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是全球生物圈中最重要的一環。其不僅具有製造氧氣、淨化空氣、過濾空氣中塵埃的能力之外,還可以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可以說森林的存在為諸多生物創造了舒適的生活圈。
但人類的發展,因為最初需要依靠消耗自然資源,進行科技發展,在這漫長的時間裡,對森林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人類的過度開墾、汙水排入河流、有害氣體排放導致森林火災頻發,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甚至出現沙塵暴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對此,人類開始著重治理生態壞境,發展可持續新能源,將治理生態環境作為首要任務。
在人類的一番努力之後,如今取得了豐碩成果。早前美科學家透過衛星探測,發現地球正在“變綠”,且綠化速率不慢。其中,中國為世界綠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緊隨其後的便是印度。但美國科學家從客觀的角度發現,印度的綠化治理方法與中國相差很多,並表示對印度綠化的整體現象非常擔憂。
綠化的意義
首先和大家講解一下綠化的意義。
綠化是指種植花草樹木,從而防止風沙和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的發生,進而使得環境變得更加優美,產出更多新鮮空氣,保證人類的生活質量。
除此之外,它還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例如我們在疲憊時,躺在草坪上,感受著自然帶來的新鮮空氣,它能將我們身上附帶壓力和消極情緒一掃而空。
綠化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道路兩旁的行道樹,公園中的花朵,這些綠色植物在城市中,增添了不少色彩。如果我們城市只存在高樓大廈,卻沒有一點植物,那會有多麼的可怕。所以,綠化存在著重要意義。
關於綠化的實際意義,首先其可以補充空氣中的氧氣。綠色植物會在白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從而釋放出氧氣。
而由於人類建造的工廠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硫,不僅會對大氣層造成破壞,也會威脅人的生命,而且氧氣是我們生存的基本條件。所以,實施綠化方案,一方面是保證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不被破壞;另一方面是確保我們人類的生存。
其次,綠化可以改善城市衛生條件和有效防止自然災害的發生。綠色植物不僅可以產出氧氣,還可以吸收有毒氣體,從而提高空氣質量。
先從內部來講,在城市中我們會發現,越接近垃圾廢品地區和工業地區時,空氣質量會有明顯下降。因為在區域性空間中,會出現大量的有害氣體,讓人無法長久佇立於此,甚至有些人的身體還會出現不良反應,如咳嗽和心情煩躁等現象。
反之,越靠近綠色植被多的地方,我們會發現,環境質量明顯提高,存在髒亂差等現象也明顯減少。
接下來是外部因素,在自然生態環境中,由於氣候、板塊運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會出現沙塵暴和洪水等自然災害,而森林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災害的發生。
如果我們只開採自然資源,不進行修補,最終會造成災害頻發,導致經濟大幅度下降,人民的生活無法得到保障。
最後是能夠提高經濟效益,促進精神文明的發展。隨時代的發展,人類的生活發生變化。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群不再滿足於基本的生存需求,而是進入到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
所以,人們開始在城市中的公園、森林等綠化地區,進行開展教育、藝術和旅遊等板塊,逐步提高人們的精神世界,從而創造出更多的社會經濟,最終能夠推動世界的發展。
中國綠化治理
我們瞭解完綠化的意義之後,我們來看一下中國是如何對環境進行治理的。
中國的陸地面積達到9634057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國土面積越大的國家,對於環境治理難度也就越大,但中國突破了種種困難,並且作出巨大貢獻。
正如前文所說,大部分國家在剛開始發展時,都會以消耗自然資源為代價,進行工業和科技的建造,久而久之,會忽略其中帶來的負面影響。
人們砍倒樹林,工業廢水的汙染,使得土壤的水分流失,不宜種植,大大破壞了自然生態平衡。有些國家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會發現問題的嚴重,於是逐步開展環境綠化治理,修復原有的生態壞境,減少對自然的損害。中國此前就提出了相關綠化保護政策。
首先是對森林進行保護。控制砍伐數量,增加樹木種植數量,停止毀林草和溼地開荒,不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從而將森林逐步修復。
經過方案的實施,我國的森林面積呈增長趨勢。
在1991-1997年,長達6年的時間裡,我國完成人工造林207萬公頃和完成育草203萬公頃。據資料統計,2020年的森林面積比2019年增加了1936萬公頃。
其次是對荒漠化進行治理。
在我國部分地區,存在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嚴重地帶,這些地帶無法種植和開採,甚至會在特殊情況下,出現諸多自然災害,從而影響人類的居住環境。
在專業人士和科學家們的實踐中,遵循因地制宜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論,將內蒙古多倫縣的森林面積提高了29.1%,林草綜合植被的覆蓋度由不足30%提高到85%以上,有效減少了土地荒漠化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
而沙漠化治理取得的成就,不僅使中國環境得到了改善,也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對於綠化治理的大國力量。
最後是對河流進行治理。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資源,但工廠中的機器進行工作時,會產生大量的濃煙,並將工業廢水湧入河流中,造成河水汙染,使得河流中的魚群發生變異。嚴重情況下,會導致河流存在的有毒物質超過河水自淨能力,最終出現無法修復的情況。
面對這樣的現象,如果我們選擇放置不管,最終會影響到我們的生存以及經濟的發展。所以,我國人民開始意識到河流的重要性,便開始對其進行整治。
在隨後的時間裡,我國完成對廣州東濠湧、北京菖蒲河、深圳福田河等諸多流域進行了整治,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河流的治理,不僅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也提高了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
除此之外,中國和印度一同攜手對世界綠化作出了貢獻。世界綠化面積的三分之一是由兩個國家一同打造,其中,中國植被的增長量佔據了全球植被總增加量的25%以上。而對於印度來說,雖然做出5%的貢獻,但本國的環境治理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印度綠化治理
在上述當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對於環境治理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但印度可能並非如此。
印度的國土面積達到298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7位。相對中國的國土面積來說要小很多,那麼他們在環境治理上,應該比中國的治理難度要小一些,但最終的結果恰恰相反。
如今印度的環境汙染問題愈發嚴重,疾病、自然災害的出現,使得當地人民群眾的生活受到了影響。科學家們面對當下的印度,他們的態度表示十分堪憂,之所以產生這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點,透過大量耕地改善環境。從一定角度上來說,透過開墾種植,一方面可以增加植被面積,另一方面是可以增加人民日益增長的糧食需求。
但從理論層次來說,過渡的開墾和種植,會導致土壤當中的營養成分降低,成長出來的植物質量和產量會大大減少。而印度的部分地區沒有考慮到這一重要因素,使得有些地區的環境不僅沒有得到改善,反而加劇了環境破壞。
第二點,過渡使用化肥。每個地區的環境不同,治理的方法也不同。如果將同一地區的治理方法,運用到其他地方,可能會往壞的方向發展。
在印度,由於人口眾多,使得他們對於自然資源的需求量就會變大。為了滿足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生存,他們會透過使用化肥和農藥,促使植物的快速增長。這樣的做法只能解決當下,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因為化肥的過渡使用,會對土地的性質發生變化,甚至會出現土地荒漠化。
印度和中國之間的差別在於,我們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前提下進行綠化改造,將高質量的土地進行充分利用,質量較低的土地則以調整和修復等方式,並不是一味地選擇相同方式進行治理。
而專家之所以擔憂印度,是因為如果印度並未發掘到其中的問題或者轉變方法,最終的結果就會導致土地耕種面積減少,森林資源匱乏等現象的出現。
破壞自然環境的後果
地球是由岩石圈、水圈、大氣圈和生物圈組成,任何一層受到了破壞,都產生嚴重後果,甚至會威脅我們人類的生存。
面對科技的快速發展,技術的進步,大部分國家已經渡過依靠消耗自然資源來發展的階段,進入以新能源發展的高科技時代,但人類之前的行為,已經對自然造成了嚴重影響。
翻看歷史我們可以得知,在以前多地出現土地荒漠、河流乾枯、森林面積減少、泥石流、洪水等現象,從而導致糧食短缺、生存空間縮小、物種減少等諸多嚴重問題的發生。如果我們不進行治理,選擇放任不管,最終的結果將是走向滅亡。
環境如何治理?
既然環境已經出現問題,我們就需要及時止損。對於環境的治理,小編列舉出幾個方法。
首先是退耕還林。將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計劃、有步驟地停止耕種。其次是制定環境保護法。對於部分過渡開採資源的企業和人群,進行相關法律法規的制裁。最後轉變經濟體制,發展可持續新能源。
一味地消耗地球中的資源,我們總有一天會消耗殆盡。所以,我們需要轉變原有的發展方式,減少對自然的破壞,共同打造我們美麗家園。
結尾
對於綠化治理,我們需要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於自然整體綠化的發展,僅靠中國是不行的,需要各個國家一同努力。最後,無論是印度還是中國,都需要全面規劃、合理佈局、綜合利用,將綠化治理方案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