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平時學歷史,看歷史劇的時候,經常就會看到《宰相劉羅鍋》,還有諸如“大漢丞相”的稱謂。其實一般我們是不太會在意這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的,甚至潛意識就認為這倆是一樣的,但是事實並不是如此。
丞相和宰相併不是一樣的,雖然兩個都有“相”這個字,但是甚至這兩個的本質都不一樣,那現在我們就來看看他們倆究竟哪裡不一樣吧。
輔佐君王為丞相
咱們先來說丞相。要說丞相,就要先解釋一下“相國”。“相”就是省察的意思,那“相國”就是省察國家,監督國家的人,也就是代替皇帝去視察國家的人,地位是非常高的。
丞相里面的“丞”是輔佐的意思,那麼“丞相”就是輔佐相國的人,是相國的左右手,地位就比相國低那麼一點兒。
而剛開始的相國也不叫相國,相國的本名叫“相邦”。呂不韋可以說是有名的相邦了,後來漢承秦制,但在沿用相邦的稱呼上犯了難。
因為西漢的時候,相邦的“邦”字和漢高祖劉邦的“邦”撞了,所以被改名成了相國,可是到了西漢之後,大家都開始慢慢淡忘相國這個稱呼,直接把輔佐君王的叫做丞相。
那麼都有誰當過丞相呢?突然這麼一問,大家腦子裡可能沒什麼人選,可是我要說是曹操,大家就有些驚訝了,曹操也是丞相?是的,不僅曹操,當時的諸葛亮也是丞相。
當時的曹操被稱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外人看來,他是在漢獻帝一人之下,可是實際上他操控著漢獻帝,也就是說,當時的曹操掌控著極大的權利,甚至生殺大權都在他手裡。
劉備當時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當時的諸葛亮只有二十七歲,出來後一直盡心盡力輔佐劉備。
終於,劉備在六十一歲的時候稱帝,封了諸葛亮為丞相,劉備去世之後,告誡兒子要聽諸葛亮的話,而劉備自己也給了諸葛亮很大的權利,基本上當時的政事都要過諸葛亮的眼,可見其權利之大。
丞相也是宰相
咱們再來說說宰相,眾所周知在春秋時期就有宰相了,管仲則是宰相第一人。
到了戰國時期,宰相這一職位在各個諸侯國都被建立了起來。到了秦國時期,還設立了左右丞相。
古代朝代更替,宰相制度也一直在不斷變化,而宰相的名稱也跟隨著一直在變化,究其原因,都是皇權和相權的鬥爭。
一直到明朝,胡惟庸成了最後一個丞相,他憑藉著丞相的地位,拉攏淮西集團,總想著法不責眾。
後來胡惟庸竟然在院子裡藏下兵器和士兵要殺害皇帝,不料計謀沒有成功。朱元璋本就覺得他居心不良,這下抓到了證據,下令把胡惟庸處死。
畢竟造反從來都是有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朱元璋令自己的拱衛司私下排查,累計查出3萬多牽涉其中的官員。就連老臣李善長都被牽涉其中,朱元璋這次真的殺紅了眼。
也是在這件事之後,朱元璋覺得丞相會威脅到自己的皇位,於是廢掉了中書省,也沒有再設立過呈丞相職位。
宰相丞相也易區分
那麼要怎麼來區分丞相宰相呢?
宰相跟丞相和相國都不一樣,他們最本質的區別,就是宰相是個通稱,也就是俗稱,指的是能夠輔佐君主,掌管最高權力官員的一種統稱。
而丞相和相國都是實打實的官職,當時的人把輔佐君王的,無論是哪一個朝代的,都叫做宰相。
所以有了那句,丞相一定都是宰相,但是宰相併不一定都是丞相,宰相也並不只有一個人,無論是參政議事的,還是參知政事的,都能被叫做宰相。
宰相很廣的範圍,也讓我們更容易去區分丞相和宰相,最後,無論是哪一種稱呼或者官職,又或者他們怎麼去變,都是中國不斷向前發展的證據。
後記
歷史從來都不僅僅是過去的事,簡單的一個職位僅僅差別一個字,就有著天壤之別。除了丞相和宰相這對“相”之外,類似的還有“知縣”和“縣令”的區別。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文化確實濃厚,表面上一個字的區別,背後就有一個龐大的背後故事,我反正是真的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