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刷到一個影片,一個9歲的小女孩在舞臺上的分享,讓臺下所有的觀眾不禁為她鼓掌,表現出了讚歎,連主持人也誇她靈動機智、活潑和謙虛有禮。
節目中來自天津的李尚容5歲時就已經認識4000多字,熟練《詩經》、《易經》、《黃帝內經》、《老子》、《大學》、《論語》、《三字經》等經典,不僅記得牢固,而且還能運用自如,現場考查她對古詩詞的背誦與理解,簡直是對答如流,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讓我好奇這樣的孩子是怎麼培養出來的?看完相關報道後才知道“才女”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下,能不成才嗎。
家庭是教育的根基
一、父母影響
李尚容小時候聽到最多的是音樂和經典。媽媽是聲樂老師,爸爸是高階工程師,媽媽講到,爸爸幾乎是書不離手,而她本身也會看一些傳統方面的書。在這樣的一個愛看書、愛讀書的家庭氛圍中,毫無疑問爸爸媽媽對幼小的李尚容影響巨大。
二、親子陪伴
第一次接觸文字是在3歲時一次生病,在媽媽的引導下開始讀帶有拼音《黃帝內經》,慢慢學到一些文字,也從中學到一些養生小知識,知道感冒要“推天河水”(從胳膊肘向手腕推)。她媽媽每天都給孩子讀,不要求快,日復一日地,孩子學到不少字。
三、寓教於樂
平時也愛跟女兒玩一些文字遊戲,鼓勵她,讓她能在快樂中學習。如識字卡遊戲,每個人輪流出牌,用字卡上面的字來組詞、成語接龍,用比賽的方式來和孩子玩耍,孩子特別喜歡這種遊戲,不覺得是在學習。
像李尚容這樣的孩子我們會稱為“神童”,年紀小小,卻能背誦千年之前的國學經典,還能應用到生活中,所謂“神童”,其實一點也不奇怪。
因為孩子在兒童時期的記憶力是最好的,而且這種記憶是無意識的記憶,最高階的記憶。
孩子沒有太多的概念意識,對他們而言,根本沒有古文、現代文、中文、外文的概念,聽到什麼接觸到什麼,就能記住什麼。所以每個孩子都是小天才,關鍵就看家長如何引導。
為什麼要誦讀國學經典?
國學經典教育集通識教育、博雅教育、素質教育和人文教育於一體,統一於對人的主體性的豐滿和完善,內在有共通之處。國學經典是人類最有價值、最高哲學思想的書。
讓孩子從小誦讀這些最有價值的書,就如同師從賢哲,從人生的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從高起點展開人生。
從小教導兒童誦讀經典,不僅符合兒童學習的天性,而且自幼就開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薰陶,奠定一生儒雅人格的基礎。
中華傳統美德的18個德目中,有三分之一是關於行為習慣的,如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勤勞節儉、誠實守信、謙虛禮貌等等,這些良好習慣的養成,既要靠家長和老師的正面引導,也要靠國學知識的薰陶。
透過誦讀經典,還要教會孩子“學會做人”做一個有良知的人,一個有智慧的人,一個有修養的人。經典誦讀不但能錘鍊學生個體,更能影響社會大眾,推進素質教育更上一個臺階,從而有力地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從當下開始,一起誦讀經典吧!
杭州正知行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下的正知行教育是全國首家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綜合性素質學習資源平臺。旗下主要業務內容包含:兒童青少年體育運動、少兒國學、家庭教育、智慧程式設計、書畫藝術、VR古詩詞鑑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