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這屆年輕人,不再相信學英語能改變命運了

這屆年輕人,不再相信學英語能改變命運了

作者:大雨

編輯:江嶽

01

“我們掉海里了”。

1993年播出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裡,女主角郭燕剛剛落地紐約機場,就被淹沒在陌生的英語環境裡,手足無措。

那是人人嚮往出國的年代。有人想去鍍金,有人想去撈金。語言,成為他們需要邁過的第一道坎。

早在80年代,中國就掀起過英語學習熱潮。1984年,國家開放自費留學,此後五年間,參加托福考試的人數從285上升到18000,漲了63倍。1990年,中央正式確定留學工作方針:支援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出國,變得更加炙手可熱。

英語好的國人們,跑在了更前面。

演員陳沖在19歲拿下百花獎影后,1981年,20歲的她拋下一切,去美國留學。這個勵志故事的背後,是她成長於醫學世家,爺爺和外公都是醫學博士,有豐富的英美進修工作經驗,父母都是醫學院教授,曾受邀去紐約,擔任客座教授。英語,對於陳沖而言,就是從小就使用習慣的一門工具而已。

但對於大多數人,紐約所代表的西方世界,是遙遠的,神秘的,有著致命吸引力的。

後來出任微軟(中國)董事長的唐駿1986年從美國回國時,親戚朋友和同學包了一輛大巴從常州來到虹橋機場迎接,雖然只是一個留學生,但場面隆重得如同奧運運動員回國。

而演員洪晃在美國讀完高中大學歸國後,總帶著驕傲,“從國外回來的人剛開始都有點優越感,走在王府井茫茫人海中,我們總覺得比別人高一截”。

通過出國改變命運甚至社會,現實世界裡的成功故事,比《北京人在紐約》更精彩:

1991年,北大畢業生李彥宏收到了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的錄取通知,1999年帶回了百度;張朝陽在麻省理工讀到了物理博士,對網際網路一竅不通,1995年,決定把雅虎照搬到中國,起個仿名叫搜狐;同一年,馬雲沒有留學,但去了西雅圖參觀,帶回了阿里巴巴。

馬雲的學歷沒有前兩位高,但他英語好,十幾歲就能在西湖邊跟老外談笑風生。

不過,並非所有具備英語能力的人,都能實現出國的夢想。錢,是另一個關鍵問題。

1990年,農民的孩子俞敏洪因為私自開培訓班,被迫離開月薪120元的北大,他拉著一三輪車行李,在中關村二小附近的小巷裡,找到一處會漏雨的20平米小房子,創辦了新東方。他的目標是掙到10萬塊,其中6萬用於出國留學。

這屆年輕人,不再相信學英語能改變命運了

結果學校辦到年底,他就掙到了30萬,沒捨得收手,到1994年時,營收直奔千萬。之前聯絡過的美國大學,再次發來通知書,這次許諾全獎,但俞敏洪已經毫不心動了。

1995年,俞敏洪終於出了國,但不是留學,而是拜訪昔日好友。音樂碩士徐小平找不到工作,被俞敏洪邀請到了新東方,後來,在貝爾實驗室拿著7萬美元年薪的王強也被邀請過來。

2006年9月,新東方在紐交所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教育公司。俞敏洪身價16億,躋身教育首富,王強和徐小平,也都成為了億萬富翁。再後來,徐小平和王強成立了真格基金,新東方架起出國橋樑,真格基金投資歸國人才,三位老搭檔,做起了人才輸入輸出的閉環生意。

一個叫羅永浩的年輕人,曾經也立於閉環之中。

在經歷過兩次試講失敗後,他給俞敏洪寫了那封廣為流傳的求職信,“給我個機會去面試或是試講吧,我會是新東方最好的老師,最差的情況下也會是‘之一’。”

那是2000年。充滿傳奇躁動的90年代剛剛終結,更多人加快腳步,擁抱現實。羅永浩身上,摻雜著兩個時代的味道。

中年危機即將襲來的28歲,他開始在暢銷書區看起《快速致富法》,隨後聽說新東方這家培訓學校“有百萬年薪”,他決心加入。但他又不是一個只想掙錢的年輕人,“老羅語錄”之所以流行,並非因為淺薄的幽默,而是價值觀,更有90年代氣質的、充滿理想主義的價值觀。

當然,“老羅語錄”是後來才火的。在90年代,最具人氣的英語老師,是李陽。在徐小平的記憶裡,瘋狂英語一度是新東方追趕的目標。

1994年,李陽從廣東人民廣播電臺辭職,憑藉曾經全校第二的四級成績,他決心推廣一套瘋狂英語學習法。他很快風靡全國。他現身的演講場所,像巴黎聖母院一樣,“裡面已經鎖住了,外面還有幾百上千人。”

1999年,李陽在北京太廟做了一次演講,那天陽光燦爛,他站在臺上對臺下大吼:

“從小教育你的小孩,學英語的目的就是兩個字——Make!Money!”

“攻克英語,振興中華!”

這屆年輕人,不再相信學英語能改變命運了

臺下萬人與他一起振臂高呼,成為那個時代裡,英語學習熱潮的最閃耀註腳。

02

2000年前後的北京CBD,很符合國人對紐約的嚮往。

聳入雲霄的高樓,大廈入口銘牌上金光閃閃的跨國公司名字,裝扮精緻的年輕白領。這年,國貿商城一樓開了中國第一家星巴克,自此,來自西方的“白領”概念,被更加具象地展現在國人面前:

穿西裝打領帶,捧著星巴克,與同樣裝扮的同事談笑風聲,其中,可能還有一兩位外國人。

這幅圖景已被中國人豔羨了十年。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力度加大,大批外企如微軟、摩托羅拉、IBM紛紛進駐中國,一個普通崗位的工資,能達到國內同行的10倍,

那時候有很多這樣的故事。

曾任西門子大中華區財務總監的唐奮為,畢業後在發改委工作,每個月只能拿120元,跳槽到外企之後,三個月工資就漲到了1000塊。

曾任聯合利華大中華區副總裁的曾錫文,1993年剛到聯合利華工作,就能拿到3000月薪,那時候被認為風光的機關處級幹部,也不過1000元工資。

而流傳到民間,則變得更加聳人聽聞,例如某翻斗車工,因為流利的英語,變成了某外企的一個總經理,類似這樣的無從考證但又言之鑿鑿的故事經久不息。

2000年5月,華爾街英語也在國貿商城開了第一家店,對外的口號是:改變你的未來。

次年,中國申奧成功,主持人楊瀾用英語做的申奧最終陳述引起轟動,她也一躍成為“國寶級”主持人。中國申辦2000年奧運會時,她就入選了代表團,重要原因就是,眾多主持人之中,她的英語最為流利。

這年的另一樁大事,是中國成功加入WTO。舉國振奮,年輕人更是如此——更大的世界,在他們頭頂緩緩展開。而想要進入它,英語,似乎就成了那步最堅實的天梯。

爬上去的人,才能有機會。

英語培訓機構迎來了黃金時代。英孚、韋博、華爾街、美聯四家,逐漸成為頭部玩家。

其中,華爾街英語和英孚英語都不是本土企業。公開資料顯示,華爾街英語由李文昊(Luigi.T. Peccenini)在1972年創立於義大利,2000年進入中國。而英孚英語由Bertil Hult於1965年成立於瑞典,1993年在中國開了第一家店。

1998年,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系畢業生高衛宇,嗅到職場英語培訓的商機,於是辭去交大的教職,在上海創辦了韋博英語。

創辦初期,韋博英語就採用了連鎖店經營模式和明亮的裝潢,彼時多數補習班還在簡陋的出租房裡,韋博英語營造出的高階感,讓很多有經濟實力的人趨之若鶩。

但風光沒能持續太久。2000年進入中國的華爾街英語,憑藉更高階的裝潢設計、外教資源和營銷手段,奪去了韋博英語的風頭。內卷由此開始,此後,豪華的前臺大廳、國際感十足的宣傳圖,穿著正裝,化精緻妝容,說著流利美式口音英語的銷售,成為英語培訓機構的標配。

這一切,都是為了烘托一個氣氛:貴。

03

“你現在不開始學英語,過幾年你一年的工資可能還沒我一個月多”。

小雅被這句話刺痛了。

2018年,小雅剛畢業,被推銷人員帶進了華爾街英語門店裡。一位叫Selina的課程顧問接待了她。Selina看上去不到30歲,談吐文雅、氣質不凡,一番推銷後,原本沒打算報班的小雅參加了測試,得出的結果是:等級較低,只能理解日常詞彙,做簡單的自我介紹。

這屆年輕人,不再相信學英語能改變命運了

(華爾街英語自創的英語分級體系)

Selina告訴她,學英語非常重要,她的某某學員學完之後跳槽去外企,很快就年入百萬。隨後,她不斷誇小雅有語言天賦,鼓勵小雅報課,可以申請折扣,只需要7萬8千元。

小雅被數額嚇到,連連拒絕。Selina 沒有就此放棄,在得知小雅剛找到一份月薪4000的工作時,她表情誇張地說道:“天哪,你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我買水果。”隨後,她告訴小雅,如果英語不夠好,將來的升職空間會十分有限,一年工資可能都沒有她一個月多。

為了不被時代拋下,小雅報了課。

事實上,2018年時的華爾街英語,已經墜入被時代拋下的陰影之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在線上學英語,那是更便利、也更便宜的選擇。

2013年起,拓詞、百詞斬等英語學習軟體陸續出現,後來的 51Talk、滬江英語等線上英語學習App,更是直接威脅了華爾街英語等老牌英語機構的城池。

其中,價格是最有力的殺手鐧——華爾街英語的普通版,學費動輒2萬起步,VIP班8萬起步,VVIP班甚至可以達到數十萬一年。而 51Talk 這樣的線上平臺,一節一對一的外教課,平均費用在70到80元左右。

新冠疫情,讓這場迭代來得更加兇猛。

越來越多的線下培訓機構被推向生存邊緣。華爾街英語在全國有39個學習中心,幾乎都位於城市的中心、人流量密集的商場,這意味著高昂的成本。它緊急開拓線上教育,但顯然入局已經太晚。

這屆年輕人,不再相信學英語能改變命運了

資本早早站好了陣營。據黑板洞察研究院統計,2007年到2020年,成人英語培訓行業的已融資專案中,涉及線下業務的機構近有六家,佔比19.35%。但專案表中,沒有一家單純的線下機構。

2019年,韋博英語暴雷,今年8月,華爾街英語暴雷,當年的“四強”之中,剩餘兩家也岌岌可危。英孚出售中國市場業務,美聯英語股價跌至0.5美金,2020年資產負債率146%,資不抵債。

日子不好過的,並非只有線下生意。

英語流利說和51talk,曾經是成人英語學習App的兩大標杆。前者在2018年8月上市,連年虧損,如今市值已縮水超9成,即將進行私有化退市;後者在2016年6月上市,直到2019年第四季度才實現首次盈利——主要原因是,它從成人英語逐漸轉型到了青少年、K12線上英語。

艾瑞諮詢2020年8月11日釋出的《2020年中國成人英語市場研究報告》顯示,預計2020年成人英語市場規模將縮水37.6%左右,降至595億元。

這一切如同大夢初醒。

究其根本,是這屆年輕人不再相信學英語能改變未來了。

04

在很大程度上,網際網路的興起,確實拉平了世界。

舊日,精通英語就能形成資訊不對稱的優勢,在網際網路普及的今天,這已經不再可能。英語教育的普及,讓年輕人的英語水平普遍提高,再借助網際網路工具,足以應對多數場合。

美國、歐洲不再是“天堂”。經濟崛起的中國,讓這一屆年輕人有了更多的文化自信。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中國有135家企業入榜,連續兩年位居榜首,而美國僅122家。

留學的意義在被重新討論。花費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留學,回國後,發現就業競爭力甚至比不上國內研究生,因為後者在國內有更多實習機會,相當於提前拿到了企業敲門磚。

外企的金光已經褪去。

早在《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外企就業的比例就從2013屆的11%下降到2015屆的9%,而2018年釋出的“應屆大學生擇業傾向”報告,外企排在最後了一位。

對於這一代大學生,想要“穩定”會選擇國企、事業單位,想要“發展機會大”就去網際網路大廠,外企被尷尬地夾在了中間,穩定比不上國企,晉升空間也比不上BAT,TMD。

在知乎“學英語會改變人生嗎?學好英文可以改變平庸的人生嗎?”的問題裡,置頂的回答是“不可以,別學了”。微博上,幾年前有人調侃,當代年輕人想改變自己就會開始健身和學習英語,現在,這個段子變成了“現在看來只能健身了”。

華爾街英語的倒下,成為一種歷史的必然。

在更快速的時代節奏裡,所有的時間付出,都要計算成本和回報。當英語不再是通往更美好未來的必要工具,年輕人們轉向了新的學習場。

花了7萬8千塊報名華爾街英語的小雅,這兩年一直很後悔。她發現在職場裡,英語好並不能提升業績、得到更多機會。如今,她更願意去學習影片剪輯。

有太多這樣的例子:papi醬靠短影片爆火,最終成立了自己的MCN機構;北郵大二學生何同學,在B站上傳一則關於5G技術的影片,成為最有名氣的科技博主,後得以採訪雷軍、與庫克對話。即使不談這些網紅博主,在抖音,也有太多素人靠短影片,獲得頗豐的收入。

這屆年輕人,不再相信學英語能改變命運了

某Python培訓機構,也打出過“學英語不如學Python”的廣告。

2021年,全國程式設計師的平均月薪是14926元,而在北上廣這種大城市,畢業起步2萬月薪是常見的事,每年的漲幅也在10%~20%之間。在脈脈的交流區裡,外企已經等同於工資低。

相似的成功模板,在新時代裡,變成了不同的主角。今年五月有一則新聞走紅,97年的中專生溫學貴,本來是深圳電子流水線上的工人,但靠自學程式碼,成為在豪華的辦公樓裡月薪上萬的程式設計師。

關於英語的幻想,在很多年輕人心中已然破滅。

《中國日報》曾經報道,2001年,僅在北京,就有20萬人參加英語培訓。有網友回憶,當年父親早出晚歸,不是因為加班,而是為了去學英語,工資的大半都用在了報班上。引用某位成功長輩的故事教育孩子時,父母們會說:

“你要像他一樣,好好學好英語。”

20年後,這樣的對話,大概是很難再出現了。

分類: 教育
時間: 2021-08-24

相關文章

這屆年輕人,“玩”出了超30萬億的夜間經濟

這屆年輕人,“玩”出了超30萬億的夜間經濟
文/朵朵 編輯/鍾微 當暮色四合.華燈初上,告別白日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人們可以在夜晚盡情釋放壓力.90後.00後正在成為這場"夜生活"的主角. 經歷了一天密集的課程,大學生可以在學 ...

一枝花的夢想改變命運《四》(本故事虛構,如有雷同,不幸榮幸)
一枝花的夢想就是改變命運,讓家族病不再出現在這裡家庭裡.這時窄窄哥小聲悄悄地說: "枝花啊,你也知道農村重男輕女,大女兒也有病,我們也有肝病,如果二寶再有病,這個家真的沒法過了." ...

35歲失去丈夫,50歲當老闆,她改變命運的秘密到底是什麼

35歲失去丈夫,50歲當老闆,她改變命運的秘密到底是什麼
前幾天,我見到了多年未見的"大姐". 在我們這個小地方,叫"大姐"是尊稱,其實大姐和我年齡差不多. 大姐原來在醫院工作,35歲時丈夫車禍去世了.後來她調去農場衛 ...

對於普通人來說:想改變命運!請多買幾套"好"房子
對於普通人來說:想改變命運!請多買幾套"好"房子! 夢叔房產投資團隊特意去一二線城市和三四五線小縣城都有過實地考察 夢叔房產投資團隊不像其他自媒體,遮遮掩掩的讓你摸不清頭腦! 夢叔 ...

讀書一定能改變命運

讀書一定能改變命運
#讀書真的可以改變命運嗎#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少年人沒有父輩的榮耀加身,你努力達到的終點,其實很可能是別人的起點,當我們步入社會,讀書學習肯能是你唯一 ...

人到中年一敗塗地,改變命運的力量究竟在哪裡?

人到中年一敗塗地,改變命運的力量究竟在哪裡?
人到中年,身陷泥濘多年,掙扎多年,努力多年,始終找不到出路,無論怎樣努力,就是走不出來,在命運的黑暗時刻,不得不深思,讀書有用否?智慧增長有用否?努力有用否?改變命運的力量究竟在哪裡? 後來還是努力在 ...

猶太人:知識不能改變命運,智慧才能改變命運

猶太人:知識不能改變命運,智慧才能改變命運
猶太人家裡有什麼? -- 有孩子容易夠得到的書櫃,書櫃上有各式各樣的書籍--猶太典籍,各種參考書和字典以及兒童百科全書或成人百科全書......供孩子翻閱檢視.家裡的書架一定要放床頭,從而彰顯書籍的神 ...

中國80、90後的養老危機?年輕人不再熱衷結婚、生子是資本的反噬

中國80、90後的養老危機?年輕人不再熱衷結婚、生子是資本的反噬
中國80.90後未來的養老危機 我國目前的人口形勢非常嚴峻,一方面是逐漸降低的新生兒數量,2020年全國新生兒僅1000萬,比2019年巨降15%,而預計2021年新生兒數量甚至會跌破1000萬. 另 ...

這屆年輕人,換手機也需要理由了

這屆年輕人,換手機也需要理由了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燃財經出品 作者 | 曹 楊 編輯 | 林文龍 每年9月,都是各大手機廠商釋出新品的時節,截止到發稿,據燃財經不完全統計,已釋出的新品包括紅魔6S系列.viv ...

這屆年輕人,已經連電視都不要了

這屆年輕人,已經連電視都不要了
這個年代,電視還值不值買? 就在我還猶豫要不要動這個選題的時候,知乎上給出了電視無可替代的理由: 緩解尬聊神器.家的味道.孤獨的陪伴者···· 對於非常需要電視的人來說,怎麼買到一臺好電視呢? 本著先 ...

齊聚2021巴哈大賽 這屆年輕人如何定義“新汽車文化”

齊聚2021巴哈大賽 這屆年輕人如何定義“新汽車文化”
作為一項由高等院校.職業院校汽車及相關專業的在校學生組隊參加的綜合性汽車比賽,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巴哈大賽誕生已6載.Baja(巴哈)在西班牙語中是"越野車"的意思,但對參賽學生來說, ...

數讀|這屆年輕人 國慶喜歡“宅著玩”

數讀|這屆年輕人 國慶喜歡“宅著玩”
這個國慶假期,你是怎麼過的? 超五億人次出門嗨玩,但近半數選擇省內跨市遊.新冠疫情反覆的第二個黃金週,國內旅遊恢復至疫情前同期七成水平,其中,短途遊.自駕遊佔主導.

男孩想看電影沒買票,被一拳打倒在地,被羞辱後發誓考上大學改變命運

男孩想看電影沒買票,被一拳打倒在地,被羞辱後發誓考上大學改變命運
那一年,母親身體已經明顯不好了(不久就半身不遂了),而由於窮,由於父親去世早,繼父在村裡又無法給我們撐起腰,所以,我們兄弟在村裡說話,幾乎是沒有任何分量的.在同齡人裡,我算懂事的了,但不管怎麼說,我還 ...

985大學畢業生簽約單位,很多都是上市國企,學歷真的改變命運

985大學畢業生簽約單位,很多都是上市國企,學歷真的改變命運
你知道世界一流大學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畢業生都去了哪些單位工作嗎?今天我們給大家帶來了20多所中國985大學畢業生簽約人數最多的公司. 北京大學畢業生簽約人數前三 ...

超生二胎改變命運!本是教書匠的他,被迫下海打拼出千億帝國

超生二胎改變命運!本是教書匠的他,被迫下海打拼出千億帝國
1986年,江蘇淮安的一名教師面臨著一個艱難的抉擇,生二胎還是保住鐵飯碗,他必須二選一,而他最終選擇了前者,也因此丟掉了當時人人羨慕的教師工作. 這個人的名字叫嚴介和.沒錯,就是被李嘉誠點贊過,有著& ...

斯巴達克斯如何才能改變命運
斯巴達克斯起義,是西方歷史上著名的奴隸起義,但最終因為戰略錯誤,能力問題,兵力不足,沒有根據地,沒有得到人民支援等原因,失敗了. 那,斯巴達克斯如何才能避免失敗呢?其實,當年他們在準備翻越阿爾卑斯山時 ...

好好說話,可以改變命運

好好說話,可以改變命運
蔡康永在<說話之道>裡講到: "你越會說話,別人就越快樂,別人越快樂,就會越喜歡你: 別人越喜歡你,你得到的幫助就越多,你也會越快樂." 確實,有人因為會說話嚐到甜頭, ...

溫鐵軍:農村現在很多年輕人外出打工,未來田地誰來種?

溫鐵軍:農村現在很多年輕人外出打工,未來田地誰來種?
隨著中國不斷的發展,人們不得不承認一個問題就是農村的人口一直在流失.農村人口的流失從農村留守兒童數量每年都在增加被側面反應出來,大部分的農村勞動力在出門打工和在家務農這兩者之間選擇了後者. 我們都知道 ...

趣拿洞察 | 年輕人成為家電行業爭奪的群體
趣拿新品測評平臺發現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這屆年輕人雖然正在逐漸逃離廚房,逃離家務,但為了努力營造一番煙火氣,該買的或者不該買的都愛家裡搬,儘管大件佔地方,但小件實在多多益善,"是誰來自山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