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專家:朱廣思,科普作家,北京科普作協會員
車禍、火災、地震、暴雨、洪水……這樣的字眼是每個人都不願看到的,可在我們的生活中卻時有發生。
去年9月,成都一醫學生見血就暈的影片在網路刷屏。影片中,該學生多次暈倒又甦醒,這樣的場面,近一年來已經有很多次。
經瞭解,一年前他因目睹了一場車禍,從此留下了心理陰影——見血就暈。醫生表明,他有可能是患上了創傷後應激障礙。
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這個詞——創傷後應激障礙,它經常伴隨著不少的事故或災難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據媒體報道,“中國民航英雄機組”在執行航班任務時遭遇險情,在萬米高空面對強風、低壓等多重考驗,機長劉傳健果斷應對,帶領機組成員一起確保了機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事後,機組成員都因此患上了創傷後應激障礙。
災後的心理問題是非常重要又很容易被忽視的問題,災難或事故對我們的心理有什麼影響?出現心理問題如何治療?今天一起來學習。
災禍對人的心理有什麼影響?
面對災禍,首先人容易產生急性應激障礙(ASD),又稱急性心因性反應,是指遭受到嚴重的急劇的心理社會應激因素後在數分鐘或數小時內產生的短暫的心理異常。
急劇的、嚴重的精神打擊是導致它發生的直接原因,包括親自體驗、目睹或遭遇了真正的或幾乎可以導致死亡和嚴重損傷的事件,和自己或他人軀體完整性遭到威脅的事件。會在受到刺激後立刻(1小時之內)發病,表現有:
• 強烈恐懼體驗的精神運動性興奮,行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 精神運動性抑制,甚至產生木僵的情況。
如果應激源被消除,症狀一般不會持續很長時間,預後良好,可完全緩解。
患有急性應急障礙的人會表現出多種分離性的症狀:
• 有麻木、分離或沒有情感反應的感覺;
• 對周圍環境的意識能力下降,處於茫然狀態;
• 對事物存在不真實的感覺;
• 感覺身體和思想沒有聯絡;
• 不能回憶起創傷的重要內容。
急性應激障礙的直接因素非常廣泛,可以包括:
被虐待、死亡威脅、綁架、恐怖襲擊、工業傷害、交通事故、海嘯、大地震、泥石流、風災、大洪災、海難、瘟疫、火災、大屠殺、有毒農藥以及化學物洩漏、空難、戰爭等。
間接因素則與個人心理素質掛鉤:包括個體的性格特徵、過去的經歷、當時的處境、個體的認知評價和應對危機的能力等。
如果急性應激障礙一個月後依舊不能恢復,就可能發展成為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了。
PTSD是指個體遭受災難後,導致個體延遲出現和持續存在的精神障礙。一般在創傷性事件發生後幾天至6個月內發病,至少持續1個月以上,有的可以長達數月或數年,個別甚至有數十年之久。
PTSD根據病期可分為三種:
• 急性PTSD:3個月之內
• 慢性PTSD:3月以上
• 延遲性PTSD:創傷事件發生後6個月才出現症狀
PTSD有三種典型反應:
一種是高度警覺,對外界環境非常敏感、不信任(包括不信任幫助他的人);情緒焦慮、容易發火,驚跳反應增強。
一種是有迴避的行為:拒絕參加有關的活動,情感淡漠;抑鬱;失憶。
還有一種是創傷性再體驗症狀,在患者的思維、記憶或夢中反覆、不自主地出現有關創傷的內容,也可能會有嚴重的觸景生情的情況,甚至感覺創傷性事件好像再次發生一樣,見到人會不停地訴說自己的痛苦。
PTSD應該如何治療?
常用於PTSD的心理治療有認知行為治療、催眠治療、系統脫敏等。
當發生大範圍災難時,由於受害者人數眾多,那麼危機事件集體減壓技術(CISD)就可以派上用場了,這是一種系統的、透過交談來減壓的方法,簡易的支援性團體治療。
遭受災難的受害者們形成固定團體,諮詢師請參加者描述自己的急性應激障礙的症狀:如失眠、食慾不振、腦子不停地閃出事件的影子,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減退,易發脾氣,易受驚嚇等。然後再詢問事件過程中參加者有何不尋常的體驗,最後給出減輕應激的策略。
這個技術強調小組成員的相互支援,經歷創傷事件後24-48小時之間是使用此技術的理想時間,但對於急性悲傷的人,如家中親人去世者,並不適宜參加CISD。
危機的解決和隨訪階段一般的危機干預時間是4-6周,通常這段時間之後,當事人都能恢復。此時要注意的是:及時停止干預性治療,減少當事人的依賴性。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注意強化當事人新學到的應對技巧。
鼓勵求助者靈活應用解決問題的方式和原理自己處理危機,自己調整心理失衡狀態,提高自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這樣才能重新走向健康的生活。
普通人如何幫助身邊的患者?
普通人能做到的是不加評論的陪伴,這就是一種心理支援。但是如果陪伴並不能讓他自我痊癒的話,應該要及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災難無情人有情
在創傷無法避免的時候
多關心身邊的家人朋友
讓需要得到幫助的人儘快得到治療
來源: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