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傳輸了一些西方文化入侵的糟粕,有夾帶不少私貨,但還是有分析和學習的意義。
一、這本書說了什麼?
父母和孩子高質量溝通的重要性和方法。
二、這本書可借鑑之處是什麼
①父母要跟孩子保持一個正常交流的語言。要對孩子做出積極的回應。
②我們跟孩子說話要遵循三個原則,共同關注,充分交流和輪流談話。(這就是溝通的三要素:共情、深入、傾聽)
③對還不會說話的孩子,我們要嘗試寶寶與語氣及措辭簡練有韻律,最重要的呢是把每個音節都說清楚,孩子在聽覺上會放大,每一個語音就更容易理解和學習。
④我們用母語跟孩子說話,能夠幫助他建立思考的底層邏輯語音,但是也要讓他學習外語,會講第二種語言的孩子,具有較高的自我調控能力和執行力,使用雙語的孩子與只用一種語言的孩子相比,在語言和非語言方面都有優勢。(不一定是外語,方言也可)
⑤我們要少用指令性的語言,而要用更多更耐心的解釋,這樣才能傳遞社會文化規範,鼓勵孩子控制自己的行為,向孩子解釋規則,能夠幫助他們提升執行能力,推理能力和注意力控制。(也就是溝通的方法之一)
⑥我們還要注意說話的質量,數學概念,空間概念,最開始都是透過語言傳遞的,到四歲半的時候,那些聽到更多數學詞彙空間詞彙的孩子,在數學能力和空間能力上都表現得更好。(溝通要有水平)
三、古人怎麼說?
①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顏氏家訓·教子篇》
人在幼年的時候,注意力高,容易專心,長大成人就不這樣了,精神渙散,難以專心,所以需要在幼年的時候對人進行教育,千萬不要錯過這個大好時機
②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顏氏家訓·教子篇》
父母在子女面前有威嚴而又能關懷愛撫他們,子女就會對父母敬畏、謹慎而孝順。講父母對待子女應有的態度時,此條可作參考。
③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者也,自先而施於後者也,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
——《顏氏家訓·治家篇》
教育感化這件事,是從上向下推行的,是從先向後施行影響的,所以父不慈就子不孝,兄不友愛就弟不恭敬,夫不仁義就婦不溫順了。
④然則可儉而不可吝已,儉者,省奢,儉而不吝,可矣。
——《顏氏家訓·治家篇》
可以儉省而不可以吝嗇,儉省,是合乎禮的節省,吝嗇,是在困難危急時也不體恤。當今常有講施捨就成為奢侈,講節儉就進入到吝嗇,如果能夠做到施合而不奢侈,儉省而不吝嗇,那就很好了。
⑤巧偽不如拙誠。
——《顏氏家訓·名實篇》
巧妙的虛偽不如守拙的真誠。虛偽和謊言是經不起考驗的,騙得了一時,豈能騙得了一世。
⑥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燻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何況操履藝能,較明易習者也!
——《顏氏家訓·慕賢篇》
人在年少時候,精神意態還未定型,和人家交往親密,受到薰陶感染,人家的一言一笑一舉一動,即使無心去學習,也會潛移默化,自然相似,何況人家的操行技能,是更為易於學習的東西呢!
可見,古人早教其中關於早期教育方法,八字以蔽之,曰:“趁早,守德,薰陶,督正”。
四、作為父母該怎麼做呢?
1.多和孩子說話,哪怕是不會說話的時期。
2.溝通工具;共同關注,充分交流和輪流談話。
3.保持高質量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