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蔣介石和毛澤東都是國共兩黨的高層領導人物。這時,抗日戰爭剛剛結束,人心思安,渴望和平。
為了順應大勢,蔣介石和毛澤東這兩位已經十八年沒見過面的國共兩黨高層領導,再次會了面。見面之後,蔣介石卻從一支菸斷定毛澤東是個厲害角色。他對身邊的秘書陳布雷說,“毛澤東此人不可輕視”。
蔣介石為何會作出這樣的判斷?讓我們先把“時光列車”倒回到76年前的重慶談判。
一、重慶談判前夕的“暗鬥”
1945年8月14日,蔣介石率先向毛澤東發出了一封電報邀請,“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實現,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事關國家大計,幸勿吝駕,臨電不勝迫切懸盼之至。”
我們單單看電報內容,真的可謂誠意滿滿。蔣介石為了表示他邀請的誠意,還在國民黨各大報紙上刊登了出來,以期將自己“和平建國、順應民心”的誠意昭告天下。
然而不久前,1945 年5月,蔣介石還在國民黨六大政治總報告中說,“今天的中心工作在於消滅共產黨,日本是我們外部的敵人,中共是我們國內的敵人。”
1945年5月,蔣介石還下定決心要消滅共產黨,為什麼到了8月就突然“變卦”了呢?難道蔣介石真的有國共合作的誠意嗎?非也。蔣介石之所以沒有立即發動內戰剿滅共產黨,是因為時機還未成熟。
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我國經過與日本的抗戰,人心思安,渴望和平。如果此時立馬又挑起戰爭,一定不得民心,被人唾棄。
二是蔣介石背後的靠山(美國)此時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正是疲憊之時,此時也不希望中國的國民黨挑起內戰,而把自己拖下水。
三是蔣介石的重要部隊還在抗日戰場的大後方,要將部隊調到前線與共產黨“對打”是需要一定時間的。
針對蔣發來的電報內容,毛澤東的回應是“朱總司令(即朱德)本日午有一電給你,陳述敝方意見,待你表示意見後,我將考慮和你會見的問題。”
從這份電報看,毛澤東的回應不熱情,反而挺冷淡。而且最重要的是,毛澤東沒有正面回應,而是讓主總司令來“擋回”了這封電報。毛澤東似乎是在告訴蔣介石,自己不感興趣,也沒有去重慶的打算。
蔣介石這時開心了,因為他正找不到內戰的理由呢!如果毛澤東“一推二拒三不願”,那就可以順順利利地給共產黨扣上“不合作”、“不希望和平”的帽子了!
於是,蔣介石緊接著又發出了第二封電報,這距離第一封電報發出才隔了兩天。這時的周恩來也不知道毛澤東是否會“單刀赴會”。
但是周恩來判斷說,“國共談判,蔣之三月一日演說已拒絕於先,六參政員寫回方案又被拒絕於後,而且又罵我們為人民公敵,故邀毛往渝全系欺騙。”
8月30日,當毛澤東會見張瀾時,張瀾也很明確地說,不相信蔣介石有求和平、求民主的誠意,“全是假戲”。但是毛澤東回應說,“我們就來一個假戲真做,讓全國人民當觀眾,看出真假,分辨是非,這場戲就大有價值了。”
由此可見,毛澤東對蔣介石的想法和意圖其實早就洞若觀火,遂決定來陪他一同演好這部“戲”。
毛澤東於是又回覆了蔣介石的第二封電報——“為團結大計,特先派周恩來同志前來晉謁”。這時,毛澤東又派周恩來給擋了回去,反正自己就是不出面。總而言之,毛澤東讓蔣介石篤定,自己是不會去重慶的。
毛澤東回電之後,重慶的《新華日報》還將毛的回電刊登了出來,全文都告訴蔣介石,他是不會前往重慶的。
這一切,都足以讓蔣介石深信——毛澤東不會來重慶。蔣介石終於可以讓共產黨來背“不愛和平、不願談判”的“黑鍋”了。
為了把戲份做得更足,蔣介石在8月23日又發出了一封措辭更為誠懇、談判更為誠摯的電報,“目前各種重要問題,均待與先生面商,時機迫切,仍盼先生能與恩來惠然偕臨,則重要問題,方能迅速解決,國家前途實利賴之。茲以準備飛機迎迓,特再馳電速駕!”
8月24日,毛澤東直接回復了蔣介石,“敝人亟願與先生會見,共商和平建國之大計,俟飛機到,恩來同志立即赴渝進謁,弟亦準備隨即赴渝。”為了確保人身安全,毛澤東還去聯絡了美國大使館,美國政府表示願意擔保毛澤東的人身安全。
沒幾天,毛澤東攜帶周恩來、王若飛等人飛到了重慶。
二、重慶談判桌上的“明爭”
蔣介石哪裡會想到,毛澤東回覆電報之後的很快就來了,自己一點準備都沒有,甚至連談判的方案都沒有準備好!但此時已“箭在弦上”,蔣介石不得不繼續“演下去”。於是,蔣介石和毛澤東就會面了,兩人從談判前夕的“暗鬥”直接轉到了談判桌上的“明爭”。
1945年8月28日下午,毛澤東乘坐專機到了重慶。當天晚上,蔣介石攜帶夫人宋美齡、兒子蔣經國,以及國民黨當時的高階官員張群、陳誠等作陪。
這是國共雙方高階領導人的會面,自然不同尋常。蔣介石和毛澤東兩人見面之後,都沒有談及政治,雙方觥籌交錯,互祝健康,共敘舊話,而蔣介石也在刻意營造一種愉快祥和的氛圍,使得接下來的談判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吃了國共合作破裂的苦頭,毛澤東深知“槍桿子裡出政權”,因此,毛澤東對蔣介石是“見招拆招”,也制定了相對應的談判原則:
蔣介石雖然給予了毛澤東最高的禮遇,但是在談判桌上卻定下了三條原則:
一是不得在現在的國民黨政府的框架之外洽談政府的重組或改組的問題。二是不能分時間段或分期解決問題,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將問題整個解決。三是政令和軍令要統一,一切問題都要以此為中心。軍事統一是嚴格要求,不能稍有遷就。
明眼人都能夠看出來,蔣介石本質上就是要中國共產黨交出政權和軍隊,統一到自己的手中。這是想真實地演繹水滸傳裡的“朝廷招安”啊!
吃了國共合作破裂的苦頭,毛澤東深知“槍桿子裡出政權”,因此,毛澤東對蔣介石是“見招拆招”,也制定了相對應的談判原則:
一是談判要堅決地維護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對於談判要針鋒相對,尤其是軍權,不能交出去。
二是容許做一些讓步,努力爭取全國人民想要的和平民主,並最大限度地維護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是談判的後盾是武裝鬥爭,要以此為堅強的後盾,壯大人民的力量,隨時準備擊退蔣介石的軍事挑釁。
四是談判桌上的字面東西不一定靠譜,決不能把希望寄託在國民黨身上,決不能希望國民黨發善心。
談判正式開始之後,雙方在政權和軍隊方面爭得面紅耳赤,國民黨想把共產黨的120萬軍隊壓縮掉大部分,最後只剩下12個師。而共產黨的方案是將軍隊編為48個師。
國民黨方面堅決不同意,連連搖頭。張群說,“兄等此次所提條件,距離實在太遠。”邵力子也應和說,“根本無從討論”。
王若飛當即反駁說:“今日我黨客觀之事實如何?即擁有120萬軍隊,19個解放區政權。此種事實如不承認,而要用武力解決,則不僅為今日之國情所不容許,而且為我黨堅決反對。”
周恩來也針鋒相對地反駁說,“我黨不僅事實上擁有敵後軍隊與解放區政權,而且擁有百餘萬黨員。此百餘萬黨員如何安置,必須有一過渡辦法,我黨所以要求幾個省幾個市便即為此。”
談判一開始,雙方就已經爭得不可開交了。
三、蔣介石:此人不可輕視
談判了兩天之後,毛澤東就從蔣介石那漂亮而精緻的林園裡搬了出來。
毛澤東習慣了延安窯洞,不習慣蔣介石安排的高床大枕,於是在林園住了兩晚便搬到了八路軍紅巖村辦事處。而在此之前,蔣介石與毛澤東會面了三次。
其中,第一次會面是在毛澤東下了飛機之後的下午五點。
在毛澤東下了飛機之後,蔣介石帶著嫡系軍政要員張治中、邵力子等人拜訪了毛澤東。與毛澤東的一身中山裝不同,此時的蔣介石身著軍裝,胸前掛滿了勳章。蔣介石坐了下來,而毛澤東則一根接一根地吸著煙,煙縷不斷。
雙方沉默了好一會兒,毛澤東率先打破尷尬的沉寂,說,“蔣先生,我們大概十八年沒有見面了吧?”蔣介石則回應說,“是呀,十八年已經足夠建設一箇中國了!”
因為當時窯洞的條件並不好,所以毛澤東抽的多為質量不好的煙,非常傷害身體的健康,連當時的醫生都勸他少抽菸,但是毛澤東卻付諸一笑,不願戒掉,說“還是等革命成功再說吧!”
第三次會面時,毛蔣兩人洽談了各自的原則,談了20分鐘左右,後來無果而終。這次會面談完之後的第二天,毛澤東就搬了出來。
還有一次,蔣介石再次重申了國民黨關於軍隊縮編的原則,毛澤東特別說到,“人民的武裝,一支槍、一粒子彈,都要儲存,不能交出去”。
但為了促成國共雙方的合作,毛澤東表示同意蔣介石的說法,並表示中共願意將原來的48個師縮編至28個師。但是根據蔣介石後來寫的回憶日記,其實蔣的內心還是大為不滿的。
雖然蔣介石與毛澤東在談判桌上意見不合,最終不歡而散,但是蔣介石對毛澤東的印象卻非常深刻。蔣介石後來對陳布雷說,
“毛澤東此人不可輕視。他嗜煙如命,手執一縷,綿綿不斷,據說每天要抽一聽(五十支菸)。但他知道我不抽菸後,在同我談話期間竟絕不抽一支菸,對他的決心和精神不可小視啊!”
陳布雷是蔣介石身邊的四大秘書之一,被稱為“國民黨的第一支筆”。
重慶談判時毛澤東應邀前來,“單刀赴會”,是陳布雷沒有想到的。想想九年前,陳布雷還跟隨蔣介石圍剿紅軍,紅軍被迫長征、爬雪山、過草地,那時紅軍的境況是何等地差,可誰又會想到毛澤東現在已經跟蔣介石握手談判,同臺對峙了。
張瀾、沈鈞儒、黃炎培等一些社會名人,也對毛澤東的到來表現出了不同尋常的熱情,看來共產黨真的是今非昔比了!
蔣介石身邊的陳布雷,也是一個嗜煙如命的人,因為寫東西,頻頻吸菸,但身體又不好,也曾試圖戒過煙,但最後都沒有成功。所以蔣介石和陳布雷都知道戒菸的痛苦,也深知毛澤東強大的意志力。
雖然偶爾抽的是外國香菸,但是毛澤東經常抽的還是“紙菸”。那時規定,所有繳獲的戰利品都要歸公,然後統一分配給部隊使用。
由此也可見,毛澤東為了和平建國,不計前嫌,所表現的豁達大度、泱泱政治家氣度。
四、毛澤東與他的抽菸史
蔣介石為何會斷定毛澤東是個厲害的角色呢?因為根據蔣介石的情報,他得知毛澤東的煙癮非常大,而這一情報是可靠的——毛澤東的煙癮的確非常大。
毛澤東抽菸,從十八歲抽到了八十一歲,前後抽菸長達63年!
毛澤東抽菸厲害到什麼程度呢?在延安的窯洞裡寫《論持久戰》的時候,他每天都點上煙,根根相接,煙縷不斷。
因為當時窯洞的條件並不好,所以毛澤東抽的多為質量不好的煙,非常傷害身體的健康,連當時的醫生都勸他少抽菸,但是毛澤東卻付諸一笑,不願戒掉,說“還是等革命成功再說吧!”
毛澤東抽什麼煙呢?其實沒有什麼固定的煙,基本都是入鄉隨俗,有什麼菸酒抽什麼煙,一直到建國之後,他才抽一些比較固定的牌子。但是有一點,毛澤東喜歡抽那種辣味比較重的煙,這種煙反而對身體傷害比較大。
1927年1月至2月,毛澤東到湖南多地考察湖南農民運動的時候,抽的就是當地的一些“葉子菸”。葉子菸也被稱為“土煙”或“旱菸”,就是把菸草葉子弄成很細的絲兒,然後放在特製的煙桿子裡,點燃了之後,就用去吸菸嘴。
當時,四川、農民一帶的農村老百姓都吸這種便宜實惠的土煙。毛澤東在考察湖南農民運動的時候,也入鄉隨俗,跟大家一起吸這種“葉子菸”,參加座談會的農民都覺得很親切。
在平時打仗的時候,毛澤東偶爾也會抽一些質量較好的外國香菸。因為當時從前線回來的將領,比如鄧小平、陳毅、賀龍等這些煙友,也會時不時給他捎帶幾條繳獲的戰利品,改善一下吸菸的口味。
雖然偶爾抽的是外國香菸,但是毛澤東經常抽的還是“紙菸”。那時規定,所有繳獲的戰利品都要歸公,然後統一分配給部隊使用。
毛澤東會經常被分配到“紙菸”——白紙裡面卷著很細的菸絲兒,然後再在其中一頭點上火,就可以有滋有味地吸上了。但是,這種煙沒有經過什麼加工,不但製作粗糙,而且辛辣味比較重,對身體傷害較大。毛澤東就是靠這種原始的“紙菸”度過了艱辛而漫長的戰爭年代。
毛澤東什麼時候吸菸最厲害呢?其實是在1946-1949年解放戰爭這幾年。
毛澤東作為共產黨軍隊的最高指揮員,每天需要處理從前線傳來的各種戰報。那時的前線,正是國共較量的緊要關頭,上百萬人軍隊在前線廝殺,各種戰報不斷,而此時的毛澤東不僅要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而且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時刻關注瞬息萬變的戰爭形勢。
建國之後,條件好一點了,毛澤東就固定地抽了“中華牌”香菸。毛澤東走到哪裡,警衛員就帶著香菸到哪裡。
但是到了冬天,這種香菸內的水分特別容易被蒸發掉,香菸吸起來味道並不理想。警衛員於是用新鮮的菜葉將準備要吸的煙一條條地包裹起來,這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後來,蘇聯的斯大林去世了。蘇聯派出了訪問團來到中國,其中的一位蘇聯元帥告訴毛澤東說,“蘇聯的醫學專家認為,如果斯大林遵從醫生囑咐不抽菸的話,那麼他可能不會去世那麼早”。
此時的毛澤東可能將元帥的話聽了進去,於是便戒了煙。但是戒菸不到十個月,毛澤東又吸上了,作為一位資深菸民,沒有煙比吃飯還難熬。
一直到去世前兩年,毛澤東咳嗽不止,才把煙戒掉。可是為時已晚,香菸已經危害了他的身體健康。
小結
在國共交斗的黨史上,我們都知道毛澤東和蔣介石相互“纏鬥”了很久,是一對不折不扣的“老冤家”。但是,1975年4月,得知蔣介石在臺灣去世之後,所有人都很高興,並將這一訊息告訴了毛澤東。
但其實,毛澤東並沒有出現預想的高興神色,而是沉默,隨而神情凝重地只說了三個字,“知道了”。其實,毛澤東本人表示,他與蔣介石的交情要比大家長得多。在政治方面,毛澤東對蔣介石是不貶低的,而蔣介石對毛澤東也是另眼相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