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環球影城的開業,北京也順勢成了熱門旅行目的地。之前寫的環球大攻略下面也總有朋友留言想要一個北京攻略。
但懶人如我,總覺得比起一個景點接一個景點的奔波,倒不如撥出幾日在酒店裡度假來得愜意。
北京市區的酒店之前嬉遊已經寫過了些,比如我吃過的最大的鮑魚,在北京柏悅 酒店還是美術館,我傻傻分不清楚 世人皆知MO(文華東方),但二環內俯視紫禁城的還有家璞瑄第一次住寶格麗,有些被驚訝到,這些酒店地理位置都很好,周邊的商圈多,熱鬧,從房間裡往外望出的風景是高樓大廈的霓虹燈和車水馬龍。
這樣的風景看多了,總覺得多少有點乏味,這次不如讓我們跳出北京市區,到坐落在水關山麓,從北京城區出發需要開車一小時的長城腳下的公社看一看。
之前恰好也推過這家酒店999一晚含雙早的套餐,這篇文章也算是一個回顧吧。
在開始正文前,想先問個問題,在八達嶺長城腳下你會想要蓋一所什麼樣的房子?
這個問題長城腳下的公社發起人張欣的回答是“我想在房子裡感覺不像在房子裡,就像站在這裡看風景”。
當我在長城腳下的公社呆了兩日後,覺得公社裡的房子確實做到了讓人能“看風景”,這裡的風景隨著時間而變幻,是有生命力的。
現在提起長城腳下的公社,大多的標籤都是一長串的獎項,比如它是中國第一個被威尼斯雙年展邀請參展並榮獲“建築藝術推動大獎”的建築作品;2005年被美國《商業週刊》評為“中國十大新建築奇蹟”之一;以公社為藍本,用木材和硬紙板製作的參展模型,被巴黎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收藏等等。
但想要了解透長城腳下的公社,時間還得先推回20多年前。那時建築師張永和跟張欣說,在日本有一座房子是給一個和尚蓋的,房子佔地面積很大,但屋內使用面積很小,房子周圍延伸出來很長的簷廊,和尚就在簷下作詩。
張欣突然領悟到,房子的意義原來並不一定在室內,對詩人而言,更希望有一所可以面對自然、天空、大山遐想的居所,長城腳下的公社最初的構想就這樣產生了。
到了2002年6月,歷時了1年多,來自亞洲的12位著名建築師設計和建造的建築工程專案終於竣工。
房子建成後,張欣與潘石屹也改變了原本初衷,決定不賣而把它們組合成一個酒店。在展示建築形象的同時,也能被越來越多的人使用。
而從今年4月起,長城腳下的公社由凱悅集團管理,成了凱悅臻選酒店。
簡單說下凱悅臻選,它是凱悅旗下針對獨立設計的品牌做的一個集合,酒店系列基本都是精品型別,目前國內也就7家凱悅臻選,騰衝的石頭紀也是其中一家。
你或許會有些顧慮,這個02年就竣工的專案現在入住是否已經過於老舊。
其實完全可以打消這個念頭,因為最初02年的那些建築已經不再可以入住了。如今能入住的都是以那12幢建築為原型CTRL + C然後CTRL + V的建築。
簡單的說,你現在住的長城腳下的公社,都是新房子。
而且凱悅接手後,AIM愷慕建築事務所也花了約6個月的時間對別墅和主樓俱樂部的室內進行更新設計,本人實測後覺得房間裡真的沒啥年代感,不必擔憂。
鋪墊了這麼多,不妨和我一起走進長城腳下的公社,看看究竟如何。
初到酒店大堂,就能感受到長城腳下的公社的特別之處。設在由韓國建築師承孝相設計的公社俱樂部之中的大堂,運用了很多大面積玻璃,使得室內室外既獨立又相融。
在辦理check in時,我望著前臺身後的樹和陽光時,可以清晰地感知到現在是什麼季節,大概是什麼時間。這聽起來有些像廢話,但如果回想下別的酒店的大堂是否大多全年24h都沒什麼差別,就會覺得這種能根據自然景色來判斷時間的空間很妙。
而旁邊的大堂吧則是有些商務的畫風,壁爐、木桌配灰地毯,總覺得有點像個精英男的辦公室一角。
在這棟公社俱樂部中其實還有兩個餐廳,但我對房間會更充滿好奇,因此把餐廳留到後面再說。長城腳下的公社目前擁有176間客房及套房,分佈於36棟別墅中,從大堂前往房間時需要坐擺渡車,跟前臺說一聲就好。
36棟別墅中主要是由多棟竹屋、紅房子、大通鋪和森林小屋構成,因此我重點說下這四個建築。
竹屋 Bamboo Wall
隈研吾(日本)
由日本建築師隈研吾設計的竹屋對於很多人來說,算是公社最具標誌性的建築。而隈研吾也算是12名建築師中最富盛名的。
不同於其他建築師,隈研吾認為建築應該融入甚至消失在環境中,而不是成為一個拔地而起的侵入者,他把這樣的設計理念概括為“負建築”。
他設計的中國美術學院民藝館,從俯檢視中就可以感受到屋頂如同山丘般的起伏,和周圍的山勢融為一體。
騰衝的石頭紀他則巧用各種岩石,讓牆體和石板路擁有錯落的花紋。一眼望去,“石頭屋”連成一片,就好似從土地上天然生長出來一般,與自然渾然天成。
除此之外,北京三里屯SOHO、當代青瓷藝術館(浙江龍泉)、成都知美術館等也都是他的作品。
而竹屋的設計隈研吾同樣踐行了他的“負建築”理念。在未經修造的斜面上他將這樣一座用竹子打造的屋子,“順其自然”地建在了上面。
之所以選擇竹這個元素,是因為隈研吾覺得長城周邊風景的那種粗獷(低精度)非常有魅力,便以它的精度為基準,將建築粗獷化,從而使二者達到和諧統一。粗細不一的竹子,剛巧就與風景的精度相契合。
在長城腳下的公社的兩晚我都是住在竹屋裡的。與平時入住酒店總想急忙先到房間裡把行李放下的狀態不同,當看到灑進竹屋的陽光時,我忍不住先在公共區域轉上一圈,總擔心一個耽擱就辜負了光。
竹屋的客廳用了大量的落地窗,使得整個空間敞亮通透。而用在外牆上的竹子,好似也將自然氣息搬進了房子裡,巧妙地將光切割,不同時間裡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美感。
公區中最具特色的還是得屬茶室。看過《春嬌與志明》的朋友對這戶外的茶室多少會有點印象。
有一段鏡頭就是春嬌在竹屋中繞著懸於水上的茶室踱步,從竹子間隙中漏進的光打在她身上,光線忽明忽暗,她邊踏著水邊說出了那句“我很努力去擺脫張志明,最後我發覺,我成了另一個張志明 ”。
其實光這個畫面,就足夠讓我對竹屋蒙上一層濾鏡。但有些可惜的是,除了原版竹屋外,現在客人入住的竹屋中的茶室並非懸於水上,通往茶室的石板下的水池簡化成了石子。
好在茶室的其他部分和原版還是相同的。當我身處其中,望著斑駁的光影時,感覺連空氣中都變得靜謐了。
竹屋的公區看完,來到房間的臥室,會發現尋常的床都設計成了日式的榻榻米,簡單的幾個墊子上放著一個床墊。
記得我剛進房間的那一瞬間,腦子蹦出的第一想法就是脫鞋,想大字型地癱在那裡。這種令人立馬放鬆下的舒適感,竹屋不費力地就做到了。
可愛的手寫卡片
房間裡浴室的色調是灰黑色的,與整體的暖黃形成了反差。浴缸邊長方形的小窗讓部分陽光漏了進來,打破了灰黑色的悶,使得整個空間敞亮了不少。
備品的牌子是June Jacobs,這個品牌可能很多人覺得陌生,其實它和Peter Thomas Roth彼得羅夫同屬一個集團,是一個有超過30多年的歷史的水療SPA品牌。我用了下,清新的味道與整體的氛圍好搭。
但與其他酒店在房間軟體上做加法不同的是公社裡的房間只保留了最基礎的所需,什麼藍芽音箱、自動窗簾、智慧馬桶等等統統都沒有。
你要說缺了這些會有什麼不便的嗎,我呆的兩日裡倒也沒覺得差點啥。那些東西是附加分,即便不存在,其實也不影響入住的體驗。
而竹屋的房間本身的附加分大概就是陽光傾灑進屋中帶來的生機,那種自然光,擁有人造光難以模擬的溫潤。
好看的光影
紅房子 Cantilever House
安東(中國)
紅房子是攝影師土豆最愛拍的一處,理由很簡單,紅房子太出片了,說是一步一景也毫不誇張。
屋內,隨著時辰的變化,山光、樹影、陽光、燈光在牆上作畫。屋外,隨著季節的更迭,春花、綠藤、黃葉、冬雪,景色變幻。
我們去的那天剛巧還碰上了只黃蝴蝶一直在門口飛舞,獨特的紅色立面與這特別的“來客”相搭,有種令人驚喜的美感。
設計紅房子的建築師是安東,他覺得“我們欣賞建築,正如Paul Valery在Eupalinos說的一樣,優秀的建築擁有一個歌唱的靈魂”,而紅房子它沿著山坡豎起的兩混凝土牆壁與自然之間的過渡彷彿就是段美妙的和絃。
紅房子的公區做了挑高的設計,跳動的紅色有了舒展的空間後,不會由於面積過多而顯得壓抑。
我最愛的是紅房子的臥室。床被兩排窗戶包圍住,外面的景色便成了房間的背景,四季各不相同。
原以為我們去的紅房子已經足夠美麗,直到後來我們去了紅房子的原型。設計師透過懸臂、屋頂花園和簡單幾何將整個房子打造得極具藝術性。踏進房子的時候,我笑稱這真的不是博物館嗎?
紅房子原型的臥室比後造的紅房子臥室多了復古的格柵,有點像美國電影中會出現的森林小屋的設計。
紅房子頂上還有一個屋頂庭園,站在上面時,視野開闊,遠眺就是公社的全景。只是原版紅房子同樣是不住人的,舉辦些活動或者婚禮倒是可以。
大通鋪 The Shared House
堪尼卡(泰國)
初次聽到“大通鋪”名字的人,第一反應很可能會是“那不就是東北的炕嗎”。大通鋪原型二樓的臥室也確實是一排大通鋪,但其實現在能入住的大通鋪已經都改造成了獨立的臥室。
與其他別墅相比,大通鋪的入住率沒那麼理想,但它是我覺得在這些別墅中住起來舒適度最高的一棟,也是我最偏愛的,只可惜被這接地氣的名字耽誤了。
以白色為主色調的大通鋪,設計師是泰國建築師堪尼卡,也是12幢別墅設計師裡唯一的女性。
酒店的人說堪尼卡設計大通鋪時是想打造一個可以閨蜜聚會的別墅,雖然我後續查資料沒找到相關依據,但當我走進大通鋪時,腦子裡也閃出了“《陽光姐妹淘》的七公主們應該會很喜歡這屋子吧”的念頭。
公區中相對著的兩張長沙發和一張加長的10人餐桌,就足夠讓人想要呼朋喚友,一起在這個空間中度個週末。
如果說在竹屋裡的我是靜謐的,在大通鋪中我卻只想和人聊天,強調溝通與共享的大通鋪給人一種家的氛圍。
前往二樓的臥室需要爬一小段窄長的樓梯,陽光透過樓梯邊窄細的小窗打在了木板上,使得這一小段路都變得溫暖明亮了不少。
臥室同樣毫不吝嗇地用了大面的窗戶,框住了外面的綠意。
森林小屋 Forest House
古谷誠章(日本)
看到不少窄長玻璃所組成外立面的別墅那就是森林小屋。
由日本建築師古谷誠章設計的森林小屋別墅是一個L形別墅。比較特別的是它的室內設計,充分利用了當地的木材,讓人們覺得即使在室內也仍然置身於森林中,矯情點說,房子裡的木色總能叫人想起陽光和露水的味道。
躺在公區的沙發上透過室內不少的窄長玻璃,頭稍一偏,窗外的景色也被框成了不同的模樣。
而森林小屋的臥室風格也延續了木元素,一眼望去有些像muji風,就是簡單的木色配純白。
森林小屋的光影同樣設計得很巧妙。比如這樹影直接打在了躺椅邊的牆上,想象下在午後望著搖曳的樹影的悠哉畫面,這愜意的氛圍,彷彿把時間都拉長了。
上面的介紹如果有點把你看得選擇困難症犯了,不如直接看總結吧。我覺得如果是兩人入住的話,選靜謐的竹屋就好。三到六人的話,可以選擇半棟的森林小屋,私密性更強。人數更多些的話,紅房子和大通鋪都可,按自己喜歡的風格挑就好。
房間介紹完了,聊聊公社的公區。在公社俱樂部中有兩個餐廳,一個是公社小廚,一個則是自助餐廳。
我在二樓公社小廚吃了一頓午飯,意外地有被驚豔到。廢話不多說,直接推薦兩道必點菜,一道是烤鴨。
透過玻璃光看著烤鴨在爐火裡烤制的模樣,我就已經忍不住暗暗咽口水。
當整隻烤鴨出爐時,香氣先飄到鼻前,然後技術嫻熟的師傅會現場片鴨,片皮時熱油滋滋地往外飆時,食慾一下子就被勾起來。
整套烤鴨的吃法也很講究,不論是蘸糖、捲餅還是鴨湯,都能打到80分以上。
而另一道冷菜溫吃的老李飛鴻牛肉粒我原以為會是辣味的,但吃了一粒後發現辣子的香和醬汁的甜倒是主要的風味。這道菜有意思的是牛肉粒並非是炸的,而是將上好的黃牛腱子慢燉之後薄煎一下,再在辣子和花生碎裡打個滾兒,反倒也很入味。
除了味道可圈可點外,公社小廚的戶外就餐區景色也值得一誇。從這個平臺遠眺,甚至還能望見不遠處的長城。
吃早餐的自助餐廳則在一層,大多都是很健康的食材,吃起來沒什麼負擔。
比起食物,我更愛的是餐廳的大落地窗,即使像我這樣的起床困難戶為了餐廳的風景都願意爬起來吃早餐。
好在如果是節假日來的話,這個餐廳會有早午餐,時間會直接延遲到下午一點,這個時間的調整對年輕人來說真的是很友好了。
吃飽了,總該要消消食。被綠意環繞的泳池其實本該是個好去處,只可惜由於疫情,現在暫時不對外開放。
倒是可以考慮下兩條可以散步的路線,一條是從“飛機場”(這是一棟建築的名字)那的小路往上走十幾分鍾就能登到高點眺望四周的綠意。
另一條小也山谷則有些費腳力,走完全程需要走10公里。其實那是一段山路,之前這段路還舉行過越野跑,路上的風景很好,即使不走這麼遠,隨便晃悠下,也是愜意的。
另外,我覺得長城腳下的公社在對親子游的設計上做得很用心。在公社裡直接就蓋了一棟可供小朋友嬉戲的兒童公社。
兩層的兒童公社,分了很多塊區域,手工區、烘焙區、公共遊樂區、圖書區等等,不管哪一塊區域,都有著精心的佈置與明亮的色彩,同時也都有著很舒服的沙發、軟椅,家長們也能在一旁陪伴。
我自己有個很喜歡的細節是這裡的樓梯上都標著數字,小朋友在爬樓梯的時候,也可以多一點樂趣。
關於兒童公社還有個有意思的小故事是兒童公社也是潘石屹自己的孩子從小一直玩到大的地方,為了能保留住孩子的回憶,兒童公社的佈局和內部陳設其實一直都從未變過。
除此之外還有600多平方米的草坪,看到草坪,我第一反應就是野餐。長城腳下的公社自然也考慮到了,就算你雙手空空地來,只要給前臺打電話預約下野餐籃,就能擁有一個完美的下午茶野餐。
在節假日期間,公社的花頭就更多了,什麼捕蝴蝶、抓螢火蟲、露天電影等等活動經常舉辦,彷彿生怕小朋友在公社裡會無聊一樣。
對啦,其實長城腳下的公社的周邊也還豐富的,比如八達嶺長城是可以夜遊的,爬夜長城聽起來就很酷。還有八達嶺野生動物世界,可以喂喂各種小動物,小朋友肯定喜歡。
///
在長城腳下公社的兩日,我整個人都覺得很放鬆,那種空間的愜意感、舒適感,讓人發自內心的喜歡。
但其實它一些細節上的不足也很明顯,mini吧的飲料過於敷衍(這個據說會更新),前臺的電話經常忙線,因此無法叫到擺渡車,但四周的環境又舒服得讓人沒脾氣。後來我乾脆放棄了叫擺渡車,自己步行前往大堂那,路上望見的風景倒為旅途多添了些野趣(當然還是希望這點儘快改進)。
如果你也想暫時逃離下城市,不如就來長城腳下的公社,在綠意中親身去體驗建築師們精心設計的空間,愉悅地觀賞它們,自在地度過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