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源果汁身上的烙印很重,創始人朱新禮曾說過:“為什麼匯源是百分百果汁,就是賣不出去呢?”
曾經,匯源是果汁領域的老大,市場份額第一,也是拿得出手的民族品牌。在其最輝煌的時刻,可口可樂都要拿出天價來收購,那會兒即將高位套現的朱新禮卻語出驚人:“做企業就像是當做兒子養當做豬賣。”
現在,匯源果汁從港交所退市,朱新禮也多次成為失信人,匯源果汁更是在飲料界落寞下去,這其中發生了什麼?朱新禮又做錯了什麼?
一、
朱新禮是山東沂源人,在還沒有下海創業之時,他是一個公務員,還當過縣外經貿主任。
1992年,當地有一家罐頭廠虧損超過千萬,即將破產。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朱新禮坦然下海創業,接過這家罐頭廠,也就意味著接過了這家廠子的450萬債務。
當了半輩子的朱新禮可沒有真金白銀去償還債務,但他的身上有著企業家的特點,敢於冒險,他承諾用專案來救活工廠。一百多位工人看朱新禮信誓旦旦,左右都是倒閉,就讓朱新禮嘗試一下。
接下來朱新禮開始了他的運作,搞補償貿易,用產品作為抵押,引進新的生產線和生產裝置。合作方看朱新禮有一部分資源,願意跟他合作,但在接下來的5年時間,這家廠子生產的產品要返銷外方,並且分期抵還合作的專案款。
1993年初,匯源果汁重新投入生產,朱新禮運作了一番總算是救活了廠子,他也讓人在廠房印上“走向世界”四個大字,但真正讓朱新禮暴富的原因,是他拿下了一筆大單子。
那會兒,德國要舉辦兩次國際性食品博覽會,朱新禮意識到這裡面會有商機,他馬上買了機票飛向慕尼黑,語言不通的他沒有帶翻譯,是因為他只買得起一張機票,好在有當地華人的幫助,朱新禮在博覽會後拿下了第一批業務,3000噸蘋果汁,價值500萬美元。
也是靠著這筆訂單,朱新禮嗅到了財富的味道,工廠運營照常如舊,而朱新禮在1994年把總部遷北京,他或許正在朝“走向世界”的目標靠近。
走向世界的前提在成為巨頭,在匯源果汁總部搬遷的5年後,朱新禮招攬銷售人員在全國佈局,靠著市場份額,成為了果汁市場的巨頭之一。
企業要發展,尋找合作方是關鍵,匯源果汁在高歌猛進之時,朱新禮沒有忘記這個任務,但匯源果汁的第一個合作方德隆,是唐萬新主動打電話給朱新禮的。
1999年,神秘的德隆系透過一系列資本運作成為了巨頭,唐萬新邀請朱新禮去新疆,看一看番茄產業園。任何行業都一樣,有上游就有下游,牛奶的上游是畜牧,果汁的上游就是果園。
兩人有點相見恨晚,德隆系擅長資本運作,匯源果汁則是市場老大,雙方在2001年成立合資公司,德隆出資5.1億,佔51%的股份,匯源帶著裝置和技術入股,佔49%。
匯源有了資本相助,開始往上游擴張,搞種植建果園,意圖打通上下游渠道,節省成本。就在雙方友好合作之時,德隆給朱新禮埋下了一個雷。
德隆的唐萬新是靠資本運作發家的,其頻繁地溢價收購,股權質押,讓德隆系這隻巨無霸看起來有點外強內幹,而德隆也把匯源當成小金庫,反過來向匯源借了3.8億元。
2002年,德隆事件暴雷,朱新禮意識到德隆不是好人,不斷與唐萬新協商追債,可欠錢的是大爺,不還就是不還,朱新禮也沒有辦法。
在冒險中獲取財富的朱新禮也不是好惹的,他與德隆開了一個對賭協議,誰能在一個星期之內拿下對方的股權,對方就出局。
德隆此時已經無法籌錢,加上原先欠匯源的3.8億,使勝利的天平傾向朱新禮,他籌到了2億元,買下了對方51%的股權,成功在德隆倒塌之前抽身離開,避免成為了炮灰。
踢開了德隆之後,朱新禮帶著匯源再次啟航,不斷攻城拔寨,把蛋糕做大,並引起了同行達能、華平成為匯源的股東,計劃在港交所上市。
二、
2007年,匯源在港交所上市,市值達到頂峰,坐穩了果汁第一股的交椅。上市之後的匯源握有充沛的現金流,正式發展的最佳時機,朱新禮沒有錯失良機,先後在九大重鎮建廠,也把部分資金投向了果園種植。
若是按照這樣的發展勢頭,匯源很有可能會像朱新禮說得一樣:“每一個業務都能成為千億巨頭。”
在上市之後的16個月後,一樁收購方案放在了朱新禮面前,他從這樁收購案中看到走向世界的“初心”,也看到了74億港元現金。
2008年,可口可樂花費179.2億港元收購匯源果汁,朱新禮展開雙臂歡迎。
雙方達成協議後,朱新禮飄了,他為了配合可口可樂的收購需求,手握重金大肆在湖北、安徽、山東建水果加工基地,因為收購協議中有一條,匯源要給可口可樂輸送果汁、果漿。
這是朱新禮飄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他砍掉了三分之二的銷售團隊,銷售人員從3926人降為1160人,第三步則是新產品的推出減少,靠著舊產品維持市場活力。
朱新禮完成了這三步走,預示著匯源果汁將轉為重資產模式,在消費終端上將要喪失競爭力。
到了2009年,收購案送上審查的幾個月後被叫停了。被叫停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民族品牌不能被當豬賣”,另一方面是同行不允許匯源成為可口可樂的小弟。
可是,朱新禮已經剎不住車了,從2009年開始,匯源果汁開啟了長達7年的連續虧損,就算是朱新禮在央視打廣告,也難以重回巔峰,反而是資金窟窿越來越大,2016年,匯源果汁的外債有115億。
三、
朱新禮不是沒有想過補救,他一直在尋求合作方,以此將匯源拖離債務泥潭。2014年,朱新禮找到了機會,被他寄予厚望的中石化。
他在歐美等國家做過調查,加油站的非油收入高達60%,也就是說石油站內安設的便利店,可以成為匯源的一個銷售點。
中石化名下的易捷便利店有3萬多個,但收入佔比不到1%,朱新禮判斷這裡面巨大的增長空間,於是開始接洽中石化,同年雙方達成合作。
他們合作方式很簡單,匯源集團的子公司德源資本向中石化銷售公司注入30億,成為股東。中石化銷售也給匯源提出了條件,匯源不得隨意轉讓或質押股權,就算要出售,中石化也有優先回購權。
雙方達成合作後的第8個月,匯源就違反了“契約精神”,把這筆股權質押給招商銀行,換來真金白銀,繼續給匯源集團輸血。這番操作,相當朱新禮給自己埋下了一個雷。
可朱新禮埋雷不止這一次,因為匯源集團的債務窟窿越補越大,到了要騰挪資本的地步,2017年,匯源飲料借給了匯源果汁42.75億,給匯源果汁繼續造血。
這在外人看來是左手倒右手,都是自己的錢,問題不大。但匯源是上市公司,關聯交易必須要申報,還得經過董事會同意,可朱新禮沒有走程式,違反了規定,港交所對匯源集團做出了停牌處理,時間長達20個月。
另一邊,另外一個雷也要爆了。2019年,招商銀行申請凍結了德源資本名下41.03億資產,質押物到了贖回期,匯源集團拿不出錢,自然要資抵債,而德源資本與中石化銷售的那項條件,成為了引爆點。
朱新禮的這些操作下來,使匯源果汁從債務危機,進化為信譽危機,以至於在2020年2月12日,朱新禮宣佈退出董事會,兩天後,傳出了匯源從港交所退市訊息。
2021年1月18日,匯源正式退市,果汁第一股的頭把交椅,要換人來坐了。
匯源果汁的大敗局,從何時註定的呢?或許從可口可樂的收購案開始,讓朱新禮一時昏了頭,剔除掉盈利點極強的銷售業務,轉頭去梭哈水果加工基地,往其投入重金,讓匯源果汁變成了一頭搖搖晃晃的大象。
但從朱新禮的創業史來看,匯源果汁的大敗局,更多的可能是因為創始人的基因。從冒險而興起,從冒險而覆滅。若不是朱新禮有著盲目自信,看清這樁收購案的成功率,或許匯源果汁今天就是另外一個局面了。
但不能否認的是,在天災面前,匯源果汁還是有著擔當的一面,鄭州大洪,已經要破產的匯源果汁,還是勒緊褲腰帶捐錢捐物資,朱新禮就算落敗,那也有著英雄豪邁的過往,足以讓人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