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
中學教師面試,一半是博士!啥原因?10月10日,據“央視網快看”微博報道,北京師範大學生物學的碩士研究生緱曉雪上週五參加了一個深圳“四大校”(即深圳最好的四所中學之一)的面試,生物學進入面試的有7人,7人中有4人都是博士,她聽在場面試的人說,化學那邊應聘的全都是博士。然後,“中學教師面試一半是博士”這個話題迅速衝上熱搜第一。筆者以為,在當今開放的時代,博士應聘中學教師是一種多贏。
博士不去科研機構搞研究,而是進入中學當老師,有的甚至去應聘社群幹事,做一名基層事業單位人員,社會輿論對此早已見怪不怪。進學校和進入事業單位的共同點,就是收入穩定,未來有保障。
資料顯示,我國已有2846個區縣的預算安排,實現了“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事業單位正式編制、五險一金、年度體檢、收入穩定、帶薪假期長等,都增強了中小學教師崗位的吸引力,讓“從教熱”持續升溫。而博士到名校當老師,雖然其後蘊含教育不平衡的情況,但更是一種多贏。
首先,贏在人才自由流動。無論是博士爭當名校教師,還是此前的博士應聘社群幹事,只要是更適合自己職業願景的選擇,就要堅定去尋找最能施展自身抱負的舞臺。國家也為高學歷、高質量人才科學合理流動賦予了好的政策、機制。其次,贏在提高責任心。教書育人是偉大的職業。高學歷不等於從一開始就擅長教學,但有些學霸型老師綜合素質高責任心強,能在短時間內適應並趕超師範大學畢業的老師。可見,優質高中引入責任心強、掌握學術前沿知識的“博士新人”,既可以激發教育的“一池活水”,又能增強學霸型老師的獲得感、幸福感,讓孩子們在素質教育中獲得快樂!更為重要的是,贏在提升個人的學習能力。優質高中引入高學歷人才後,要善於利用這些新鮮血液,促進相關改革措施落地,激勵他們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創新教學方法,認真落實“雙減”政策,突破“刷題”等套路,大力倡導素質教育,激發中小學生的思維活躍度,培養學生們的創新能力,為國家夯實基礎教育和培養更多適應新形勢、在各個領域有擔當有作為的創新型人才作貢獻。所以,博士到名校當老師,是一種多贏。
當然,高學歷人才投身基礎教育,也並非看上去那麼美,這背後牽涉到的諸多問題,也值得相關部門加以關注、研究,甚至為此做出很多的制度設計和變革,只有這樣,才可能為它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才能為國家民族的未來造就更多希望。
筆者期待越來越多的學霸型老師能夠出現在各地中小學,而不僅僅是在東部的優質高中,因為,讓更多高學歷、高層次人才得以人盡其才、用當其時,在職場充分發揮所學所用,將是“中國教育改革”大花園中一朵絢麗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