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區保留了傳統節日的很多民俗文化, 筆者對潮汕地區的時年八節祭祖活動進行長期觀察後,發現潮汕地區不同節日的祭祖時間段是不同的,有的節日選擇早晨祭祖,有的節日則選擇午間祭祖,也有的節日選擇在傍晚時刻祭祖 。對此,筆者多次向潮汕當地長輩請教,多數人只說這是世代相沿成習的現象,很難說清楚背後具體的原因 。
潮汕人家裡大多數有一個祖先香火爐,平時放在家中的桌子上,在祖先生辰忌日或傳統節日時,就會拿出來祭拜 。 潮汕人的祖先香火爐上面沒有標識具體祖先的名字,也沒有標識具體是哪一代的祖先,他們供奉的是一種泛化了的祖先概念,既可以是自己直系親屬的祖先,也可以是與自己有旁系關係的長輩祖先 。 只要是上述任何一個祖先的生辰忌日,都可以使用家中的祖先香火爐 。 在具體某個祖先的生辰忌日祭祀活動時,香爐則代表了這個具體的祖先;而在傳統節日的祭祖活動過程中,香爐則代表列祖列宗,是一種泛化了的祖先 。
潮汕人在重要的傳統節日均需要祭祀祖先, 一般來說所有節日的祭祖食物中至少需要有一 盤甜食,象徵日子的甜甜蜜蜜;還需要有豆腐乾, “ 幹 ” 字在潮汕話中諧音 “ 官 ” ,祈求祖先能夠保佑子孫後代當官立業;此外還需要有一盤包子, 象徵發財;其它的祭品則會根據節日的不同而選擇相應的食品,而且祭祖的食物一般不能提前食用 。除夕 、春節 、元宵 、 清明 、端午 、中元 、中秋和冬至等時年八節是潮汕地區一年中的重要節日,但每個節日的祭祖時間卻是各不相同的 。 有的節日選擇在早晨祭祖,有的則選擇在午間,而有的則選擇在晚上祭祖,具體節日和祭祖的時間節點對應如下
除夕節日祭祖是安排在晚餐時間,祭祖結束後一家人再共享團圓飯,潮汕人除夕祭祖一定需要有魚,象徵年年有餘,魚裡面會放一些大蒜做配料,象徵 “ 有錢賺 ” ;此外還必須要有一盤甜食,象徵新年日子甜甜蜜蜜;菜的數量一般是偶數,而不能是奇數 。 大年初一祭祖選擇在清晨進行,祭祖的食物是齋飯,初一吃齋飯是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人們認為正月初一吃素象徵能夠彌補過去所犯下的一切罪孽,像牡蠣之類的食物在廣東地區被歸到齋類食物中 。 在傳統社會中, 潮汕春節除了正月初一需祭拜祖先外,正月初二和初三早晨也需要祭拜祖先,情況和初一大同小異 。 元宵節祭祖選擇在晚餐前進行,而元宵的祭品一般需要有湯圓,象徵團團圓圓 。 另外還需要有鯽魚,象徵多子多福 。 在元宵節祭祖的時候還需要在祖先香爐上插上竹枝和榕樹枝,潮語 “ 榕 ” 諧音 “ 成 ” , “ 竹 ” 漢語諧音 “ 足 ” ,有成就 、富 足之意 。另外榕樹在潮汕當地也是一種辟邪物, 竹子也有象徵節節高之意,所以元宵節插榕樹枝和竹枝反映了人們的美好祝願 。 清明節的祭祖一般都是選擇在午前時刻進行 。 潮汕人的清明祭祖除了祭祀具體祖先的墓祭之外,還需要在家中祭拜列祖列宗(家祭) 。 清明祭祖則一般會使用樸籽粿祭祀 。 端午節祭祖是在午間舉行,祭祀食物一般需要有粽子 。 中元節的祭祖也是在午間舉行,而且祭祀活動會比較隆重,潮汕人認為中元節是僅次於除夕的另外一個隆重節日,所以祭 祀祖先的食物也需要豐富 。 中秋節的祭祖活動則是在晚餐時分進行,祭祀的食品需要有月餅 。 冬至的祭祖活動則選擇在午餐時分,祭祖食品中一定要有湯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