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想要的東西得不到,人會難過。但是想扔的東西扔不得,會更痛苦。
---山下英子《斷舍離》
週末,我要給兒子聽寫語文詞彙,然而他找不到聽寫材料了。這提示著:
兒童房的書、學習資料太多了。
兒童房很亂,物品擺放不固定。
針對兒童房的書、衣物,我和兒子形成了不斷斷舍離的默契。於是清理出房間裡的全部書堆積到客廳地板上。其實今年已做過一次圖書清理,我還是感到驚奇、驚歎。這個五年級小少年的房裡,還藏著許多的繪本、橋樑書。
這次清理的方案是:
1, 給兒子更多選擇的權力,由他來進行第一步篩選
2, 多餘物品處理:分享給班上的小朋友,特別是家有二寶的孩子們
第一次,我完全放手,讓孩子自己清理。這帶給我巨大的震撼:兒子非常快地做決定,非常明確地捨棄了90%的圖書。有許多書,大大出乎意料。
老公購買的:
小學生字典,兒子只留下新華字典。嘍,家長認為必需品的近義詞、反義詞、成語、數學概念。孩子從來沒有讀過,現在也不想留下。
365夜故事,曾經被我逼著讀過幾頁。兒子很乾脆捨棄,說因為是故事類的。
兒童教養,四冊的。世界上最酷最酷的科學書。-----
我購買的:兒童財商課、不一樣的卡梅拉、神奇校車、最美的法布林昆蟲記、巴巴爸爸系列。
當孩子挑出老公買的書捨棄,我心裡還很得意,他買的書孩子幾乎沒看過,我買的大部分孩子很喜歡。而當孩子挑出我買的這些書我感受到:捨不得和還有用這兩個念頭的頑固力量。
捨不得:就算這些繪本、橋樑書也有一年以上沒有讀。因為曾經很喜歡,或者因為是精裝書,我一直捨不得,長久地滯留在兒童房。
還有用:兒子做好決定,我們正在打包時,外婆讓我把可以給我妹家二寶的書挑出來留著。選定三套,從兒童房挪到我的存書架上。
最終:捨不得被克服,包括精裝繪本都清理了。而還有用,沒有被克服。兒子明確不喜歡的《讀歷史,學成語》、《讀論語,學成語》被我留下。
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寫道:
你自己的東西,如果你認為它對你已經沒有價值了,感覺已經不適合你、不會給你帶來好心情了,你完全可以自由地處理它,不必在意任何人的眼光,沒有必要為東西本身留情。
這是我第一次放手完全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房間裡的書少了一大半,開始清爽起來。我需要向兒子學習,從當下、喜愛兩個角度做出選擇。我的臥室裡還有藏書一千多本。強大的捨不得、還有用讓清理這事一直、一直延後。
舍:這帶有“二次迴圈”“再利用”的意思。從廣義上來說,即便是那些被銷燬的東西,只要遵守規則,處理得當,這些東西本身作為“物質”也只是形式上變化而已,依然屬於再迴圈的範疇。
家裡毫無用處的廢品一樣的東西被隨意地扔在角落,或是保留在箱櫃裡,本質上就像被人拋棄一樣。它們和我們每天扔的垃圾和廢物沒多大區別,只不過一個在外面、一個在家裡。
兒子這些過去一年從未讀過的書,帶回學校後陸續被家有弟妹的孩子們帶回去。書,流動起來,被閱讀、被喜歡,才真正實現了它的價值。
對於11歲的兒子,我開始放手,讓他自己做決定,尊重他的選擇。
正如
你自己的東西,如果你認為它對你已經沒有價值了,感覺已經不適合你、不會給你帶來好心情了,你完全可以自由地處理它,不必在意任何人的眼光,沒有必要為東西本身留情。
我非常不喜歡房間裡的書,非常想捨棄。然而,這些書是老公的,他依然試圖繼續增加存書。給我帶來困擾的,不是我自己的東西。這才是麻煩的關鍵吧。
我帶著兒子做清理的過程發現,不太能回憶起《斷舍離》的具體內容。實際上,我有這本《斷舍離》,然而家中書太多,不知道具體封存在哪兒,找不出來。於是透過微信讀書再次閱讀。
未來的新房子,我期待家裡沒有書櫃,很少幾本書。讀書不存書,透過各種閱讀平臺讀書、透過圖書館借書,是更理想的生活。
有些書,值得一生反覆閱讀、實踐,《斷舍離》就是此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