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廁所是個秘密事件,所以用詞總是比較講究。比如“解手”,“茅房”,“出恭”,現在人或者說“WC”,“去洗手間”,其實不同地域說法非常多。
就拿解手一詞,是文雅還是低俗呢,好多人認為太低俗了。
考證下,解手一詞來自哪裡?
說到解手,先說解,解用到大小便上已久了。
解一字用到大小便上,太過古老,傳聞先秦就有,《戰國策;趙策三》中有,“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這裡解,就是排洩的意思。
元無名氏《盆兒鬼》雜劇第三析:“俺可要起來小解了”。
或者好多人稱為淨手,在《水滸傳》中就是這樣說的。
這裡的解就用到排便,但和解手的來因還不一樣,解手的解是真正把手解開。古代犯人押行是要綁著的,行進中需要大小便,需要解手。在這個場合解手就成了上廁所的代言。
關於解手真正成為流行語言,還和歷史上一件著名事件有關,和客家人發源地考證扯上有關係。在客家人尋宗問祖,先是研究來自河南。但河南有一大批人來自山西的大槐樹下。這是發生在元末明初。河南因戰亂死人太多,但河南是糧倉,需要遷來人。從山西遷,聚山西人於大槐樹下。在遷的過程中,由於逃的人太多 ,所以好多人被綁著。
這批被遷的人不能當罪人處理,所以還是有一定優待,大小便需要解開手。於是解手就在這一批人中流行開來,然後以河南為平臺流傳全國。
之所以能廣泛流行開來,是因為這個詞當時聽著文雅,和大小便不沾邊。但是隨著時代久遠,解手用的太多,來指大小便,反成為人們最不想用的詞。甚至有的人在用這個詞時,有人會說,不會說高雅點,解手太俗了。
可見高雅和低俗只是相對而言,路走得多了成大路,雅話說的太多就成俗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