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後,多數高一同學將會迎來進入高中後的第一次月考。可以預見的是,月考過後,許多同學的心情將會變得很複雜。9月份剛升入高中(尤其是重點高中)時的那種新奇而又喜悅的心情蕩然無存了,取而代之的是失落、焦慮和深深的挫敗感。
前幾天看到一位高一學生家長寫的一篇微頭條。在文章中,這位家長提到,孩子在連續兩次的數學周測中都不及格,班級中及格的人數也是屈指可數。而孩子數學老師教的另一個強基班的數學平均分竟然達到了130分,對於這樣的結果,家長既著急,又感到很困惑。
從評論區留言看,有著類似困惑的家長並不在少數。家長的困惑和焦慮,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忽視了兩個基本問題:
第一,高中知識到底有多難?
第二,普通班和實驗班的差距有多大?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高中知識難度之大可能會超出大部分人的想像,至少是很難用初中時的以往經驗去理解的。高中知識容量特別大,有些學科一年學的內容要比初中三年學的還要多;書上的例題看起來簡單,但考試的題目總是千變萬化,需要綜合運用多個知識點。
這些變化無疑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很顯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適應這種變化,完全具備這種能力。其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造成考試分數大幅下降。實際上,正常情況下,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大部分學生的試卷分數一直是呈下降趨勢的。
上小學時,有一部分同學能經常拿到“雙百”,很多同學至少可以達到90+。初中,考到八九十分似乎也不是很難。到了高中,還能繼續考到這麼高的分數嗎?
上圖是2017年安徽省高考各批次控制線。我們把它換算成百分制,本科一批的文理控制線分別是69分、65分,本科二批的文理控制線分別是59分,56分。
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作一個大致的估算,如果不考慮試卷難度等因素,各科平均分及格就可以達二本線,70分達一本線,80分(對應高考總分為600分)可以達到部分211院校的最低控制線,85分(對應高考總分為637.5分)可以達到部分985院校的控制線。下面,我們再看一下,60分、70分、80分、85分的水平在同齡人中間分別處於什麼位次。
二本、一本、211院校、985院校的錄取率分別為40%、14.2%、4.1%和1.1%。換言之,平均分考到60分實際上已經超過一大半的同齡人了,考到70分則超過85%的同齡人,考到80分超過95%同齡人,考到85分超過98%同齡人。
當然,這只是一個大致的估算,並沒有考慮試卷難度、文理科差異性等因素。另外,學校之間的差異也很大,許多省級示範高中本科達線率超過90%,而一些普通的本科達線率卻不到10%。所以學生的年級名次要結合所在學校的辦學層次看才具有實際意義。
接下來我們再說說第二個問題,普通班與實驗班(名目繁多,諸如強基班、英才班、創新班等等)差距有多大。
我們知道,中考主要擔負兩個方面的職能,它既是中等學校(普通高中、職業高中、中專等)的招生考試,也是初三學生的畢業考試,這就決定了中考試卷總體難度偏低,區分度較小。可以肯定的是,普通班與實驗班學生學習能力的實際差距要比中考分數反映出來的差距大得多。
就像一場馬拉松比賽,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跑在一個方陣裡,不分上下,即便是一些業餘愛好者,也能夠跟在頂尖高手的後面。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比賽難度越來越大,對選手的體力、耐力和意志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差距慢慢就擴大了。
所以,要了解普通班和實驗班學生的真實差距,不能只看中考成績。實際上,省級示範高中的分班考試要比中考更能說明問題。一個同事家的孩子,中考數學140+,用到校指標考入了我們市最好的高中。照理說,這個成績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在分班考試中,他數學只考了21分/150,總分不到200分/450,而同年級最好成績是380+。
所以,作為高一的同學,學習當然需要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拼搏精神。但是,瞭解高中階段的學習特點,認識自己的學習能力同樣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制定出合適的學習目標,科學規劃自己的高中學習生活。而作為家長,也要儘快走出中考時“榮耀”,理性看待孩子成績的波動。當孩子考試分數下降時,可能並不是因為他沒有認真學,也不是因為老師沒有認真教,著急上火,不斷施壓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孩子需要的是包容和理解,以及從家長支援和鼓勵的目光中汲取繼續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