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抻筋拔骨的練習方法

前些天練拳,常常追求所謂的“氣感”,練了一段時間後,覺得進步不大,後來翻出老師的錄影和文章,細細研究了一番,原來老師當初教我拳架時常常要求我要“筋骨脹開”,當時覺得脹開時,常常出現緊張的現象,不能很好的放鬆,所以,後來到外地工作後,自己練拳,往往是自己覺得“松”自己覺得舒服,感覺好,就怎麼練。現在看來,當初老師的要求是完全正確的。

抻筋拔骨的練習方法

練拳時,尤其是太極拳,要想練出真功夫必須全身骨節全部鬆鬆拔開,才能節節貫穿,所謂“寧讓筋長一寸,不讓肉厚三分”“一寸長一寸強”。

節節拔開,才能為發力打好基礎,有人練了多年太極都不能很順遂的發力,就是因為沒有練出抻筋拔骨的功夫。全身骨節拔開,感覺全身充脹,像有無窮的力量。太極拳要不但能化,也要能打,練出抻筋拔骨的“金剛力”,再練下去就是暗勁、透勁。那時候還有誰會懷疑太極拳的技擊能力?

抻筋拔骨是換勁的前提,練了一段時間後,會覺得渾身筋骨,尤其是腰背胯等部位的骨節有些痠痛。適當注意休息。

抻筋拔骨也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謂”一個階段,一層境界”。 我感覺在練拳時,筋骨拉抻的過程是沒有極限的,當然這和“軟功”是不同的,太極拳的筋骨拉抻是整體協同的拉抻感覺。

如果大家觀察仔細會發現,一些前輩的圖片錄影,練拳時立掌就是規行矩步的立掌,勾手就是規行矩步的勾手,現在有些練拳的人說立掌會使前臂緊張,不利於放鬆。前些天遇見以為70多的老練家子,自稱是“某某”名家(暫不透露,以免誤會)的徒弟,觀其練拳,倒也有模有樣。只是掌如“C”形,身姿不夠挺拔,沒有“身形腰頂”,向其請教推手,竟然是所謂“凌空勁”“幾米外發功”,不禁大呼上當。由此可見,這就是不重視抻筋拔骨的後果。也是未得真傳,未下苦功,可以,一念之間,對錯分明啊,練得方向不對,絕對練不出真功夫。現在我練拳時,立掌儘量規矩,並不覺得前臂緊張,不抻筋永遠不能真放鬆。

我覺得抻筋拔骨的練法,是太極拳的“武練法”姑且這麼叫吧。 現在,多數練習者,求松,變成懈,骨節閉合,還專注於“氣”“神”“空”,等高境界,這就姑且叫“文練法”吧,健健身可以,推推手也可,技擊卻不行,群戰就更不行了。

經常看到有人把太極拳比作“水”,我倒覺得太極拳像“油”。水有透性,粘性就很差,水可衝擊,但易散。油則不同,既有透性,又有粘性,沾上你就甩不掉。豈不正是太極拳的要求。

1〉其實,能抻筋拔骨則練拳時“全身如一條大龍”,以前看老師練拳常感覺老師的拳有“龍蛇之象”,老師與人推手也常常是雙臂猶如龍蛇,把人纏的不能動,不能進,不能退,任其擺佈。老師常說“要骨頭能翻,骨頭能鑽"。

2〉松有助於抻筋拔骨(注意深筋拔骨不是肌肉筋骨鬆弛),而抻筋拔骨做好了才能真正的松。

3〉拔筋蹬骨簡單點講,就是在不用拙力,用氣血,也就是內勁,順四肢頭和屁股六個方向向外拉伸,拔筋骨都拉開,這個簡短主要是出現關節痠疼,肋骨,鎖骨等一些活動部大的骨頭會經常響,在感覺到全身非常靈活,空虛的時候,就需要進入下個階段就是搓骨揉筋。

在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內勁來搓揉筋骨,這個階段有個明顯的感覺,好像骨肉分離,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全身所有的地方會有特別酸困疼的感覺。也就是所謂的筋骨要松,皮毛要攻的意思,太極拳到這個程度,就算入門了。

4〉換勁階段有較為明顯的特徵,容易感知。首先在換勁前一段日子會明顯感到全身乏力,如極度飢餓疲倦狀,軀體綿軟,一般一套拳架不能走完就會四肢痠麻兩股戰慄;其次,換勁有明顯的臨界點,至少有兩天在走拳架時會感覺到雙掌中如有萬千針刺從掌上往外透射,如輕微的電流刺激,麻、癢、痛;其三,過了臨界點後,一種完全與常力背道而馳的勁力日益滋長,掌指末梢開始明顯感覺到飽滿的氣血貫注,骨骼松得越開勁力越強,多練一時都有進益,感覺都有差異,功力隨著骨骼的鬆開程度而深化,慢慢懂得螺旋環繞糾纏的真義,各大關節逐漸能節節貫串;其四,此後拳架套路的作用退居其次,在符合太極原理的範疇內舉手投足皆可鬆開練功,外在有形圈可逐漸縮小至無形,內在無形圈逐漸加大至有形,當積蓄到一定程度,開勢則如拉開強力彈簧,合勢則如百川匯流,指掌運轉如小棍撥水,簌簌晃動。換勁時間最短的大約10個月,最遲的大約三年。

分類: 健身
時間: 2021-09-15

相關文章

怎樣做到練武又練功?真傳內家拳在行拳走架中抻筋拔骨易筋洗髓

怎樣做到練武又練功?真傳內家拳在行拳走架中抻筋拔骨易筋洗髓
本文系阿福原創,如轉載或引用請註明:"作者:阿福太極.(微信公眾號:阿福太極)".以免被追究法律責任. 人類的發力方式雖然有很多種,但最基本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即推,拉,旋. 我們學 ...

緩解心臟疼痛、調理痛經:抻筋拔骨拉開任督二脈法

緩解心臟疼痛、調理痛經:抻筋拔骨拉開任督二脈法
"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 我在很多年前曾經治療過我的一個師弟.他在練拳的時候,沒有掌握竅 ...

真傳內功太極與太極操的區別
真傳內功太極與太極操的區別 從普通太極拳練習者,內功練習者,丹道修煉者三個層面去分析. 一.普通大眾太極愛好者練習太極的現狀,是形成太極操的主體. 因為太極拳的產生是道家丹道修煉的動功,功理和功法都是 ...

不練直角肩,反而擁有了直角肩

不練直角肩,反而擁有了直角肩
直角肩,是當前小姐姐們熱捧的一個體態特徵. 小姐姐們喊著要直角肩,實際上並不是真的要一個"直角"的肩膀.畢竟,正常人的身體結構,除非天賦異稟,不可能有一個直角的肩膀. 但我們可以不 ...

紀實文學:那些年,我們一起練拳系列 6
京武功夫如是說: 好像練過傳武的人都是能把自己胯部運轉活動起來,旋轉成一個平面的八字. 我見過師父可以,還有一個練少林地功拳的拳友. 今天象形取意給大家分享的是形意拳三體式的"推山按虎&qu ...

八段錦-現代養生體操(教學)

八段錦-現代養生體操(教學)
一)口訣 雙手託天理三焦, 左右開弓似射鵰. 調理脾胃臂單舉, 五勞七傷往後瞧. 搖頭擺尾去心火, 兩手攀足固腎腰. 攢拳怒目增力氣, 背後七顛百病消. (二)練法 1.雙手託天理三焦:自然站立,兩足 ...

形意拳功力訓練精要(修改)
有一段時日沒有寫東西了,主要是工作挺忙的,閒暇時間確實不多.但練功一直儘量堅持.對於上班族而言,堅持練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堅持下來,就會有收穫. 一直不斷練習老師教的東西,又經過3個月時間,功力有明 ...

八部金剛功階段感受,下一步怎麼辦?
撿起八部金剛功,幾乎每天習練,現在改為早晨進行習練以後,上火問題基本解決,但是問題是撐筋拔骨,身體舒展的問題沒有解決.畢竟現代人電腦前工作多,玩手機多.我就中午練國體版八段錦和易筋經,這兩個都是幾年的 ...

太極拳入門與進階之第八階段 以神意行拳

太極拳入門與進階之第八階段 以神意行拳
本文系阿福原創,如轉載或引用請註明:"作者:阿福太極.(微信公眾號:阿福太極)".以免被追究法律責任. 太極拳入門與進階的一個基礎+八個階段,今天終於進入到最後一個階段了.拖了很長 ...

練出了真功夫的感覺

練出了真功夫的感覺
(一)筋骨齊鳴 "筋骨齊鳴"在傳統武術當中是"撐筋拔骨"的表現,也是拳術練習的入門.這種現象的產生,可以作為勁力發放是否正確的一個標誌.聲音的產生是因為關節腔閉 ...

體悟太極拳:圓襠

體悟太極拳:圓襠
圓襠是太極拳行拳走架過程中襠撐圓的狀態,不能夾成"人"字形尖襠.圓襠既是太極拳重要要領之一,也是太極拳基礎要領,更是太極拳入門的核心要領,我們不能因為襠是人體隱秘部位而忽視圓襠功法 ...

站樁到底是為了練什麼?

站樁到底是為了練什麼?
站樁在傳統武術中佔著很重要的位置,也很神奇.神秘,那麼站它起什麼作用呢?它到底是練什麼東西?為什麼同樣的樁法,就有的人能練出功夫,有的人站了好多年也沒什麼效果呢? 有的人說,站樁是靜態中煅練肌肉,這話 ...

技擊樁怎樣站
好久沒來寫東西了,今天發一篇關於技擊樁的站法,只是自己個人的一些心得而已. 先說樁照,網上有各式各樣的,統一的認識是薛顛的樁照最好,好在哪裡?好在重心沉在下面. 這就是站出松沉勁的表現,站各種樁看上去 ...

國寶級鳴遠筋紋傳器,你見過嗎?

國寶級鳴遠筋紋傳器,你見過嗎?
筋紋與筋紋之間的形體處理大致有三種: 一種是菱花式壺,壺身橫向斷面近似菱花銅鏡的外形輪廓: 第二種如菊花或瓜類的紋樣,筋線與筋線之間是凸出的圓條狀: 第三種則是第二種的變形,筋紋與筋紋之間呈凹進的圓條 ...

進入秋季,保護頸椎,牢記這4個方法,或能遠離頸椎病的困擾

進入秋季,保護頸椎,牢記這4個方法,或能遠離頸椎病的困擾
頸椎病指的是頸椎部位出現退行性病變,從而產生的一系列臨床綜合徵. 一旦患病,患者的肩頸和上肢部位就會反覆出現疼痛.僵硬現象. 甚至會導致椎動脈受到壓迫,從而出現一系列腦供血不足現象,對健康危害非常大. ...

看看這篇文章,“功勁重組”,給你不一樣的思路

看看這篇文章,“功勁重組”,給你不一樣的思路
月光彩虹,遙掛天際.悟到個勁,高興了,說也有,笑也有.遇到瓶頸,耐不住性子,就看不到出路.平靜是法門,安穩是道場.練拳,就怕動情緒.急了,煩了,惱了,都有礙智慧.練拳也是養性,性子沒稜角,勁會越盤越潤 ...

這些勁都是精髓,“一點領,周身墜”,深入瞭解一下

這些勁都是精髓,“一點領,周身墜”,深入瞭解一下
寶鏡雙面照,在世兩為人.命門催,胸前開,做個反弓式.丹田抱,後背擴,換個正弓式.為何提吸會陰?為了虛靈頂勁.什麼是拳法?一個成全一個.腳未動,胯先沉.丹田縮,襠下靈.心裡犯狠,越練越堵.敢於放開,尋筋 ...

“熟地+人參”VS“熟地+黃芪”,有什麼異同點?

“熟地+人參”VS“熟地+黃芪”,有什麼異同點?
熟地黃+人參 二藥為氣血雙補的常用配伍. 熟地黃味甘性微溫,長於補血滋陰,填精益髓:人參味甘微苦,性平,歸肺.脾.心經,能大補元氣,補脾益肺. <本草從新>曰:"(人參)大補元氣 ...

孩子駝背、高低肩,當心是脊柱側彎

孩子駝背、高低肩,當心是脊柱側彎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 (記者 孫駿 通訊員 王亞飛 楊晶 王凝嫣)中醫推拿治療脊柱側彎的優點是推拿中醫師可以利用中醫整脊手法的優勢,靈活運用相應的手法對側彎伴旋轉的脊柱進行干預調整,是兒童脊柱側彎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