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電影《長津湖》——震撼人心的戰爭鉅製
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具有史詩品格的戰爭題材作品。
影片開始於一場戰爭的結束:解放軍連長伍千里,捧著犧牲的哥哥伍百里的骨灰罐,從硝煙散盡的解放戰爭的戰場上回家了。他望著故鄉蔥鬱的山林、潺潺的流水,露出男兒的溫存一笑。他在父母面前跪下說仗打完了,往後好日子來了。
話音未落,部隊的緊急命令到達:立即歸隊。
連長伍千里再次面臨的這場戰爭,爆發的地點在朝鮮。
朝鮮戰爭爆發於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年——1950年。與作為戰爭主要對手的美國相比,無論國力和軍力,中國都相差懸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本土沒有遭到戰火影響的美國擁有世界領先的經濟和軍事能力。當時美國的工業總產值佔整個西方世界工業總產值的一半以上,黃金儲備佔世界黃金儲備的百分之七十。當時的美國擁有世界上研發能力最強的科技團隊和世界上群體最龐大、水準最高的科技人才。在強大的國力支援下,美國還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原子彈。美國軍隊也被視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美國海軍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作戰艦隊,除了數量龐大的常規艦艇之外,僅航空母艦的數量和總噸位便佔全世界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美國空軍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作戰機群,作戰飛機不但種類齊全且效能最為先進;美國陸軍各類現代化裝備種類繁多而齊全,輕重武器的火力配備居世界各國陸軍之首;美國軍隊擁有最完備的現代化後勤保障系統。沒有人懷疑美國軍隊有在全球任何一個戰場、應對任何對手的作戰中取得勝利的能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從戰爭的廢墟上站立起來。在戰爭爆發的那一刻,這個嶄新的國家甚至還沒有完全解放它的全部領土,中國人民解放軍還在向廣袤國土的西南和西北挺進。百年來的舊中國積貧積弱。戰爭爆發時,新中國的工農業總產值按照當時的匯率換算成美元,還不及美國工農業總產值的尾數。新中國幾乎沒有任何現代化的工業製造能力,不要說飛機、坦克和艦船,甚至連腳踏車都不能製造。本來就處在幾乎原始耕種狀態的農業生產更是一片凋零。以戰爭繳獲為最主要武器來源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從使用大刀長矛作戰的紅軍時期發展而來,在新中國成立之初,雖然武器裝備大大改善,但不要說空軍、海軍等軍種尚在初創,就陸軍的裝備而言,一個軍的火炮數量尚不及美國一個師的一半,且多數火炮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繳獲的舊式火炮。新中國的軍隊依舊是一支由“小米加步槍”裝備起來的軍隊,而且“小米”的供應並不十分充足,“步槍”也是由不同年代、不同型別的槍支組成。
然而,朝鮮戰爭的結局是:美軍戰敗。
電影《長津湖》以其宏大敘事,為我們宣示了這樣一條真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百年夢想催生出的珍稀之果。文明悠久的中華民族百年來飽受欺凌,無數仁人志士為了爭取民族復興和民族尊嚴,始終懷揣著一個偉大夢想,那就是有朝一日,中華民族能夠以國家強盛、人民幸福的嶄新面貌,驕傲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在中國共產黨人的領導下,覺醒了的中國人民在漫長艱苦的戰鬥歷程中,每一個歷史關頭都是絕處逢生而柳暗花明,都是險關重重而步履從容,始終處於物質劣勢而不屈不撓,處於水火之中而初心不改,無論怎樣苦難坎坷,都不曾拋棄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貧苦大眾使用簡陋的武器而奪取全國政權的戰爭,已經成為舉世不爭的奇蹟。因此,當朝鮮戰爭猝然來臨之際,為了維護民族尊嚴、保證新生政權的穩固和保衛人民過和平幸福生活的權力,中國人民投入了戰鬥,這種毅然決然正是來自對實現夢想的執著。
電影《長津湖》以逼真的場面展示了那一偉大時刻:列車轟鳴,青年踴躍,士氣激昂,摩拳擦掌,這個民族團結得如同一個人,意志堅定得如同一座山。該片再次讓我們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尊嚴是鬥爭來的,不是乞求來的。在迷濛的冰雪之中和即將付出生命的最後時刻,志願軍官兵面向祖國的方向致敬,用沙啞但真誠的聲音高喊:“祖國萬歲!”那一刻,我們真正懂得了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在勝利之後所說的那句話的深刻含義:“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今天的我們,正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但是,在世界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今日,國際環境中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在關係國家利益和民族命運的重大問題上,我們正在經受嚴峻考驗。我們必須懂得,奮鬥之路必定會充滿風險和挑戰,我們必須葆有共產黨人的堅韌定力,葆有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的時代精神,葆有志願軍官兵給我們的敢打必勝的信念,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始終保持不畏強敵,勇於戰鬥的堅強決心和頑強意志,如同當年志願軍官兵一樣充滿自信——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力量能阻止中華民族對夢想的追求,沒有什麼力量能阻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程序!
電影《長津湖》用細膩生動的人物刻畫,告訴我們什麼是中華民族崇尚的英雄主義。《長津湖》中有一個細節被不斷地重複:每一次衝鋒之前,七連都點一次名,而自從七連組建時起,在漫長的戰鬥歲月中犧牲的官兵依舊在名冊中,以至七連官兵名冊上的人數竟然有數百人之多。這個細節的象徵意義在於:中華民族的奮鬥史,就是一部用鮮血與生命鑄成的英雄譜。朝鮮戰爭是二戰結束後參戰國家最多、傷亡人數最多的一場戰爭,而戰爭的主體是最普通士兵。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上百萬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用鮮血和生命進行了感天動地的殊死戰鬥。《長津湖》讓我們身臨其境:他們曾經穿著單衣埋伏在冰天雪地的蓋馬高原上,然後徒步追擊美軍的坦克;他們曾經一撥接一撥地跨過倒下戰友的遺體繼續衝鋒,直到戰鬥到最後一個人;他們曾經用肉體滾過雷區,為衝鋒的大部隊開路。一個志願軍連隊,為了伏擊敵人,在零下幾十攝氏度的嚴寒中堅守陣地,以至於全體凍成了冰雕群像,令他們的敵人都肅然起敬——所有這些普通士兵正值青春年華,他們頂天立地,他們令對手聞風喪膽。
這些倒下的英雄好漢都是中國最普通的戰士。從紅軍時期起,這些普通戰士就有一個樸素的理想:剷平人間的不公,過上人人平等的好日子。朝鮮戰爭的國家動員令只有四個字:保家衛國——為了分得的土地不再失去,為了爹孃和孩子不再受苦受難,為了一條大河兩岸的稻花永遠飄香,他們粉身碎骨,在所不辭。《長津湖》中的一句臺詞是他們真實樸素的願望:“我們這一代把仗打完了,下一代就不用打仗了”——正因為中華民族有如此優秀的兒女,以及由這些優秀兒女組成的軍隊前赴後繼,我們的國家才得以贏得持續的和平和建設的寶貴時光,我們這些後人才得以享有安寧和尊嚴。生活在和平時期的我們,和往事中的前輩們血脈相連,和他們一同記載在同一個民族的歷史中,我們生死相依。因此,我們將永遠祭奠他們的英靈,在任何時候,都要將他們的精神高高託舉。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在抗美援朝戰爭的歲月裡,全體中國人民為了戰爭的勝利奉獻著他們的一切:他們節衣縮食,就為給自己的軍隊多提供一顆子彈或一發炮彈;他們努力生產,增強著國家抵抗外辱的實力。和解放戰爭中支前一樣,人民集資捐獻的物資,從作戰飛機到裹傷的紗布,那些少先隊員們自己製作寄往前線的、寫著“獻給最可愛的人”的慰問卡,在前線官兵的手中也比生命還要寶貴。如同《長津湖》中志願軍戰士伍千里和伍萬里的父母一樣,無數普通中國百姓,把自己的兒女獻出來,兒女犧牲了,他們哭一場,把光榮牌高高掛在門楣上;兒女傷殘了,在他們的攙扶下,樂觀面對著嶄新的生活。那是個激情燃燒的時代,中國人民對新生政權的信任與熱愛,對新中國美好未來的嚮往和渴望,在世界政治史上極其罕見。中國共產黨人自建立之初起,就堅定了一個信念:只有依靠人民,只有為了人民,才是不可戰勝的法寶。《長津湖》驕傲地向全世界宣告: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力量能阻止中國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沒有什麼力量能夠中止中國人民創造美好未來的偉大事業。
《長津湖》的意義已經超出一部影片的範疇。它弘揚的是為了國家安寧和民族尊嚴捨生忘死的愛國主義精神;不畏強敵、前赴後繼、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為了人類的和平與正義慷慨以赴的國際主義精神。
只要這個世界上還有霸權,仗就沒打完。我們仍舊要保持對英雄榮耀的渴望,隨時準備為民族尊嚴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而英勇作戰。我們堅信:只要心中的夢想依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作者為電影《長津湖》歷史顧問、軍旅作家,著有長篇紀實文學《抗美援朝》)(■王樹增)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