方,可以說是在襄陽厚重文化的浸潤下成長的,這樣,就使他具備了較高的文化素養。同時,他的父親蕭衍、弟弟蕭綱都是文化人,他的身邊還有一大批文化精英,東宮又收藏有大量圖書,蕭統坐擁書城,這樣,就使他具有比較高的鑑賞水平。在編選文選時,蕭統還制訂了比較高的編選標準,要求所選的文章,以才子的名篇為主,以“文為本”(《文選序》),“麗而不浮,典而不野”,“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用今天的話說,既要有思想性,又要有藝術性。由於有這“三高”——高素養、高眼力、高標準為保證,《文選》所選的文章真正做到了文質並重,一問世,便受到普遍的歡迎,並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唐和唐以後的文人都把《文選》當成學習文學的首選教材。杜甫曾要求兒子“熟讀文選理”。民間也有“《文選》爛,秀才半”的諺語(陸游《老學菴筆記》)。如果把《文選》讀透了,差不多就是半個秀才了。後世出現的較好的文學選本,無不受到《文選》的影響和啟發。不少優秀詩文,也藉助《文選》的生命力,得以流傳至今。
蕭統喜歡高潔的芙蓉花。中大通三年(531)三月,他乘船在後池遊賞,在探身採摘芙蓉時,不小心落入水中,雖然被救起,但受了重傷,救治不愈而逝。蕭統逝世後,被諡“昭明”,世稱昭明太子,《文選》也被稱為《昭明文選》。
品行高尚,堪稱楷模
梁武帝定都建康(今南京),昭明太子在建康生活的時間遠比襄陽長,建康人沒有為昭明太子留下什麼紀念建築,為什麼襄陽人卻要在城中心修建一座“昭明臺”(也稱“文選樓”)來紀念他呢?
究其原因,不單是因為蕭統出生於襄陽,是襄陽的兒子,更重要的,是因為蕭統品行高尚,是一個做人做事的楷模。襄陽人修建昭明臺,既是為了紀念,更是為了弘揚,是襄陽人崇文尚德的傳統使然。昭明臺自從建好以後,就是襄陽城的制高點,成為一個地標性建築,直到今天。
在襄陽人的心目中,昭明臺不僅代表著一種物質的高度,更代表著一種精神的高度。昭明臺是一座道德的豐碑。
看到這座豐碑,我們就會想到昭明太子,想到他的仁愛、孝義和進取,激勵我們,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襄陽晚報》(2021年8月27日16版)
(編輯:黃文君 稽核:肖雨蒙)
本文來自【襄陽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