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是收集聲音的器官,眼睛可以閉上,耳朵卻不能,而且正在被越來越多的
噪聲困擾,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的體驗?睡覺的時候,被沖水馬桶的聲音吵醒後,馬路上的汽車噪聲,風雨聲都變得格外清晰,在昏昏欲睡之際,又被愛人的呼嚕聲吵得難以入眠。最糟糕的一次,我住在麗江的民宿,三更半夜被隔壁的“雞叫”聲吵到抓狂。
每當出入公共場所:公交、地鐵、高鐵、飛機等,我都會不自覺的戴上耳機,其實並不需要什麼BGM,只是不想被噪聲打擾,我需要的是一個安靜的環境,正如我在戶外穿越的時候,是不戴耳機的。如果你住在集體宿舍,無論是睡覺,還是學習,噪聲猶如牢籠,讓人無法逃離……,噪聲令人煩躁,焦慮。
長時間暴露在較高分貝的噪聲中,會損傷聽力,而且是不可逆的。耳朵的自我防護力為零,在生活中碰到像鞭炮聲,喇叭聲,雷聲等,我們會不自覺的捂住耳朵,在工業和軍工領域,通常使用耳罩或耳塞來替代捂住耳朵的雙手,效果雖然參差不齊,但是都做不到聽不到任何聲音的效果,聲音的原理是物體振動產生聲波,並透過介質,如空氣,水,物體等傳播,在真空中聲音是無法傳播的。因此,無論是雙手捂住耳朵,還是把頭蒙在被子裡,或是佩戴耳罩,耳帽,只能降低聲音,卻無法消除近距離正常說話的聲音,遮蔽效果取決於外界噪聲的大小,可以把人體也看做是聲音傳播的介質,那些誇大效果的產品不足為信。
傳統的耳塞或耳罩,屬於勞保用品範疇,更多的是聽力防護,而佩戴舒適度,可持續性,外形等都不適合一般生活場景。
我們先說一下泡棉耳塞,使用前需要揉搓變細,再提起耳廓,把泡棉塞入耳道,再按壓30秒左右等待其膨脹定型,這個過程聽上去太過複雜。我多年前購買過泡棉耳塞給年邁的父母,在老家的時候,他們分房睡,在我家老兩口共處一室,呼嚕聲相互干擾,睡眠質量很差,即便如此,在嘗試數次泡棉耳塞之後,也不得不放棄,最終的解決方案是,兩個人抵足而眠,拉開了距離,一個人先睡,問題得以解決。
再說說矽膠耳塞,不管外形如何變化,起作用的始終是與耳道結合的部分,每個人的耳道形狀都有差異,同一個人的左右耳在尺寸和形態上也有差異,我比較推薦兩層或三層耳帽的耳塞,硬度在30~50°之間,越軟越好。矽膠耳塞一般是堵死的,有憋悶感。
EH-01降噪耳環,配有形態各異的耳帽,不同尺寸,讓使用者自主選擇。在耳環導管部分設計了獨立的聲學腔體,耳道與體外相通,中間用消音棉過濾,在阻擋噪聲的同時,具有一定的透氣性,平衡耳內外壓差,以提高長時間佩戴的舒適度。柔軟親膚的耳環,像一個把手,方便佩戴。EH-01降噪耳環的降噪效果,與瑞典進口的國際品牌的矽膠耳塞類似,在佩戴舒適度及體驗感上略勝一籌。
體驗記錄:
降噪耳環並不神奇,戴上之後,捂著耳朵,蒙著被子能聽到的聲音,還是能聽到,不過大的聲音會減小,小的聲音會消失,以下是部分使用者的真實體驗:
1.我有幾次半夜刷抖音,懶得拿耳機,於是把聲音調到最低,老婆還是被吵醒了,讓她戴上耳環試了一下,真的聽不到了。
2.前幾天父母來家裡住,父親每天早上三四點就會起床,再怎麼小心翼翼,老婆都會被吵醒,她戴上耳環睡覺的那天,一直安睡到早上六點二十鬧鐘響起。
3.我昨天參加ICBE展會論壇,為了看清楚PPT,坐到了前面,音響巨大的聲音讓我感覺耳膜有些受不了,於是戴上耳環,能聽得清楚論壇的分享內容,音響和環境噪音降低了不少,人也感到了輕鬆。
4.我戴著耳環(軟膠未量產)入睡,有兩天錯過了鬧鐘,直到被老婆叫醒,以前從未有過。
5.Sam在辦公室的行軍床上午睡,聽不到窗外的蟬叫聲。
6.Rocky在家裡的沙發上午睡,兩個孩子一直在身邊玩耍,卻沒有被打擾……
最後談一下入耳式耳機,耳帽有一定的被動降噪效果,部分高階耳機具有ANC主動降噪功能,ANC的工作原理是先透過麥克風拾取環境音,再透過晶片運算後,最後由揚聲器發出相位相反,振幅相同的聲波與之相抵,以達到降噪目的。ANC降噪耳機確實有著不錯的效果,是公交出行的首選。不過,不太適合長時間佩戴,首先是續航問題,其次,啟動主動降噪時會改變耳內外壓差,造成失重感,令人不適,類似飛機起飛降落時的感受。入耳式有線耳機或TWS耳機,雖然不算重,但是對耳朵而言也是不小的負擔,耳機主體或耳柄的存在,比耳塞更強的異物感制約了長時間佩戴的可能性。耳機更加註重音質,一般採用單層耳帽,分大,中,小三個尺寸,硬度,形狀,充電盒儲存等硬體條件都不適合長時間佩戴,畢竟長時間使用耳機,對聽力也有一定的傷害,特別是聲音較大的時候。如果習慣戴著耳機聽音樂入睡,會導致聽力衰減,嚴重的會失聰。
不論什麼材質的耳塞,有異物感都不可避免,只能是與噪聲兩害相權取其輕,至於戴什麼耳塞比較舒服?不戴最舒服!不要被眼花繚亂的概念所迷惑,選擇讓自己感到舒服的產品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