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轉型升級死,絕不因循守舊活”,這是廣聯達董事長刁志中振聾發聵的一句話。某種程度上,這代表了不少正在探索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家的真實心聲。
一場巨大的變革正在進行中:“數字化”“數字中國”被列為“十四五”規劃的核心之一,數字經濟席捲各行各業,新一輪的商業馬拉松槍聲已響起。無形的革新重塑著商業大環境,也賦予了我們豐富的想象空間。不論是數字化,還是數智化,成為疫情之後幾乎每家企業不得不做的必答題,也帶給企業家諸多困惑:企業是否一定要數字化轉型?究竟如何數字化轉型?難點和坑又是什麼?
本專題試圖拋磚引玉,展現數字化大潮中的一個剪影。我們特別邀請到行業專家安筱鵬,詳解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問題。我們更期待蓬勃湧現出優秀的管理樣本,有機會向世界輸出中國式的管理理念與聲音。
(注:本文原標題《一文講透數字化的8個關鍵問題》,節選自正和島《決策參考》四月刊。)
作 者:安筱鵬 阿里研究院副院長
轉型的邏輯起點
今天人們講智慧製造、工業4.0、工業網際網路等一系列概念,講數字化轉型,首先需要思考的問題是:轉型的邏輯起點是什麼?
智慧是一個主體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做出反應的能力,這個主體可以是一個人、機器、裝置、組織、企業等。工業4.0、智慧製造等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面對競爭環境和客戶需求的變化,企業如何適應?如何跟上?如何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這就是數字化轉型的邏輯起點。
在過去,消費者追求的更多是價效比、產品功能、耐用性等功能訴求;今天,年輕的消費者不僅僅關注功能性訴求,而且關注內容、服務、參與度、社交體驗、分享與交流等體驗訴求。消費者的需求已變化,我們的供給能否跟上消費者需求的變化?
應對需求的快速變化,是疫情帶給我們的挑戰,也是數字化轉型必須解決的基本問題。未來十年,企業面臨的重大挑戰是如何面對消費者主權的崛起。一百多年前,福特說:“不管消費者需要什麼,我生產的汽車都是黑色。”2019年,“雙11看中國”活動過程中,歐萊雅中國總裁說:“22年前進入中國時,美妝行業是千人一面,現在是一人千面。”這就是我們今天面對的市場客戶需求發生的變化:個性化、場景化、實時化、互動化、內容化。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及其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去滿足海量的、碎片化的、實時的、多場景的客戶需求。
數字化轉型的本質
業界關於企業數字化轉型有很多新的概念。有些時候新概念太多,也造成了“新概念霧霾”。我們需要一個“霧霾淨化器”;我們需要一個望遠鏡,能看到數字化轉型的全域性;我們需要一個顯微鏡,能看到數字化轉型的細節;我們也需要一個CT機,能看到數字化轉型的本質。
對於企業家而言,面對疫情需要解決的問題和數字化轉型要解決的問題,本質是一個問題,即企業如何面對不確定性。
只有深刻認識不確定性,才能深刻理解數字化轉型的本質。不確定性源於資訊約束條件下人們有限的認知能力,應對不確定性,是人類永恆的挑戰。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是,在資料+演算法定義的世界中,以資料的自動流動化解複雜系統的不確定性,最佳化資源配置效率,構建企業新型競爭優勢。
關於企業數字化轉型,美國和德國都有“新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新概念。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提出智慧製造,認為智慧製造解決三個基本問題:差異性更大的定製化服務,更小的生產批次,不可預知的供應鏈變更和中斷。這三個問題歸結為一個問題,即一個企業如何面對不確定性,並做出實時響應。
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提出了工業4.0的概念,認為工業4.0的邏輯起點是適應競爭環境的快速變化。數字化轉型的初心就是如何應對變化,市場變了、使用者變了、產品變了、技術變了,企業如何適應市場+使用者+產品+技術的快速變化。
這次疫情是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程序的一次檢閱,應對疫情和數字化轉型本質上是解決同一個問題:企業如何在不確定性的世界中進行決策。疫情期間,良品鋪子、紅蜻蜓、林清軒等企業家們在逆境中找到突破口,體現了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要素,即意識+平臺+工具+組織。
企業要有數字化轉型的意識,要樹立以消費者運營為核心的理念,樹立全渠道營銷、線上線下融合、數字驅動等新理念;企業能夠有效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在於業務雲化,在於搭建了資料中臺、業務中臺;企業還要有釘釘這樣的數字化工具;需要實現組織線上、協同線上,需要營造自組織湧現的機制。
一個所有組織都要思考的問題
面對不確定性,面對數字化轉型,所有的組織都要思考一個問題:如何從工業時代的組織向數字時代的組織切換?
很多時候面對一個不斷變化的市場,企業按照原有的工作方式、思維方式操作,可能沒什麼錯,但是在一個高度不確定性的環境中,失誤將不可避免。基於確定性的組織行為慣性,是造成突發事件應對失誤的元兇。網際網路競爭策略中有一個關鍵:高頻打低頻。一個組織的常態與突發應對的區別在於:常態化的低頻決策機制適應不了突發事件中的高頻決策需求。
如何構建一個組織的高頻、多中心、短鏈路決策機制,是一個組織從工業時代向數字時代切換的必由之路。
數字經濟時代如何重建新的組織細胞?新組織湧現的背後是價值觀導向和利益導向,正如張勇(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執行長)所說,絕大多數協同問題都不是態度問題,而是生產關係沒設計到位;要在一個扭曲生產環境下希望大家一起合作,本身就違反人性。
重新思考數字化轉型的動力
2003年,《哈佛商業評論》前主編尼格拉斯·卡爾在美國掀起一場大爭論。這場爭論的核心問題是IT技術對於提升企業競爭力到底有沒有用?這個問題每隔幾年就會冒出來。面對全球數字化基礎設施的重構,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數字化轉型的動力。
我們看到資料中臺、業務中臺、微服務元件、工業APP等背後,是我們認識數字化轉型的起點——首先是認知轉型。我們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制度重於技術”,但最重要的是認知和理念。其次,我們今天對數字化轉型認知的區別不是願不願意擁抱變化,而是以多快的速度,以何種方式擁抱變化。我們是不是有長期思維,是不是相信年輕人,是不是有推動文化變革的決心?再者,數字化轉型是一場邊緣革命,對於一個企業來說不在於做了什麼,重要的是比競爭對手多做了什麼、客戶真正感受到了什麼、構築了什麼樣的新型能力。
過去,在涉及數字化轉型的動力時,企業家們的思考角度是:數字化轉型的投入產出比有多高?有沒有風險?有多少風險?如果數字化專案的風險太高或產業不確定,就放緩投資的步伐。
我們今天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問題:如果不轉型,損失是什麼?缺失數字化戰略時,風險是確定的,可以概括成以下五個方面:市場失焦、營銷失語、管理失衡、系統失靈、增長失速。
數字化轉型的基本矛盾
企業家們在推動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面臨各種困惑和挑戰。
美國哈佛大學組織的調研認為數字化挑戰是遺留系統(52%)、資訊/資料孤島(51%)、IT與業務線之間的合作不足(49%)、風險厭惡文化(47%)、變更管理能力(46%)、缺乏數字化的企業願景(39%)、缺乏人才/技能(38%)、預算不足(37%)、網路安全(34%)等。德國提出工業4.0,核心問題是三個整合(橫向整合、縱向整合、端到端整合)。而中國政府提出兩化(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核心挑戰是如何從單向應用。問題是,這些挑戰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們面臨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把這個問題拋給數字化轉型:什麼是數字化轉型的基本矛盾?我們認為是企業全域性最佳化的需求和碎片化供給之間的矛盾。企業數字化投入和收益之間不是一個平行線,數字化投入只有超越了整合的某個臨界點之後,收入才會呈現指數化增長。
《第五項修煉》說過一句話:“今天問題的產生,源自於昨天的解決方案。”回顧過去60年IT的發展史,可以看到它就是一個碎片化的供給史,這些解決方案都是為了解決一個點的問題。但是今天我們不僅僅需要點、線、面,還需要一個生態,這是我們今天在數字化轉型中所面臨的一個問題。
從企業數字化到數智化轉型
數字化轉型不是一個新課題。從技術長週期的視角來看企業轉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從數字化轉型階段到數智化轉型階段。數字化是一個業務資料化的過程,中國企業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經歷了傳統軟體安裝期和消費者線上化兩個階段。當前,企業正進入數智化轉型新階段,基礎設施雲化、中臺化、移動化推動企業從業務資料化向資料業務化轉型,從單輪驅動向雙輪驅動轉型,並最終實現全鏈路數智化。
階段一:IT化階段
關鍵詞:安裝
企業透過安裝辦公自動化(OA)、企業資源管理(ERP)、供應鏈管理(SCM)、客戶關係管理(CRM)等各類資訊化軟體,構建單點業務環節資訊系統,全面最佳化企業的研發、生產、經營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為進一步深入開展數字化轉型打下堅實基礎。
階段二:線上化階段
關鍵詞:線上
網際網路普及對於商業世界帶來的革命性變化,意味著商業系統進入了新時代——線上時代,商業世界實現大尺度、多場景業務閉環最佳化。伴隨著3G、4G、5G等移動網際網路及物聯網技術的迭代,電子商務、社交網路、移動支付、網路約車等新業務湧現,推動著消費者線上,以及店鋪、商品、組織、管理、服務的線上化。
階段三:雲端化階段
關鍵詞:重構
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5G、數字孿生等為代表的智慧技術群落正在構建新商業基礎設施,未來5~10年將是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的“安裝”和服務交付期。IT基礎設施及企業應用軟體加速雲化,一批雲原生技術持續湧現。資料中臺、業務中臺、AIoT中臺建設步伐加快,消除資料孤島並促進資料業務化,推動企業內部資源與能力共享。
階段四:雙輪驅動階段
關鍵詞:運營
伴隨著企業傳統IT基礎設施雲端化、AIoT化、中臺化、移動化,企業不斷打通線上與線下、內部與外部、消費端與供給端資料,基於消費端資料運營,以消費端資料智慧重構供給端的品牌、營銷、研發、渠道、製造等供給體系和價值鏈體系,構建人、貨、場全要素運營體系。
階段五:全鏈路數字化階段
關鍵詞:創新
以消費者運營為核心,實現消費端與供給端全要素、全場景、全生命週期的資料智慧,建立企業智慧運營和決策體系,持續推動企業產品創新、業務創新、組織創新,構建強大的新競爭優勢。簡言之,如果說企業數字化轉型是基於IT技術、架構和PC端,那麼企業數智化轉型則是基於DT技術、架構和移動端。數字化的核心是業務資料化,數智化的核心則是資料業務化。從數字化到數智化是一次新型數字商業基礎設施的重構、遷移和切換,是以消費者運營為核心的數字商業生態重構。
數字化的終極版圖
可以設想一下,未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後,資訊通訊技術的發展趨勢是什麼?或者我們思考一個問題:數字化的終極版圖是什麼?從未來看現在,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物聯網、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工業軟體等技術,都是未來數字化終極版圖的一個碎片,ICT技術發展及應用的過程,就是我們不斷把這個碎片化的模組拼成一幅完整版圖的過程,我們都是拼圖人。
10年前,馬斯克發表了一篇文章:Why the US Can Beat China: The Facts about SpaceX Costs。今天,馬斯克的SpaceX將火箭每公斤的發射成本降到了20年前的1/7。今天,飛機、高鐵、汽車、坦克等複雜裝備的研製週期相當於20年前的一半,這是因為人類社會認識客觀世界的方法論已從“觀察+抽象+數學”的理論推理、“假設+實驗+歸納”的實驗驗證,走向基於數字孿生的“模擬擇優”。
未來的世界是數字孿生世界,就是在位元的汪洋中重構原子的執行軌道,這將驅動賽博空間的數字孿生無限逼近真實物理空間,基於“物理實體+數字孿生”的資源最佳化配置將成為數字經濟的基本形態。
數字孿生世界的意義在於,在位元的世界中構建物質世界的執行框架和體系,構建人類社會大規模協作新體系。這一程序將從原子、器件、整機、建築、城市到地球,從基因、細胞、器官、人體到生物世界,從數字孿生的心臟、數字孿生的飛機、數字孿生的建築到數字孿生的城市。我們都走在構造數字孿生世界的大道上,數字孿生將把企業帶上向零成本試錯之路。
企業思維的三個轉變
面對數字化轉型大變革,企業如何轉型?企業思維需要實現三個轉變:
1. 以不變應萬變,到以持續最佳化的策略應對各種不確定性。企業需要以資料+演算法的策略應對不確定性,需要摒棄冗餘思維、靜態思維,走向精準思維、動態思維。
2. 以增量革命構建新型能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就是要把軟體、裝置、流程最佳化、管理變革最終都轉化為企業的新型能力。這是數字化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
3. 從產品製造商到客戶運營商,製造企業應成為一個工業產品提供者,透過產品與客戶建立一種“強關係”,能成為24小時線上,瞭解、預測、滿足客戶需求的“客戶運營商”。
今天,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數字化轉型不是因為喜歡變化,而是不得不做的一場轉型。數字經濟時代,企業家們要做的是對於新事物不排斥、不盲從,主動擁抱數字化新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