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上講,年四十,陰氣自半也。意思是四十歲以後,我們的身體狀況就開始走下坡路,容易出現各種體虛症狀。
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是哪一種體虛呢?這裡有4個關鍵詞,可以幫我們自測,但要是情況嚴重,還是需要尋求醫生幫助。
主要是乏力氣短、自汗,活動後加重。如果乏力加食慾不振,多為脾氣虛;乏力加腰膝痠軟,可能是腎氣虛;乏力加心慌氣短,可能是心氣虛。
山藥、蓮子、茯苓、人參等食材,可以補中益氣。但感冒時不應補氣,高血壓患者也要慎用人參,沒有症狀時無需進補。
2血虛關鍵詞:面色蒼白
面色蒼白加心慌、心悸和失眠,多是心血虛;面色蒼白加上脅肋痛、手指無力、指甲容易斷裂,可能是肝血虛。
當歸、白芍、阿膠、三七、紅花等都是養血的藥,可以適量加入到日常飲食當中,不過服用的方法還需要醫師指導。
3陰虛關鍵詞:五心煩熱
主要是周身燥熱,在晚上會加重。五心煩熱加上心悸,一般是心陰虛;加上脅肋痛,可能是肝陰虛;加上腰膝痠軟,可能是腎陰虛;加上口乾舌燥、乾咳無痰,則通常是肺陰虛。
不同型別的陰虛症狀,可以服用不同成分的六味地黃丸,有滋陰除熱的功效。
4陽虛關鍵詞:畏寒
畏寒加上腹瀉、消化不良,可能是脾陽虛;加上腰膝痠軟,可能是腎陽虛;畏寒加心悸怔忡,多半是心陽虛。雖然陽虛在不同的臟腑有不同表現,但是一定有畏寒這個共同的核心症狀。
附子、肉桂、乾薑、鹿茸等都是溫熱的藥材,可以適當食用,但陰虛體質不能吃補陽的藥,比如感冒患者、高血壓患者或甲亢患者。
今日小結
人過了40歲,身體素質往往開始走下坡路,如果不注意保養,很容易留下慢性病的隱患。針對不同的虛症,對症調養是關鍵。
資料來源據我是大醫生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