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轉眼就過去了,幾部影片吸引觀眾的黃金期也在慢慢縮短。
在《長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兩部主旋律影片的“圍攻”下,青春勵志喜劇片《五個撲水的少年》,就顯得“弱小”許多。
這個劣勢在票房上也能體現一二,同樣是上映7天的《大耳朵圖圖》,票房都比它要高。
所以從10月2日開始,該片導演宋灝霖就透過與網紅直播連麥的形式試圖為自己的電影增加一點知名度。
因為不是很出名,宋灝霖一開始也吃了“閉門羹”,連麥九次被拒絕。
導演的眼中也有失落,但連下一個的時候,他又會振奮起精神了,這令人“心酸”的一幕當時還上了熱搜。
面對這樣的宣傳方式,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一類網友稱這是“賣慘式”營銷,雖然用的都是沒流量的演員,但如果影片質量好,自然就會爆。
而另一類網友則認為,就衝著導演這麼賣力,也要買一張票去看看。
水水君就屬於後者,畢竟我也很好奇,這部“去流量化”的電影到底如何。
接近兩個小時看完後,我也才明白,為什麼這部影片在導演這麼用心的宣傳下,依舊沒有“激起水花”。
(以下內容含有劇透)
1. 劇情老套,伏筆前後承接不上,後勁不足
《五個撲水的少年》改編自2001年上映的日本同名電影,講述五個少年零基礎練習花樣游泳的勵志故事。
如今已經2021年了,這類故事可以說是很老套了,基本開場人物關係理清,他們是幹什麼的,劇情走向就能猜個大概,經歷一點挫折,最終走向成功。
但在套路化的劇情中,如何讓觀眾動情,一要創新,二要在“基本分”上不丟分。
影片中“設定”的笑點很多,但真正讓人發笑的“笑點”卻很少,基本都是些老梗,這對於一部帶有喜劇標籤的電影來說是很拉跨的。
青春勵志片最重要的就是讓觀眾與角色感同身受,感受他挫折時候的沮喪,感受他成功時候的喜悅。
因為有這樣一個過程,觀眾才會覺得“熱血”,覺得“燃”,並且這樣後面“大道理”引出來,才不會讓人覺得是說教。
所以主角低谷時期的內心活動,神情刻畫尤為重要
故事的主角“張偉”,是一個從小做事都不被別人認可的孩子,他也經常陷入自我懷疑中。
偏偏是這樣一個人,成為了花樣游泳隊的隊長,他那一瞬間“責任感”爆棚,覺得一定不能讓所有人失望。
但事與願違,隊友們在爭吵中受傷,在醫院裡,張偉情緒爆發,很自責很懊悔地掉下了眼淚。
張偉哭的這一段戲,如果刻畫好了,就能讓影片更具內涵。
很可惜這位演員,臺詞不行,哭腔一出來,我只能說“刺耳”,導致沒有辦法與角色共情,所以最後道理“我們只被自己定義”引出的時候,只會覺得生硬。
第二就是伏筆問題,影片之前花了很多功夫描述張偉是如何從零基礎,日夜刻苦訓練到完成空中翻騰這個動作的。
那最終表演賽時,一定會聯合其他動作再有一遍,並且鏡頭還會非常漂亮。
但結果顯然出乎所料,結尾展示賽花樣游泳隊第一次下水,沒有出現這個動作,等到第二遍下水才出現。
空中翻騰從側面體現才更有視覺衝擊,但導演最後直接來了個俯拍,張偉怎麼從水中“凌躍”到空中,那個“最完美”的曲線都沒有看到。
而且這一段還是一個誇張的慢鏡頭,張偉一直在空中轉圈,誇張到我以為他要“翻出地球”了,屬實給我“尬”到不行。
影片中的主人公們都是為了後面這個展示賽才刻苦訓練花樣游泳的,如果這部分視覺效果呈現不好,那就會影響到整個影片的觀感。
因為這個部分,是讓觀眾感到影片核心——“青春熱血”的高潮點。
伏筆沒有銜接好,就感覺一拳打在棉花上,整部影片看下來,很平淡,沒有意猶未盡甚至產生“二刷”的想法。
這也就形成不了“口碑”,形成不了“人傳人”的現象,這樣“後勁不足”也直接影響了後續票房。
2. 不利因素太多
影片原定在8月份的暑期檔,後來因為疫情原因挪到國慶檔,原本想要在七天假期中“分一杯羹”,沒想到卻淪為“炮灰”。
國慶檔兩大勢頭,《長津湖》主演吳京、易烊千璽,愛國主義題材,《我和我的父輩》更是人才濟濟,章子怡、沈騰、吳京、馬麗、徐崢,題材也是與國家相關,取得高票房那是天時地利人和。
而《五個撲水的少年》,之前導演說曾花8000萬請一個流量,但流量要求要替身,導演不肯妥協,就換成了五個沒流量的演員,這點對於宣發來說很不利。
第二點更不利的是題材——花樣游泳,中國高中有幾個花樣游泳隊?連泳池都很少有吧。
翻拍自日本卻不考慮國情,對於這種“虛飄”的主題,本身就不怎麼吸引人,要是換成乒乓球、羽毛球、花滑那可能情況就不一樣了。
雖然是一部翻拍劇,但他在同類型的國產青春片裡還是有好的地方,至少它拋棄了狗血的墮胎、戀愛環節。
這部劇目前豆瓣評分是7.3分,還算不錯的,水水君也是給了三分,如果光憑內容,三分太高,兩分太低,又沒有2.5,所以三分裡面還包含了對這部影片新人的鼓勵,畢竟“去流量化”也是需要勇氣的。
如果能把更多功夫花在內容創新上,選個好的時間段上映,相信這部影片不會陷入現在的難境。
-------
網圖,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