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嘲笑孔乙己,嘲笑阿Q,同情祥林嫂。
長大後我們開始讀懂了魯迅,而今我們再讀魯迅,讀懂了他那辛辣的筆所傳達的良藥,如同一味良藥拯救著我們麻木的靈魂。
然而讀懂魯迅我們或許還有拯救的希望,可是讀懂了老舍,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那一句“我還笑,笑我這一輩子的聰明本事,笑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希望等我笑到末一聲,這世界就換個樣兒吧!”讓我覺得絕望。
那一句“有錢呀!就應該吃喝嫖賭,胡作非為,可千萬別幹好事!”讓我覺得好無助。
一、阿Q與駱駝祥子
阿Q是快樂的,即使捱了打,也是兒子打老子,難得糊塗,可是誰又是真的阿Q?今天有幾人能像阿Q一樣沒心沒肺地活著。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祥子,有正當的理想,努力工作,最主要的是相信只要工作做得好,就會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娶一個他認為善良的、健康的、清潔的媳婦,然後買到自己的車等等。
阿Q從來沒有正確的思想,而我們如同祥子,懷揣勤勞、善良正直、富有同情心,可是我們在資本與強權和潛規則的壓力下,開始從“窮死,不偷”到與老車伕搶生意,一步步崩潰。
阿Q懷著人本有的劣根而活著,那是沒有受過教育的人,而我們正從9年義務教育走向高階教育,又從高階教育逐漸迷失自我。
說我像阿Q,不如說我更像駱駝祥子,我努力工作跟駱駝祥子一樣得不到想要的,這就是生活。
阿Q是病人,祥子才是正常人。
二、《少年閏土》與《我這一輩子》
30年河東,30年河西。
少年的閏土讓魯迅羨慕,30年後閏土成了一個扛著全家生活的中年人,魯迅成了“老爺”。
30年前,他們還在一起玩耍,那時候的猹、西瓜、鋼叉....就是一幅畫,因為規矩,拉開了他與魯迅之間的隔膜,是生活,是環境,是成年人的規則。
《我這一輩子》,一個普普通通的小職員,心愛的妻子,被最知心的朋友拐走;學了裱紙手藝,可時代變遷,卻沒了用武之地;無奈之下做了巡警,可是困苦的生活還在繼續。
我沒有閏土的一大家子生活重擔,可是我卻像“巡警”一樣,生活一地雞毛,我不像閏土那樣自卑,相反我們如同“巡警”一樣聰明能幹,通曉人情世故,可偏偏事事不如意,日子一地雞毛。
三、孔乙己與秦仲義
孔乙己有幾人,幾代人的努力讓我們讀大學努力奮鬥,或者有親朋好友拉一把,扶一把。
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人到30,多少懂得些人生的道理,可是我們如同《茶館》裡的秦仲義一樣,還能打能拼,轟轟烈烈,可是到頭來,不是時代的更迭就是荒唐的發生。
到頭來一句荒唐的感悟“有錢呀!就應該吃喝嫖賭,胡作非為,可千萬別幹好事!”讓人覺得道理非凡,說不出的哲學,又透露出扎心的社會。
孔乙己只不過是萬千凡人中的一個,深陷泥淖,也沒能力自我救贖,而秦仲義更讓人覺得貼切,多少創業成功的人,又有多少好心的人,最後被人倒打一耙,落井下石,活得人不人鬼不鬼。
一個扶老人,就引發無數擔心與博弈,是什麼讓我們開始覺得千萬別幹好事?
四、魯迅與老舍
魯迅無疑是睿智的,是別人家的孩子,看待問題刁鑽深刻,是有能力的勤奮的大師,是人們一生都無法企及的生活。
至少能去日本學個醫生回來就沒有多少人能做到。
相反老舍更想你我,老舍愛買彩票,可是他從來沒有中過一個大獎,但他依然懷揣夢想,做夢都在想彩票中獎。因為老舍懂“何以解憂,唯有暴富”。
老舍也許知道“養老就要買房買地”,他在濟南買了房與地,生活並沒有如他所料那樣開心,面對財政的危機,他依然與你我一樣。
老舍學會了“抽菸喝酒,通宵打麻將”,正如我們每天刷著小視屏,開著空調,喝著可樂。
老舍表示“什麼叫印象派,我和印度的大象一樣不懂”,但他還是去看了別人的西洋畫展。這是不是更像我們一點。
老舍跟大多數人一樣,英語渣渣,可是他還是想去國外看看。“給它個死不下船,還有錯兒麼?!反正船得把我運到倫敦去,心裡有底!”
魯迅是一劑良藥,敲打墮落,老舍是一種生活,活成你我。
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