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上旬 電視如何選購最划算,或者說合理呢?
簡述
電視作為顯示裝置,最重要的就是顯像,最基礎的指標是螢幕尺寸,其次是價格。由客廳或者臥室的觀影距離決定你的電視尺寸,筆者以為就和幼兒園讓孩子畫家裡的車標一樣,都是側面科學,不是科學。由你的觀影距離,推斷你的房間大小,對映你的經濟能力,推薦你的電視尺寸,只是商家價格策略的一種標尺。去過電影院的人都知道,電影螢幕總是越大越好,越清晰越好。
沒有人會在1.1m的距離一直看電視,就算在床上躺著也不止1.1m。除非你要舉著電視看。
所以,筆者以為,電視選購是在價格合理的情況下,尺寸越大越好。除非你家放不下。
如果你時間倉促,以下直接跳轉到結論。
價格策略
現在市場上主流電視售價:
國內電視主要分為
- 43寸以下 售價在300~1000元之間
- 55寸左右 售價在1500~2700元之間 (技術特例後面討論)
- 65寸左右 售價在3000元~4000元
- 75寸以上 售價在4200~5400元左右
這一類的電視 主要的資料指標有是否4K,是否有杜比音效,基本上都是LCD面板, 個別會宣傳自己是量子點電視(傳統LCD面板技術基礎上再加一層紅綠顏色增強膜 提高色彩顯示範圍),都會標榜自己是8K解碼(注意是解碼,不是8K顯示,後面會詳述),聲道為2聲道~4聲道,功率10W~15W左右。
以螢幕尺寸排布的這個階梯梯隊,偶爾有一些高階產品不按照這個價格規律。
1.比如某些55,65寸OLED螢幕電視價格會到6000,8000左右,或者一些極端品牌的75寸可以賣到20000~30000.
2.還有就是線下實體店,根據筆者走訪,價格普遍會貴1000元左右.65寸已經在5000左右。
以上這兩類,都不是筆者關注的主流產品。因為你可能會為了更快的重新整理率或者更準的色域等個別指標,花費2倍到3倍的價格。而過了1,2年之後,經過使用你又發現,這些個別的指標對你的觀看體驗影響很小甚至微乎其微,而電視技術換代帶來的價效比又碾壓你已經購買的電視。而實體店門可羅雀的現狀,也反映一部分線下實體店面對線上銷售手足無措的局面。
螢幕尺寸如何取捨呢?
43寸以下,主要的問題是螢幕太小,32, 43的還很有可能是1080P的解析度,觀感顆粒感強不是合適的電視產品。更精細的解析度條件下作為顯示器,倒是不錯的選擇。
55寸除了OLED等最新技術之類,可以提供更純粹的顏色效果之外,並沒有什麼特別值得關注的點。就電視來說, LCD或者OLED節能並不是主要指標。電視並不存在手機使用場景下的長期息屏等節能問題。而操作UI本身的暗色場景對電視節能來說,也不是關鍵。因為大部分電視開機時間,不是在播放電視電影等節目,就是在息屏的智慧音響工作模式,操作介面停留的時間很短。
65寸作為商家可以設定的一道門檻,很多主流的品牌65寸電視會比同系列的55寸貴上1000塊錢。這應該是去年市場內商家預設的一條底線,就像是今年的75寸。商家在其中的默契,筆者猜測是:既然客戶都已經在選擇75寸電視了,那就應該是一個價格不敏感型客戶,就是我只想要大尺寸,價格像iPhone手機一樣64G比32G貴1000可以,128G比64G貴1500也是合理的。
但是今年有一個特別的廠商就是OPPO,它推出的K9系列可以算是價格的攪局者。就像剛開始踏入行業門檻的華為和小米一樣,價格是他們最先祭出的切牛刀。
作為價格最典型的
65寸 3299 55寸2299 43寸1999
電視是家電,不是傢俱。更不是明代傢俱紅木傢俱。升值的事情(除了因晶片短缺之類的理由,華為和小米某型號電視由1699漲價到2500+之外),在你家的客廳和臥室是不會發生的。電視是由電子元件組成的,不像一些高檔木材可以耐久使用,從個別元器件的老化到整體技術的換代都是必然趨勢。沒有幾個通用使用者可以像王思聰一樣承受10W元一臺電視的購買價格,而這其中更少有幾個使用者可以承受每天看著自己購買的10W元的電視一天天貶值到1w甚至1k元所造成的心理落差。
所以筆者以為的購買策略,是購買目前主流技術條件下,最接近產品物料成本價格的產品。
對家庭使用者來說,以K9產品價格梯度為例:
43寸和55寸之間,價格差了300元。在眼界和價格來說,大12寸的眼界只要300塊肯定是值得的。
55寸和65寸之間,價格差距1000元。當然,大10寸要1000塊對比300塊,肯定沒那麼划算。所以從簡單的上圖銷量來看,買65寸的也是比55寸的少。但是買電視的門檻價格大約在1500左右。就是說你要買一臺電視,至少要1500,多1000塊你又不能單獨買另外一臺電視,而在2200左右的基礎上,從55寸升級到65寸,1000塊錢也還是可以承受的。所以筆者認為65寸就是目前最主流的電視尺寸。 55寸算是主流入門尺寸。
那從55寸升級到75寸呢?
除了小米,基本上都要再加2500以上了。接近可以買兩臺55寸。所以不是75寸,不好,而是75寸貴的不合理。現在的75寸就是商家設定的底線,過了這條底線的客戶,都是那種,不在乎預算,就是要電視好,大,貴的。嗯 SONY的那種目標客戶。
那麼以價格策略,價效比最高的是55寸,但是體驗最合適的是65寸。
價格策略結束了, 我們來看看所謂的電視指標。
1,4K。基本
4K是指螢幕的解析度,所以達到4K是螢幕清晰的門檻。這是基本的指標,都達標。
2,8K。雞肋
所有這些電視,幾乎都說自己是8K解碼能力。說得好像很重要,但是這個指標其實可有可無。因為:
電視片源:日本號稱東京奧運會提供8K片源,但是不管是不是日本製作,到國內電視渠道你是看不到8K片源的。
個人片源:以4K的片源,單一部電影的資料量大約在20GB左右。你還要去找正版片源。這已經是很麻煩的了。如果8K片源,是否能找到8K的原片還是問題。電視節目(國內)肯定是不會製作如此高片源的。所以,基本上是用不上。
二、8K的片源無法展現。因為前一個指標4K決定了我們電視的顯示極限就到4K,顯示解析度到達不了8K。這個原理誇張點,就像是你的腦子裡面可以想象得繪出一個絕世美女,但是你的手只能畫出一個幼兒園簡筆畫的女人型一樣。
綜上,8K是個使用率很低接近於用不上,但是有比沒有好,實際沒有也可以得雞肋指標。
3 色彩: HDR 色域 亮度 色準
HDR 的表現亮度是1000nit,除了SONY等個別品牌的個別產品達到之外,主流電視的普遍亮度在300~400nit 就是無法1:1完全反應HDR的亮度體現,都是透過演算法來實現HDR的對比感覺。接近約前面說的8K對4K的例子。色域是越大越好,色準是約小越好。
3, 低藍光。噱頭
可見光都是由三原色紅藍黃組成的。如果真的低藍光,也會影響色彩的準確度。以筆者的體驗,更遠的觀看距離和合適的亮度、觀看時間遠比藍光對眼睛的影響更高。相關的原理介紹之類,先看等影片評測都有介紹。
4.2G+16G 晶片之類
現在的電視基本都是安卓系統,等於是個大的安卓手機。所以容量方面當然是越大越好。晶片很多廠家使用的是相同的晶片,比如A73 A55之類, A73是比A55好的。儘量選大容量,高階晶片。
5.開機廣告
華為說沒有,小米據說被整治,TCL可以關,還有部分說可以關的或者沒有。
6.流媒體片源
華為沒有愛奇藝片源,但有自身片源。其他基本都是愛奇藝,優酷(酷米),騰訊,芒果等。
7.音響
4個喇叭比2個喇叭好,有低音比沒低音好。但是為了音響指標多花的錢,都不如另外買音箱來得好。
8.語音操控 和 藍芽遙控
主流的都有語音遙控 但是個別電視型號是紅外遙控不是藍芽遙控確實會讓體驗差很多。比如用遙控對準電視是一個很煩的任務。
9.運動補償
有比沒有好。120Hz重新整理率現在是噱頭,為了120Hz要貴上很多。
結論
現在這個時間點,合適購買的主流電視是 3000左右得65寸,晶片儘量高,容量儘量大,外形你喜歡的電視。
參考如下
華為智慧屏X1 3199(A73*2+A53*2,鴻鵠818,90%P3色域,4*10W音箱)資料處理最好
OPPO K9 65 3299(A73*4 ,2GB+16GB,93%P3色域,2*15W音箱)色準色域較好顏色偏豔麗
小米E65S 3349( T972 12nmcpu,2GB+32GB )開關機廣告不能刪除更改
TCL V8-pro (A55 4核 2GB+32GB)36xx 傳統電視製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