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不再是
表層學習、表面學習和表演學習
而是注重引導學生
深度參與學習過程
追求學生對學習過程的
深度參與、反思建構
那麼到底該咋樣
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讓學習真正發生?
河南教師成長書院
小學語文班導師武鳳霞
為您答疑解惑——
武鳳霞
2021河南教師成長書院小學語文班導師,江蘇省無錫市東林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特級教師,正高階教師,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巾幗建功標兵,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培養物件,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物件。出版有《武鳳霞講語文》等多部教育教學專著。應邀到20多個省做觀摩教學或做語文教學、教師專業發展等專題講座1000多場。
素養表現型教學是以學生表現為核心,把學習者的學習結果及學習者內在素養充分外化展示出來的一種學習方式。它強調“學以致表”“學以致用”,強調讓學生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中,透過表現性任務把內在的知識、素養、能力、品格、心理等展示出來,讓自己和他人都能夠清晰感受到、觀察到,並在表現中獲得知識、能力、思維的深層次提升的一種學習方式。
01 學生是素養表現的主體
教師是學習任務的主要提供者
學習活動的主要設計者
素養表現型教學以“主題——任務——表現”為基本模型,聚焦特定情境中相對真實的表現性任務,幫助學生專注完成表現性任務以獲取學科知識、學習能力,培養深度思維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助力學生個體多樣化表現和學生群體共同發展為目的。
在素養表現型教學的課堂結構中,學生是素養表現的主體,教師是學習任務的主要提供者、學習活動的主要設計者。在課堂學習中,教師指導表現的過程,聚焦表現的難點,強化表現的深度,共享表現的結果,反思表現的得失。素養表現型教學建構出的分享聚焦、立體研討、整理建構、遷移運用四個環節,既是教學的流程,也是學習的方法,分享、研討、整理、遷移分別指向不同的知識和能力的建構。
實踐中,我們可以建構如下操作策略——
一是用表現性任務統領學習過程。素養表現型教學特別注意用可見的表現性任務來統領課堂學習,因此表現性任務的設定應該具備這樣幾個特徵:突顯任務設定的情境性,立足文字學習的綜合性,關注學習過程的獨立性,提倡任務表現的合作性。如此,在表現性任務的統領下,學生的學習從文字閱讀起步到完成具體的情境任務,再到表現學習的結果,呈現了一個以“學”和“用”為核心的完整的學習過程。這樣的學習方式因為和學生的生活相結合,更能吸引學生沉浸其中。
一位教師教統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故宮博物院》一文時,就很好地使用了這一策略。在對教材內容有大致瞭解的基礎上,他設計瞭如下情境任務。任務一是為家人計劃故宮一日遊,畫一張故宮參觀路線圖。任務二是選擇幾處景點,為家人做講解。
在完成情境任務的過程中,這位教師似乎沒有明確提出學習內容,學生也彷彿忘記了這是一節語文課,但他們分明又在學習——閱讀、提煉、梳理、概括、講解,每一個環節都是真正的語文學習,都在表現著自己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學習結果;不僅突顯了學習的重點難點,還突出了學生個體學習和小組合作的充分融合,讓學習成了一種自我需求,讓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變得直觀、可感。
02 每一節課帶給學生的
要麼是新知識
要麼是舊知識的新維度
二是用知識的結構化推進學習的不斷進階。作為教育者,我們一直努力把“這一篇”真正教成“這一篇”,而不是以往任何時候學習的“那一篇”。發掘“這一篇”的特質,教出“這一篇”對於學生成長的價值,應該是每個教師竭盡全力追求的教學境界。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每一節課帶給學生的要麼是新知識,要麼是舊知識的新維度。如,同樣是立足“怎樣寫人”這一語文要素,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要求是“試著把觀察到的事物寫清楚”,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要求是“初步學習整合資訊,介紹一種事物”,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要求是“用恰當的說明方法,把某一種事物介紹清楚”,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要求是“蒐集資料,介紹一個地方”。
不同單元,側重點不同。知識就這樣以“點”的形式,儲存進了學生的頭腦中。素養表現型教學強調把這些“點狀”的知識放入屬於它們的系統中,讓同一類知識產生勾連,並按其相互作用、相互聯絡的方式和秩序組合起來,使其由繁雜變為簡化概括,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這就是知識的結構化。只有當知識形成結構的時候,才能形成學科力量,實現教學價值,並最終達到學科育人的目的。
三是用明確的評價標準保證學習質量。及時、準確的評價對於保證高質量學習十分有必要,素養表現型教學倡導的評價有兩種形式。
形式一是用明確的學習標準規範學生學習。實際教學中,這容易被教師忽略。如,一些教師在課堂上經常提出學習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其實很不明晰——讀正確的標準是什麼?怎樣才算流利?要表達出什麼感情?評價標準不清晰,導向就不明確,學習也會處於一種懵懂的狀態。
為此,我們學校要求教師設計學習任務單,不僅明確學習環節做什麼,還要明確做到什麼程度,檢測的標準是什麼。比如上述朗讀的要求,我們會明確這樣的標準:讀課文,把字音讀正確,把句子讀流暢,句中停頓要合理,嘗試透過語調、語氣、節奏和表情表達出文章的情感。如此,學生就知道要讀到什麼程度,教師也能夠根據學生的讀書情況,做出有針對性的點評。
03 讓學習在明確的標準中進行
在教、學、評的共融共生中
一步步深入
形式二是透過完成表現性任務促進教、學、評一體化發展。教、學、評一體化,意味著評價不是獨立存在於學習過程中,而是融合“學的是什麼”“用得怎麼樣”兩個方面進行的。比如教六年級下冊《宇宙生命之謎》這篇文章,教師可以設計如下情境任務:假如我們是中國科學院宇宙生命研究所的研究團隊,要召開一個新聞釋出會,釋出關於宇宙生命的最新研究進展,以此解答公眾最關注的問題“宇宙中究竟有沒有其他生命存在”。現有的研究資料之一是《宇宙生命之謎》一書,我們該釋出哪些宇宙生命研究的新成果?在這一任務下,我們可以設計如下三個活動。
活動一:瀏覽全文,找出需要釋出的研究新成果,標出相關語段,跳讀。可以運用“找中心語句、畫關鍵詞、提取關鍵資訊、逐層分析”等方法學習。
活動二:交流歸納,列出擬釋出的內容(至少找出三個方面)。
活動三:召開模擬釋出會。1.作為“發言人”,自由組成三人釋出小組,準備釋出的文稿和圖片資料,相應的佐證資料可從圖書館、網站等獲取。2.作為“記者”,擬訂問題。3.作為“觀察員”,記錄“發言人”釋出資訊的時間節奏、準確程度及現場效果,提出改進意見;記錄“記者”的提問次數、問題的科學性等,做出效果評價。
這是一個教、學、評一體化的典型案例,在明確的學習任務指引下,每一個學習活動都體現了教師的“教”——教學生有效地讀書,有針對性地思考,有質量地表達;每一個學習活動又都體現了學生的“學”——選擇重點段落閱讀思考,梳理提煉重要內容,完成從文字語言到個人語言的轉化;每一個學習活動同時又體現了“評”——對教師設計的學習活動、選擇的學習方式和學生的閱讀能力、概括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的監測與評價。如此,學生的學習會在明確的標準中進行,在教、學、評的共融共生中一步步深入,最終形成學科素養和能力。
總而言之,素養表現型教學就是要在學科育人的基礎上,強調在相互關聯中促進學生的整體成長的一種教學實踐。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師生與環境之間、學生和知識能力等各要素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影響,構成了可視與非可視並存的網路。同時,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又把網路各部分要素整合成了一個有機體,讓學習者實現整體關聯式的成長。
只有當知識形成結構的時候
才能形成學科力量
實現教學價值
並最終達到學科育人的目的
親愛的老師
不妨實踐一番
讓學生的學習“高階進化”
原載:《教育時報》
作者:武鳳霞
版權宣告:本公眾號原創稿件歡迎大家轉載,轉載時請務必註明出處“河南教師”。本公眾號轉載的其他稿件,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絡我們,我們會在後續轉載文章中宣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