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娃的事情,為什麼越來越難了?最本質的緣由是,現今的父母,對孩子的愛太過於“沉重”了。
是的,我們經常聽到的高房價、教育卷等等,這些其實並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最最根本的原因是絕大多數新時代的父母,從愛出發,對孩子成長的付出已經越來越不計成本,孩子的“吃、穿、用、玩、學”,尤其是“學”方面,無不力求做到最好,甚至到了不餘遺力的地步。
這愛越來越慷慨,年輕的父母們從不曾吝嗇,但卻感到越來越沉重。我舉兩個我身邊的例子。
前幾天我到一個理髮店理髮,是個門店很小的店,理髮的只有老闆一個人,剛好我個人比較愛和人聊天,生活家常社會時事等等話題不限。我們很快就聊到了帶娃上,瞭解到,店老闆老婆全職帶娃做家務,他一個人經營理髮店,朝九晚十,一年能有15萬左右的收入,然而用在他孩子的教育上的開銷,近三年每年高達9萬元!他感覺壓力非常大,也很累,但想想自己當年就是因為沒有讀好書,進入社會後選擇太少,過得比較辛苦,所以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他和老婆已達成共識,無論怎樣,娃娃的教育上必須大力投入。
另外我有一個親戚,夫妻二人在江浙一帶做冷盤滷菜賣,由於經營多年,生意不錯,一年純收入可以達到四五十萬。代價是一年300天以上無休,每天凌晨兩三點就要開始工作。或許有人說為什麼要那麼拼?少乾點,兩個人一年哪怕二十來萬也不錯嘛。但還真不行,他們兩個娃娃,一個初中一個小學,一個娃娃每年的課外輔導、舞蹈等藝體培訓費用高達十多萬。
從上面兩個案例來看,我們就能夠明白為什麼國家除了嚴控房價外,還要大力管控教育輔導了,確實很多家庭已經不堪重負了。
或許有人說,雖然國家是好意,但我們有些家庭就是出得起錢,這樣也未免太武斷了,不“公平”。但事實是,中產及富裕以上家庭在孩子的教育培訓上的投入又完全不是上面一個量級了。前段時間一個同事提到,他們娃在一個很知名的培訓機構剛充了錢,機構跑路了,裡面充值最多的一家,充了多少呢?300萬!
在娃娃的教育上,收入越高的家長,往往是越慷慨的。只要家中有學齡階段的孩子,幾乎沒有能避免不成為韭菜的。對於資本來說,區別只是在於這韭菜的肥瘦粗細、割多割少的問題。
如果國家放任不管,這“卷”還會不斷升級,沒有盡頭,所謂沒有“最卷”,只有“更卷”是也。
而且不僅僅是金錢方面,時間精力的投入同樣不可小覷。比如幼兒園正常的各種任務、成長檔案,小學開始的各種“比賽”等,很多家長也是頭大不已,但又樂此不疲。我自己就不太重視這些,傾向於讓娃自己發揮(或者說是懶),但經常遭到老婆批判。
我曾和一個家底不錯的朋友開玩笑,他們完全可以響應國家政策生二胎三胎。他笑著說有那心沒那力了,就一個娃娃,他們週末假期很多業餘時間就圍著娃娃轉了,還是不希望完全不給自己留空間。
我經常陪娃娃上輔導課的一個大商場,周邊應該是屬於中高階住宅區,這個商場四五層的樣子,面積不小,其中娃娃的教育培訓各類機構佔了半壁以上的江山。其他多一些的業態就是餐飲了,其中火鍋店、酒吧酒館生意比較好,顧客幾乎全是二十多歲的青年男女。為什麼其他年齡段的顧客那麼少,估計大多是削減了這方面的消費,或者就是等在培訓教室外面。
現在生娃養娃的主力是80後,我們這一波人算是非常能夠吃得苦的,要換到90後初的,可能也還勉強,再往後,還這樣卷下去,那情境肯定不是樂觀的了。
說了這麼些,關於在鼓勵生娃這事兒上,我認為除了整頓管控房價、教育培訓外,更重要的還是帶娃的觀念也要轉變,不說完全迴歸傳統,至少家長不應犧牲自己越來越多的空間、付出收入的較大比例來支援娃娃的成長,這“愛”該減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