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學技術獎,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是目前國內最高級別的科技獎勵,是對科學研究水平和貢獻的最佳認可。北京協和醫院作為北京協和醫學院的臨床學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三級甲等醫院,在科研創新上步履不停,銳意進取,共獲得了25項國家科學技術獎。本期,小編就來帶大家一起盤點協和的科研成果。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激素分泌性垂體瘤的臨床及基礎研究(1992年)
主要完成人:史軼蘩、任祖淵、鄧潔英、勞遠琇等
透過對國內外最大系列(1041例)垂體瘤病例的臨床分析,總結出我國病例的特點,並對各種垂體瘤所引起的代謝紊亂和臟器損傷的範圍和嚴重性進行深入的探討,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垂體卒中後有完全和部分破壞2種結果的概念及治療原則。建立整套先進的診斷方法,使我國垂體瘤診斷水平邁入國際先進行列。
- 絨癌的根治療法及推廣(1985年)
主要完成人:宋鴻釗、吳葆楨、唐敏一、王元萼、楊秀玉
這一成果不僅為絨癌這一高度惡性癌症提供了一個有效治療的方法,挽救了大量病人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在藥物治療癌症史上樹立了第一個成功的先例,促進了藥物治療癌症的發展。為此,該成果曾獲得1978年國家科學大會集體成果獎;1981年衛生部科研成果一等獎;198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治療體系的建立和推廣(2019年)
主要完成人:朱蘭、郎景和等
首次完成中國成年女性尿失禁及下尿路症狀的全國流行病學調查,闡明發病主因和危險因素。並透過基礎研究充分佐證了“吊床”假說,為臨床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對各種手術路徑進行應用解剖學研究,為手術的準確有效及避免損傷提供瞭解剖學基礎。率先開展並推廣多種創新有效的微創手術治療,提高了我國在盆底障礙疾病領域的診治水平。
- 胰島素瘤診治體系的建立與臨床應用(2016年)
主要完成人:趙玉沛團隊
該專案圍繞胰島素瘤的診斷和治療,近20年裡建立了一套以手術治療為核心的綜合診治體系,建立了先進、實用、可推廣的診治規範,發表了國際上最大宗的單中心胰島素瘤研究成果。成果向國內其它醫療單位推廣,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
- 胰腺癌綜合診治方案的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2008年)
主要完成人:趙玉沛 廖泉 張太平 陳革等
胰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消化道腫瘤,5年生存率<5%。本課題組在15項國家級科研課題資助下,經過十餘年的努力,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胰腺癌細胞起源和發生的一種新學說;採用免疫蛋白質組學技術發現了一些新的人胰腺癌相關腫瘤標記物,為實現胰腺癌的早期診斷提供了基礎理論和技術平臺;應用含人類全基因組的表達譜晶片,篩選出了介導胰腺癌化療耐藥的新差異表達基因……
- 帕金森病和痴呆流行病學及干預、控制研究 (2008年)
主要完成人:張振馨、何維、張俊武等
創立了臨床醫學和流行病學相結合的家庭病房式調查新方法。獨創了以臨床醫生為核心的多方位(內容、方式)、多層次(醫藥、照料者、媒體、政府)、多水平(國內外科技和科普)的干預模式,較歐盟推薦的模式早了7年,改變了我國AD/PD臨床服務的高負擔、低知曉、低診斷、低治療比的"一高三低"落後狀況,達到英、意等發達國家的水平。有力地推動了我國老年病學科的發展。
-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基礎與臨床研究(2006年)
主要完成人:張振馨、何維、張俊武等
子宮內膜異位症(內異症)是生育年齡婦女的常見病,它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和不育嚴重影響了婦女的健康。內異症的發病機制眾說紛紜,缺乏科學詮釋、實驗論證及新理論的補充和修正。並對各種型別、各部位內異症的特點進行了系統分析和總結,並提出相應診治規範。
- 特發性脊柱側凸的系列研究及臨床應用(2005年)
主要完成人:邱貴興 翁習生 仉建國 王以朋 沈建雄 等
特發性脊柱側凸(簡稱IS)是常見的青少年脊柱畸形,嚴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自1997年協和開始了IS的系統化治療及資料庫的建立,首先建立了國際上最大的IS資料庫,在總結資料庫內近20年間治療的1245例病例基礎上,於2002年開創性地提出了IS的PUMC(協和)分型系統。此外,該研究還在國內率先開展IS的支具治療、三維矯形手術和嚴重側凸的前後路一期手術治療,效果確切;在國內外首先開發應用Zebris無創檢測系統對IS進行動態三維評估,可避免多次X線拍片對病人的損害……
- 腸粘膜屏障損害和谷氨醯胺、腸內營養、生長激素對其影響(2002年)
主要完成人:蔣朱明、王秀榮、何桂珍等
協和在應用腸外營養(靜脈營養)十多年後觀察到:長時間傳統腸外營養、大劑量化療後可出現不規律發熱、血培養有腸道菌。透過谷氨醯胺雙肽的隨機對照研究、生長激素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及動物研究表明了谷氨醯胺、生長激素有協同作用,同時術後腸內營養減少肝功損害、弱化創傷後腸通透性增高、營養藥費降低。
-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的臨床和實驗研究(2002年)
主要完成人:孟迅吾、徐苓、林守清、周學瀛等
為提高老年人常見病骨質疏鬆症的早期診斷和防治水平,協和從基礎到臨床,從分子、細胞、整體水平到流行病學,開展了多方位的研究。在國內首先倡導連續聯合雌、孕激素補充療法和低劑量,開發了國內第一個短效、口服的天然雌激素製劑――戊酸雌二醇片……
- 全身感染與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的臨床與基礎研究(2002年)
主要完成人:陳德昌,劉大為,馬遂,杜斌等
協和專家透過對基礎醫學研究和臨床研究,創新改進了一系列治療方法,拯救了不少患者生命,達到近國際先進水平。並向全國兄弟單位推廣ICU組建經驗,形成了在全國範圍內ICU網路,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
- 《現代內科學》(1999年)
主要完成人:方圻 朱元珏 史軼蘩 吳寧 郭玉璞 牟善初 姚磊
在當時分子生物學和生化學的推動下基礎科學迅速發展,臨床內科醫師需要更新知識,跟上現代醫學的發展,協和專家編寫了《現代內科學》這本為廣大的臨床內科醫師提供一部基礎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大型參考用書。
- 內皮素的基礎和臨床研究(1998年)
主要完成人:曾正陪、唐朝樞、朱文玲等
課題組的研究證明內皮素不僅存在於血管內皮,也廣泛存在於多種組織和細胞中;不僅是一種很強的收縮血管、升高血壓的區域性因子和迴圈激素,也是一種潛在的神經介質和細胞生長因子,在心血管功能的調節中起重要作用。
- 人胰腺癌的分子生物特點及反義基因調控對其惡行表型的逆轉(1995年)
主要完成人:劉彤華、陳杰、王志永、崔全才等
為提高對人胰腺癌發生機理認識及提高胰腺癌的診斷和治療水平,研究組系統研究了人胰腺癌細胞中生長因子及其受體的表達,證實胰腺癌細胞中存在生長因子的自泌迴圈;應用胰腺癌的基因改變特點,開展臨床基因突變檢測(基因診斷)提高了胰腺癌的診斷率等。
- 射頻消融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儀器及臨床應用研究(1995年)
主要完成人:吳寧、藍志強
- 胃腸激素及其受體的基礎和臨床研究(1993年)
主要完成人:陳元方,潘國宗,陳壽坡,陸國鈞,侯雪,周志超,孫鋼
- 卵巢癌淋巴轉移的研究(1989年)
主要完成人:吳葆楨 朗景和 黃榮麗等
人工胃腸(靜脈營養)的進步(1998年)
主要完成人:蔣朱明、黎介壽、朱預等
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 性發育異常的臨床與基礎研究(1997年)
主要完成人:葛秦生、葉麗珍、黃尚志、谷春霞、何方方
- 原發性乾燥綜合徵的系列研究(1995年)
主要完成人:張乃錚、董怡、楊嘉林、唐福林、文竹鹹
- DMD/BMD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的產前診斷及基因分析(1995年)
主要完成人:孫念怙、黃尚志、張俊武、吳元清、郭玉璞
-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臨床研究(1991年)
主要完成人:張承芬 朱宣和 董方田 葉俊傑 張潛娜 杜虹
- 特發性生長激素缺乏症的臨床研究(1991年)
主要完成人:史軼繁、鄧潔英、鮑秀蘭、高淑敏、劉蓉
- 脊柱側凸症的研究(1989年)
主要完成人:吳之康 任玉珠 葉啟彬 李世英 邱貴興
- 抗核抗體譜的建立及其臨床意義(1988年)
主要完成人:張乃錚、董怡、蔣明、宋琴芳、陳培珍
關注“北京協和醫學院招辦”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源:北京協和醫院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