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延河水、巍巍寶塔山,延安這塊“革命聖地”吸引著無數熱血青年和愛國民主人士。在很長一段時間,老蔣都將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一直秉行“攘內必先安外”的他,可不願有一個另類的“南京”首府出現。到解放戰爭中期,老蔣心一狠,決定要對延安來個“切實佔領”。是解放戰爭初期,老蔣對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卻並未取得顯著性效果,不得已之下,只能轉變進攻方式。
既然全面進攻不成,那就“以點打面”,將解放區最重要的延安等地區佔領了!
1947年2月,老蔣飛往西安,親自部署。屆時,以胡宗南為主力、馬鴻逵、馬佔芳、鄧寶珊等部協同,計34個旅25餘萬人,出動百餘架飛機,從南、西、北三面對陝甘寧邊區實施重點進攻。
敵人來勢洶洶,甚至意欲在三天之內攻佔延安。既然敵人來了,坐鎮延安的毛澤東,當然要給老蔣一份大禮——讓出延安!
讓出延安?這一訊息傳出來後,整個延安都炸了鍋!毛主席要放棄延安?為什麼要放棄?對於諸多軍民來說,多少有點想不通。延安作為“革命聖地”,在無數人心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分量。
這些年建設延安、戍衛延安,可花了不少人的心思。結果仗都還沒打,主席就要將這裡讓給敵人,這是個什麼道理?
不少人找上主席,一臉不捨地說:“一定要走嗎?就不能設法保住延安嗎?”
走,肯定是要走的。老蔣這次為了攻下延安,算是下了血本。不僅調集了胡宗南的大部分主力,還特地抽調了不少地方精銳,前前後後彙集了二十餘萬人。而陝甘寧野戰集團軍主力不過三萬,以三萬對上二十餘萬,這不是雞蛋碰石頭?
毛主席點燃了一根菸,緩緩開口說到:“蔣介石的阿Q精神十足,佔領了延安,他就以為自己勝利了!”
事實也是這樣,老蔣這人,著實有些“好大喜功”。這些年他和中國共產黨一直在打仗,結果總是一敗再敗。所以一旦取得一次小勝利,總會大肆宣揚、拔高宣揚。
若是這次拿下延安,老蔣就可以向全世界宣佈:中國共產黨總部已被搗毀,現在只剩下“股匪”。
掩耳盜鈴、誇大事實,蔣委員長心裡的算盤打得叮噹響。
可延安是一個什麼地方?這既是紅色革命聖地,也是一個沉重的包袱!對外,這裡就是中國共產黨的聖地;對內,這是解放區的中心區。
老蔣來到延安,意味著什麼?那不就是公然背信棄義,主動破壞和平,發動內戰。由此,必定失去民心。
可他此時可管不了這麼多,自打響內戰以來,國軍就沒撈到多少好處,反觀解放軍,那是越來越多。若是不能取得一次極大的勝利,必然形式會越來越糟。從政治、軍事等多個層面來看,撤離延安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雖說上層已然決定撤出延安,可底層老百姓還是想不通。毛主席這時用了一個更加形象的比喻,來做他們的工作。
他講到了強盜和包袱的故事,一個人揹著很重的金銀財寶被強盜打劫了,若是不捨得丟下包袱,強盜就能佔盡便宜;若是丟下包袱,反而能和強盜公平一戰。
延安就像裝滿了金銀財寶的包袱,只有將這個包袱讓給敵人,才能佔據主動性。這樣一來,也能消滅大量敵人。到了一定時機,再進行反攻,延安自然也就重新還了回來。
唯有舍,才有得!
一城一池的得失,並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彼時毛澤東發出豪言壯志:“要以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
可不管怎麼說,既然敵人氣勢洶洶的來了,那就不能讓他這麼好過。於是乎毛澤東制定了“外線配合內線作戰,保衛延安的計劃”,並著重提出:必要時放棄延安!
1947年3月11日,敵人裹挾著大量飛機向延安進攻。飛機輪番轟炸,步兵循序推進,胡宗南更是坐鎮洛川,勢要在三天內佔領延安。
結果“三天之期”,硬生生拖了7天,直到19日,在南京官邸的老蔣才收到前方“捷報”——我軍經七晝夜的激戰,第一旅終於19日晨佔領延安。是役俘虜敵五萬餘名,繳獲武器彈藥無數,正在清查中!
激戰是真,佔領延安也算是真,可俘虜敵五萬餘名,繳獲武器彈藥無數,這又從何說起?前面也提到延安滿打滿算也就三萬解放軍,何來五萬?再者,武器彈藥無數又從何說起?雖說此時解放軍不似抗戰時期那麼窮,但武器彈藥也著實緊張。
任人稍微一看,便知道這捷報水分太大。可老蔣可不管捷報是真是假,只要攻佔了延安,那就足夠了。為此,他特地下令南京、西安兩地居民懸掛青天白日旗,燃放鞭炮,以慶祝“延安大捷”。
不止如此,老蔣動用了一切可以動用的宣傳力量,大肆鼓吹“延安大捷”。這下中外算是徹底知道了“延安被攻佔”,諸多記者紛紛聚集,想要進行戰地採訪,前往延安。
老蔣自然欣然答應,可這就苦了前方的胡宗南!
延安是毛澤東主動撤出的,更別提“俘虜五萬共軍和繳獲無數槍支彈藥”。如今這群記者來了,那豈不是全露餡了?謊報戰果已然是大事,若是落了老蔣的面子,只怕胡宗南的好日子也算到頭了。
這下,胡宗南徹底急了!
坦白是不可能坦白的,只能盡力掩護。
沒俘虜,那就抓些村民、混些“伶俐”計程車兵;沒武器,自家武器放進去。至於說如何佔領延安,只要手下不說,這件事也就能矇混過關。
實在不行,就銀元攻擊!不少記者一手銀元、一手筆桿子,一篇篇“戰地捷報”、“戰地通訊”紛紛發往南京,這讓老蔣喜笑顏開,生出了要去延安看看的想法。
胡宗南接到指令後,立馬忙碌了起來。畢竟延安條件艱苦,可沒有馬桶、沙發、鋼絲床,於是乎飛機一趟趟往返南京和延安,將各種生活用具,乃至於廚師都空運到了延安。隨後更是調集了精銳部隊入駐,只求保證萬無一失。
1947年8月7日,老蔣到了延安。
一年多以前,老蔣請了毛澤東去重慶;這一次,老蔣不請自來,到了延安。老蔣並沒有想象中的豪情壯志、志滿意得,甚至還有些許感慨。
和南京、乃至重慶相比,這裡的環境實在糟糕了些。可就是這麼糟糕的環境,卻將他的隊伍打的暈頭轉向。老蔣也不得不發出感慨:“如此之環境,為何共軍將領愈戰愈勇,我方優秀將領卻逐漸減少?”
無人回他的話,唯有少許唏噓聲起。
當他走進毛澤東居住的窯洞,雖說這些年自認為對其十分了解,可當親眼看了毛澤東生活的環境,依舊感到十分震驚。
不止是老蔣,就連跟著的侍衛們也發出了“嘖嘖嘖”的感嘆聲。
這些人,幾乎沒有一人吃過這種苦、遭過這種罪。所以他們很難想象,毛澤東這些人在這樣的環境下,究竟是怎麼保持足夠的熱情同國軍戰鬥?老蔣驚訝於毛澤東的意志、感嘆他的毅力。
除此之外,再無漣漪。
老蔣走了,但延安的戰鬥並未結束。自從延安北佔領之後,胡宗南的部隊就一再受制,尤其歷經青化砭戰役、羊馬河戰役、蟠龍戰役,其損失一天比一天大。這次老蔣親自來延安,可不只是為感懷傷時,還為了督戰。
在他到延安的當天下午,就在延安主持召開了旅以上軍官會議,專門商議增援榆林的問題。甚至於他還特意點了點胡宗南,說:“陝北為主要戰場,為匪之首腦之所在,如不肅清,後患無窮。”
接連受挫,老蔣暗示,胡宗南自知若是不將毛澤東等中央首腦一網打盡,不僅面子丟了,老蔣那裡也不好交代。
既然如此,那唯有全力一戰。這些日子,胡宗南連毛澤東的影子都沒抓到,怎麼可能將其一網打盡?興許是老蔣給的壓力實在太大,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的中共中央直屬支隊還真被胡宗南緊緊咬住。
一路追趕下,來到了黃河邊。
前後大河、後有追兵,900人的直屬支隊顯然不可能直接回去硬鋼。餘下就只剩下一條路——渡過黃河。
可這時候誰也不敢開口,因為“渡過黃河”是毛澤東心中的禁忌。早在胡宗南來犯之前,他就定下了“不打敗胡宗南,不過黃河”。
如今生死存亡,似乎不過黃河也不行了。可誰來開這個口?任弼時、周恩來、乃至於諸多將領都沒開口,加上大雨傾盆而至,整個隊伍顯得過於寂靜。不得已,周恩來開了口:“主席,這裡是葭蘆河,老百姓都管它叫黃河岔,從這裡過,也算不上過黃河嘛!”
誰都清楚,這時候決不能提“過黃河”,畢竟這是毛澤東親自定下的規矩,可沒辦法,為了他和大部隊的安全,周恩來只能開口,想盡力說服毛澤東。
話畢,毛澤東依舊一言不發。餘下所有人都安靜了,等待著他的下一步指令。
時間緩緩流逝,胡宗南的隊伍越來越近。不能再等了!作為中央直屬支隊司令員的任弼時,大聲說:“不等了,快行動吧!”
當即,他開始著手渡黃河的事。喘急的河流,夾雜著雨水,讓渡河也成了一件難事。借來的幾個羊皮筏子,剛扔下去,就被黃河水掀翻、衝的老遠。
彼時沉默的毛澤東,緩緩伸出兩根手指頭:“給我支菸!”
聲音不大,卻觸動了在場每一位人的神經。
“煙!德生同志要煙!”
可因毛澤東患有肺炎,醫生不讓他抽。由此,衛士們也就沒帶。更何況這大雨天,就算有煙,恐怕也溼透了。
“誰有煙?快給德生同志拿來!”
周恩來來回的喊,也沒見人回。對此置若罔聞的毛澤東,見半天沒有人拿來煙,不由得眉頭一皺:“煙,我要煙。”
沒辦法,周恩來只能來回的喊。好在有人應了:“有,我這兒有!”
只見毛澤東的馬伕老侯,從兜裡拿出來了一支菸。煙拿來了,周恩來急忙遞給主席,並讓衛士們圍成一團,好方便點火。
接連幾次,都沒點燃,這讓已經將煙湊過去的毛澤東皺了皺眉。好在此時,李銀橋從背後點燃火柴,穩穩地給他點燃了煙。
隨即毛澤東靜靜的吸了幾口,大手一揮:“不過黃河!放心跟我走!”
所有人都沒想到,即便在這種危險時刻,毛澤東依舊不願打破誓言。或許許多人此時就會想:“為了面子,這樣值得嗎?”
但他真的是為了面子嗎?顯然並不是。
這一年,山東、陝北成了老蔣的主要進攻方向。可並不代表其他地區就安全,就單單說臨近的晉察冀、晉冀魯豫解放區,無一不面臨著各種困難。
去了其他地區,一定就安全?既然如此,何必捨近求遠。更何況老蔣這次之所以調集胡宗南、馬鴻逵等部隊齊聚陝北,為的就是毛澤東。甚至在老蔣來延安之後,還專程點了胡宗南,讓其速戰速決。
這也就意味著,只要有毛澤東的地方,就會成為被進攻的重點。既如此,倒也沒必要捨近求遠。
而當初毛澤東說“不打敗胡宗南,我絕不過黃河”這句話之後,還有這樣一段話:“胡宗南南有二十多萬人,我們有兩萬多,敵我實力不算太懸殊。我留在這裡,老蔣就不敢將胡宗南投入到別的戰場。只要我拖住了他,其它戰場自然可以減輕壓力。”
事實也是這樣,正因為毛澤東的牽制,胡宗南這個“西北王”成天就忙著追他去了,並無更多精力投入到其它戰場。
除了軍事上的考量,也有情感上的難以割捨。來延安這十多年,就一直處於和平環境之中。如今打仗了,不僅將延安讓了出來,還要渡過黃河,這算個什麼事?
所以當面對步步緊逼的敵軍,毛澤東才會毅然沿著葭蘆河向黃河相反的方向翻山而去,最終脫離險境。
就在他脫離險境、老蔣回到南京沒幾天,原定的延安作戰計劃,算是被胡宗南徹底搞砸了。中共中央卻制定了“三軍配合、兩翼牽制、中原突破”的方針順利實施,越來越多的國軍埋骨陝北,原本處於戰略進攻的胡宗南,不得已只能轉為戰略防禦。
這場兩萬多人對二十多萬人的劣勢防守戰,打到最後,反而轉變成了內線反攻戰。這是諸多人沒想到的,可對於毛澤東來說,這不過是游擊戰術的再一次運用罷了。
在這次轉戰陝北、牽制胡宗南的計劃中,中央直屬支隊主要活動範圍集中在延安北部、榆林中南部。相較於其他地區,這裡地形複雜、溝壑縱橫,對於靠游擊戰術起家的解放軍來說,這裡反而成了與敵人周旋的最好場所。
所以當彭德懷等人提出增派部隊,保護黨中央時,毛澤東十分自信的說:“陝北地形險要,群眾條件好,迴旋餘地大,安全是一定有保障的。”
從他的話中,透露出三點訊息:陝北地形利於己方、人民群眾基礎好,當然還有一個訊息在言外,那就是情報及時。正是因為這三點,毛澤東等人才能化險為夷。
在延安保衛戰、乃至於之後的周旋戰中,胡宗南其實就一個目的:找到中共中央機關,一網打盡!這才有了他窮追不捨,可一味的追趕,往往只會被牽著鼻子。
前面說到,這次為了圍剿中共中央,老蔣在這裡投入了近三十萬兵力,不惜出動飛機、坦克。可在溝壑縱深的陝北,機械部隊根本沒辦法展開,至於說坦克、大炮這類重型武器,那更是沒有用武之地。
於是乎,這群國軍也只能扛著步槍,漫山遍野的追。一個追、一個躲,那對環境的熟悉度、群眾基礎也就成了決勝的關鍵。
陝北作為中國共產黨經營時間最長、發展最好的地方,人民群眾基礎自然遠超老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陝北人民成了克敵制勝的法寶!
由此,陝北人民不僅成了中央機關的眼睛,也成了封鎖部隊訊息的一道屏障。當敵人追趕上來,詢問中央機關下落時,各地老百姓幾乎完全統一回答:不清楚、不知道、沒看見。再加之偵察機完全找不到這支小隊的下落。反觀中央,就完全不同。
當時,中央的情報來源十分廣泛。除了陝北各地區的百姓、各級黨組織之外,隱藏在國民黨內部的紅色特工也立了大功!
一個是瞎子、一個開了天眼,差距立顯。
那時候,雙方的情報部門呈現了兩種景象。中央這方,每日忙得連軸轉;國軍這方,成日顯得無所事事。
對此,國民黨評論這場戰役,如此說道:“我軍主力始終被牽制於陝北,一無作為,殊為惋惜。”
來自於敵人的自我評價,足以證明這次轉戰陝北,情報工作的重要性!可在這來之不易的情報背後,諸多人心裡清楚,這是無數人用生命換來的。
當國民黨在陝北一無所獲、似無頭蒼蠅一般橫衝亂撞時,最先遭殃的就是當地百姓。若問誰最清楚中央直屬支隊的下落,當地百姓心如明鏡。即便這支部隊做了諸多工作來隱藏身份,可當地老百姓依舊為這支部隊總結了“六多”特點——手電多、馱騾多、槍多、馬多、電線多、婦女多。
和以往的解放軍相比,這支部隊顯然不一般。
可就算他們心裡清楚,卻沒一個人主動打聽。這樣就不會有人說閒話,無意間洩漏了這支部隊的蹤跡。
而對於國民黨來說,採用的方式更加極端。往往會對當地百姓嚴刑逼供,可即便他們費盡心機,苦尋毛澤東和中央支隊的下落,依舊一無所獲,因為當地百姓始終口風一致,沒有向敵人低過一次頭。這也說明一件事——良好的群眾基礎,是取勝的關鍵。
不止這一次,在歷次戰鬥中,陝北、乃至於各個地方的群眾出力,幫解放軍送物資、制軍鞋、軍服,若沒有他們,也不會有新中國。
即便是這次轉戰陝北、延安保衛戰,若是沒有當地群眾支援,單憑著地勢,又如何和敵人在陝北兜圈子長達一年有餘?
正如彭德懷所說:“沒有陝北人民的支援,戰士們的前仆後繼,2.5萬人的解放軍戰士如何打敗25萬強敵呢?”
陝北戰場、淮海戰役、平津戰役、遼瀋戰役、乃至於無數的戰爭,中國共產黨能一次次取得勝利,無不依靠的是成千上萬的人民支援。
就單說淮海戰役,陳毅就曾說:“這場戰爭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
1947年10月,老蔣的第76師師部和一個旅被全殲。師長、參謀長、旅長紛紛成了階下囚、不到兩月,老蔣佈局的各大戰場紛紛落敗。
兵敗如山倒,整個國軍已然無還手之力。此時毛澤東提出了“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
彼時,他曾說“用一個延安,換一個全中國”的諾言總算實現。當初黃河邊上的那一幕,自此成了經典。世人紛紛驚歎毛澤東的指揮才能,可沒人知道,那時急需一根菸的他,其實也充滿了迷惘、彷徨。
那一根菸,定下了他的心。但真正讓他下定決心的,永遠是站在背後的千千萬萬百姓。他明白,得到人民群眾支援的共產黨、解放軍,一定能取得勝利。
堅定地信念、必勝的決心,讓他最終決定不過黃河,再度與敵人在陝北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