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臺概況
河南省核蛋白基因調控國際聯合實驗室成立於2017年12月,屬於省級實驗室。
實驗室主任姬新穎教授是河南大學基礎醫學院醫學微生物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任河南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河南省腫瘤精準診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河南省科學保健學會名譽理事長。先後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等擔任博士後和助理教授職位近十年。
課題組先後獲批2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主要研究新型核蛋白PCNP(含有PEST表位的核蛋白),在PCNP改善呼吸衰竭和抑制腫瘤發生、應用苝醯亞胺衍生物分子進行腫瘤診斷和治療等基礎和應用領域、硫化氫治病分子機制等3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獲批專利21項,發表SCI論文近120多篇,引用率達3000多次;指導全日制研究生35名,先後招收了外籍博士生6名、外籍博士後2名和外籍碩士生6名。
團隊建設:實驗室擁有各類成員35人,其中包括留學歸國人員姬新穎、李彥章(黃河學者)、吉愛玲、魏建設(黃河學者)、蔣恩社(校特聘教授)、翟遠坤、衛文強、呂雙瑜等9名;以及優秀博士黃永偉、劉中華、吳東棟、任志廣、趙世振、張磊、馬力、程相樹等11人;其他學術骨幹有王新春、王大勇、韓延傑、杜耀武等8人;國外合作伙伴有于吉峰、景德強、李寧軍、王嵬、孫士勇等7人。
實驗室從無到有,2009年以來先後吸納基礎醫學院、藥學院、護理與健康學院、生科院、附屬醫院等多個學院的優秀成員加入,從最初的2人發展至今的35人,成為基礎醫學院第二個省級實驗室。
人才培養:團隊先後招收全日制碩士研究生80多名,考取知名大學博士生15名。如浙江大學醫學院博士生張虎、董鵬珍、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博士生韓延傑等。招收外籍博士生8名,碩士生9名,博士後2名,聯合招收博士後4名。以第一作者發表SCI文章30多篇。獲得河南大學優秀研究生5名。團隊骨幹中有多人次獲得開封市創新人才、開封市優秀教師、中國僑聯“中國僑界貢獻獎”等榮譽。
本科生培養:積極參與本科生導師制,指導本科生50餘名,獲批大學生創新專案12項,考取知名大學研究生10名,發表SCI論文7篇。
科學研究: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20項:其中姬新穎3項,黃永偉3項,程相樹2項,王新春2項,吳東棟2項,李彥章1項,魏建設1項,呂雙瑜1項,張磊1項,衛文強1項,趙世振1項,程光茂1項,施中東1項。專利: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1項,實用新型專利6項。
社會服務:
1. 利用專業學會進行學術交流和科普:1)2015年在河南省免疫學會支援下成立“河南省感染與分子免疫學專業委員會”,學會副理事長姬新穎擔任該專委會的主任委員、魏建設為副主任委員、程相樹為秘書長。發展全省各級各類會員230多名,邀請知名專家進行學術講座10場。2)2019年省微生物學會副理事長姬新穎發起成立了“河南省感染病與生物安全專業委員會”,被選為主任委員,發展會員180餘名,開展抗疫有關的學術講座10場。3) 2021年王新春、姬新穎完成河南省一級學會“河南省科學保健學會”換屆工作,分別擔任理事長和榮譽理事長,發展理事110名,籌備成立專業委員會30多個,發展會員約3500名,為宣傳保健科普知識奠定了基礎。
2.成立“河南省腫瘤精準診療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開展腫瘤診療成果轉化與科普宣傳:2020年姬新穎教授牽頭獲批了“河南省腫瘤精準診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擁有企業、高校、醫院等 20多個單位會員,成為腫瘤行業高階技術轉化、合作、交流的省級平臺。
3.加入社會組織,發揮專業作用:積極加入僑聯、民革、歐美同學會等社會組織,搭建新的平臺、整合不同的社會資源、發揮更大的社會作用。姬新穎擔任省僑聯常委、特聘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開封市僑聯僑青會副會長,河南大學歐美同學會副會長,民革黨員,積極參政議政,發揮專業作用。
二、“雙一流”建設以來,圍繞國家科技發展戰略,作為學校“雙一流”建設的重要支撐,平臺具體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
1.原創性研究特色逐漸顯示:1)在新型核蛋白PCNP抑制腫瘤方面的發現未見報道:屬於原創性發成果,在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6篇創新性成果,是國際上PCNP主要的研究機構,居於領先水平;2)在醫用化學材料應用上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以3,4,9,10-苝四羧酸二酐為研究載體,製備3大類共70餘種苝醯亞胺衍生物分子,在腫瘤診斷和治療等基礎和應用領域開展研究工作,取得系列研究成果;3)在硫化氫研究上特色鮮明:提出了“H2S能夠調節腫瘤生長”的科學假設目前已被Nat. Commun等高水平SCI期刊引用110次,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廣泛認可,成為目前H2S與腫瘤研究領域標誌性論文之一。
2.留學生培養獨樹一幟:2017年首次招收外籍博士生,至今已經招收留學博士生8名,碩士生9名,博士後2名。其中2018級坦尚尼亞籍碩士生埃本今年順利畢業,發表SCI 論文6篇。
3.科研成果:獲批國家級科研專案20項、二區以上高水平論文40多篇、廳級以上科技成果獎6項、發明專利21項。
4. 社會服務:獲批河南省腫瘤精準診療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成為全省腫瘤精準診療領域高校、企業、醫院等單位成果轉化的平臺、科技開發的平臺、學術交流的平臺,也是醫藥領域為數不多的此類聯盟,目前執行良好。
三、平臺在今後的研究中有哪些具體規劃?戰略研究側重點將放在什麼方向?
5年規劃:引進40歲以下學術骨幹1-3名,力爭獲得河南大學人才特區計劃第四、第三層次特聘教授、黃河學者、青年英才等稱號,引領團隊在PCNP研究領域取得標誌性成果;爭取取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專案的突破,在頂級期刊發表1-3篇論文;申報河南省科技成果獎1-2項;召開核蛋白與腫瘤研究論壇,邀請全球知名專家指導,加強合作交流,提升團隊影響力,為申報國家級“核蛋白國際聯合實驗室”和“河南省核蛋白重點實驗室”做好準備。
10年規劃:力爭培養和引進國內外優秀博士和骨幹10-15名、博士後20-25名、培養博士生10-15名、培養外籍留學生20-30名,打造河南一流、中國領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核蛋白研究中心”;在CNS期刊和子刊上發表2-5篇代表性文章;獲批國家級重點科研專案2-3項;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以上1-3項; 擁有河南省特聘教授、中原學者1-2名。
戰略重點:圍繞核蛋白PCNP、苝醯亞胺衍生物分子、H2S三種不同分子的作用機制全面深入發力,大力開發利用這三種分子在某些腫瘤(如肝癌、肺癌、食管癌)發生機制、診斷、治療和預防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獲得臨床應用,取得經濟效益。
四、對標全國,重點談談你們平臺的優勢和特色是什麼?
1.原創性新型核蛋白PCNP抗癌功效研發:本平臺緊緊圍繞腫瘤(肝癌為例)發生機制,深入探討基於PCNP的分子機制,有助於腫瘤診治和判斷預後,突破腫瘤機制不清、治療缺乏靶點的瓶頸。特色: 新型核蛋白PCNP與腫瘤研究基本是空白, 團隊持續研究新型核蛋白PCNP,在國際期刊上發表論著4篇、綜述2篇、獲批PCNP國家發明專利,成為國際上研究該蛋白的主要實驗室,其中PCNP抑制腫瘤細胞(肝癌、甲狀腺癌、神經母細胞瘤)則未見報道;該研究已成為河南大學醫學的特色方向。未來將深化PCNP結構與功能研究,推進PCNP在腫瘤發生中的作用機制研究,加強基於PCNP的藥物研發和轉化,讓PCNP研究成為熱點之一。創新: 證實PCNP的抑瘤作用;探索PCNP抑瘤機制;開發PCNP靶點有關藥物。意義:確認PCNP在(肝、甲狀腺等多個器官)癌發生中的抑制作用,找到腫瘤發生的新機制。 應用價值:利用我們已經制備好的PCNP蛋白、單抗等進行腫瘤診療研究與試劑盒研發。
2. 在醫用化學材料應用上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組建了融合材料、化學、生物、醫學學科研究團隊,提出了“新材料、新效能、新機制”,“老材料、新理念、新機制”的醫用奈米材料發展思路,以3,4,9,10-苝四羧酸二酐為研究載體,製備3大類共70餘種苝醯亞胺衍生物分子,在腫瘤診斷和治療等基礎和應用領域開展研究工作,取得系列研究成果。研究成果為:(1)發展了新型苝醯亞胺衍生物診療劑,實現了熒光影象引導下的非小細胞肺癌高效診療;(2)首次透過化學基團調控非共價作用力,實現了有機小分子化合物在器官特異性分佈;(3)構築了含有苝醯亞胺衍生物與廣譜腫瘤化療藥物協同使用的新型診療劑,發展了苝醯亞胺衍生物多作用協同診療劑製備理論。
該研究具有以下特色和優勢:(1)藥物分子源頭創新:製備特異性共軛小分子藥物,透過化學合成手段,製備具有結構新穎、功能獨特、療效明顯、價格低廉的藥物體系,揭示分子結構與藥物療效的關係,建立小分子藥物開發動態調控資料庫;(2)藥物開發理論創新:製備診斷和治療一體藥物體系,動態監測藥物在體內分佈和藥效作用過程,建立多效協同的藥物設計、評價理論。
3. 提出了“H2S能夠調節腫瘤生長”的科學假設, 目前已被Nat. Commun.等高水平SCI期刊引用110次,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廣泛認可,成為目前H2S與腫瘤研究領域標誌性論文之一。驗證了外源性H2S調節甲狀腺癌生長的作用,開發了一種新型H2S釋放劑,其能夠顯著抑制人乳腺癌細胞生長,為研究H2S調節腫瘤生長的作用機制以及開發H2S相關抗腫瘤藥物奠定堅實基礎。
五、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請重點談談你們平臺在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方面,是如何做的?取得哪些成果?
1.整合資源,志願結合。我們在校園範圍內積極物色合適的合作伙伴,讓有志於進行科研合作的人才彙集在一起,慢慢形成合力。我們先後從學校內部整合分散的人力資源,首先加盟的是解剖學教研室的程相樹博士、生理教研室的吳東棟博士以及生命科學院黃河學者魏建設教授。經過一段時間的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們又吸引了第一附屬醫院王新春教授、藥學院段少峰教授、護理與健康學院蔣恩社教授等,他們的加盟使團隊有了骨幹,研究生培養質量穩步提升,發表論文數目和水平得到了增強,2017年獲批了“河南省核蛋白基因調控國際聯合實驗室”,成為基礎醫學院第二個省級實驗室,為學院科研、研究生培養、學科建設、平臺建設等做出了一些貢獻。
2.圍繞核心,團結協作。圍繞實驗室的主攻方向—新型核蛋白PCNP研究,根據每人的特長進行分工合作。研究生指導員吳東棟具體負責研究生課題監督與技術指導,翟遠坤博士負責留學生技術指導,蔣恩社教授負責實驗室組會和“河南大學生物醫學留學生沙龍”,魏建設負責專業委員會(河南省免疫學會、河南省微生物學會)的學術活動,衛文強負責本科生課題指導與綜述寫作,王新春負責河南省科學保健學會工作、外聯協調和技術指導。在PCNP研究領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發表SCI文章6篇,含綜述2篇,成為國際上PCNP研究的主要實驗室,顯現出比較明顯的特色優勢,需要進一步挖掘、擴大、深化研究手段,使核蛋白研究影響力更加突出。
3.資源共享,充分信任。實驗室科研經費、研究生指標、留學生資源實行共享,由有興趣、有想法的導師進行競爭性使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使研究生、留學生培養質量快速提高。目前大部分碩士生畢業論文能夠在SCI 2區雜誌發表,2020年畢業碩士生董鵬珍發表SCI 2 區文章,被浙江大學醫學院面試錄取。2021年畢業外籍碩士生埃本發表SCI 6篇,順利回國找到工作。
4.國際合作,豐富內涵。實驗室充分利用國外資源豐富的優勢,堅持與國外開展國際合作。分別與美國紐約城市大學JM Tarbell教授、傅冰梅副教授、埃莫瑞大學醫學院孫士勇教授、弗吉尼亞大學李寧軍副教授、德克薩斯大學醫學部李光玉助理教授等聯合開展課題研究,發表了多篇高水平的文章,提升了實驗室的國際影響力;與美國施中東博士、程光茂博士合作獲得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專案,柔性引進美籍華人于吉峰、景德強、楊俊傑等,獲批科技廳高階引智專案2項;與美國紐約城市大學、喬治亞醫學院等合作,先後獲批3項河南省科技廳國際合作專案。
六、其他需要補充說明的問題和內容。
實驗室國際教育探索與實踐:2019年3月22日中午,由河南省核蛋白基因調控國際聯合實驗室和醫學院國際交流與合作辦公室聯合主辦的“河南大學生物醫學留學生沙龍”首次在我校金明校區行政樓536醫學院會議室亮相,全程使用英語交流。來自基礎醫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和淮河醫院的留學生和導師共30餘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河南大學生物醫學留學生沙龍”的主要目的是為全校20多位來自南亞、非洲等地區的留學生們提供瞭解河南大學,瞭解醫學院的機會,也給老師們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特別是要充分利用我校醫學專業留學歸國人員較多的優勢,為留學生培養和國際交流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沙龍每二週的週五舉辦一次,利用午餐期間交流學習,節約時間,符合國際慣例。2019年沙龍成功舉辦了12次,既拓寬了與會師生的視角和思路,也讓留學生們對河南大學和醫學院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在取得經驗的基礎上,沙龍將逐漸擴大規模和頻次,邀請省內外,甚至國外知名專家來沙龍講座,將沙龍辦成醫學院國際交流的品牌。
責任編輯:弘文 雨澤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溫馨提示:推廣的內容,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我們聯絡,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