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 最早源古音bo 漢文史書最早稱呼為土蕃,英文Tibet ,發音相似。
西藏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元朝以後,中央政權始終對西藏行使著有效管轄。藏族人民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員。 西藏唐宋時期稱為“吐蕃”,元明時期稱為“烏斯藏”,清代稱為“唐古特”、“圖伯特”等。清朝康熙年間起稱“西藏”至今。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西藏叛亂平定後,中央政府開始對西藏進行全面直接管轄。1965年9月9日,西藏自治區正式宣告成立。
藏人起源
西藏最為廣泛的一個傳說,在遙遠的古代,一隻獼猴與羅剎女結合,生育了雪域高原藏族的祖先。
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藏地古代歷史缺失,大多靠民間傳說以及漢文史書記載片段,除了上述獼猴傳世的傳說,漢文史書提及吐蕃源自西北地區,有文化學者認為漢藏兩族均屬於於古羌人後代,但均未有定論。
最新的DNA技術做的人類遷徙研究認為,漢藏兩大民族基因在距今約2-3萬年時開始分野,顯示2萬年前已經有人類在青藏高原活動。
藏王第一個宮殿 山南地區的雍布拉康
吐蕃崛起
古代西藏漫長的歷史中,藏人多是從事遊牧業,但從公元 起,西藏山南雅礱河谷地帶的一支農業部落逐漸興起壯大,傳說中的吐蕃王室始祖聶赤贊普率領下,吐蕃部落勵精圖治,在青藏高原發展起來。
一位生來就雙目失明的部落領袖達布聶西當政時期,吐蕃開始武力擴張,但隨著國力大增,吐蕃王朝內部爭權奪利的政治鬥爭也開始激化,繼任的達布聶西的兒子南日倫贊在叛亂紛爭中,被下屬進毒遇害。
當時是漢地的唐朝時期,達布聶西的孫子、13歲的松贊干布在危難之際被擁戴繼承父親王位成為贊普。13歲的松贊干布表現出驚人的政治手腕:他一上臺就下令對毒殺父親的首謀和叛亂領袖進行滅族屠殺,斬草除根,震驚吐蕃內外,很快建立起威望並站穩王位。
松贊干布一連串的征討,經過連年征戰,吐蕃從一個雅礱河谷的農業小國逐漸將眾多小國擊敗,一統高原,藏民族也從此形成。
攻破長安
松贊干布時期是吐蕃王朝最為興盛的時期,在河西、四川等地與唐朝發生了多年衝突,唐高宗時期,吐蕃攻佔如今的新疆南部、青海的大部、讓唐朝與外界的貿易要道絲綢之路形同癱瘓,雙方開始大規模會戰。
公元670年,薛仁貴率軍十萬西征,想要為被吐蕃滅掉的吐谷渾復國,不了因為各種原因唐軍大敗。8年後,唐軍再度派軍18萬與吐蕃大戰與青海湖一代,唐軍再敗。
儘管此間雙方曾和親,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後入藏,曾一度帶來和平和交流,但吐蕃與唐朝在西域和青海的爭奪戰爭一直不停,此消彼長,整體上吐蕃佔了上風。
唐穆宗年間,唐蕃雙方終於決定結束漫無休止的衝突,決定會盟。雙方先是在長安簽署協議,隨後移在拉薩再度會盟,讓雙方宰相以下各位大臣均簽下名字,目前這份漢藏雙語的碑文至今保留在大昭寺門口。
佛教興起
在赤松德贊贊普時期,發生了一件影響西藏深遠的大事:贊普從印度迎請佛教高僧蓮花生大師進藏,用來對付王朝內部原始宗教本教和外來的佛教之間的衝突,蓮花生一路弘揚佛法、與本教勢力鬥爭,逐漸地佛教取得勝利。
公元797年,赤松德贊去世,28歲的次子牟尼贊普繼位,篤信佛教善良軟弱的他試圖解決藏地的貧富懸殊問題,但卻觸動了強大的後族貴戚的利益,上任一年多就被母后進毒殺死。
赤德松讚的兒子熱巴巾繼位後,繼續推動佛教,規定7人供養1名僧侶的制度,吐蕃境內佛教僧侶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和確立,但這種傜賦的加重僧侶的社會地位提升導致大批農牧民出家為僧,又減少了農牧業收成,也逐漸引起原本對佛教排斥的王公貴族不滿,矛盾逐漸激化,36歲時,熱巴巾酒醉熟睡時被人扭斷脖子身亡。
滅佛運動
熱巴巾被謀殺後,他的哥哥朗達瑪被反對佛教尊崇本教的一些大臣擁立為贊普,在貴族大臣的支援下,朗達瑪開始將佛教妖魔化,並從拉薩大昭寺開始破壞,將寺院關閉、僧人解散、佛像和經書沉入水中。一些高僧則被追殺和流放,一些佛教人士則偷偷埋藏經書和佛像,一些僧人不遠千里逃入漢地的青海河西一代。
後來,就在朗達瑪贊普正在和大臣在大昭寺外面參觀唐蕃會盟碑的時候,一名披著黑色長袍頭戴黑帽騎著黑馬的人前來拜見,就在朗達瑪不注意的時候,這名黑衣人趁著磕頭時機從黑色長袍袖子裡拿出弓箭,將朗達瑪射殺後上馬逃逸。
假冒太子
朗達瑪死後,關於王位繼承的問題又成了矛盾。他的長妃那囊氏一直未育,次妃蔡邦氏則在朗達瑪死前已經懷有一子,長妃擔心蔡邦氏的孩子將會繼承王位威脅到自己,因此也開始用毛布纏裹肚子,裝作有孕在身。
很快,次妃蔡邦氏生下王子,因為擔心被害晝夜派人燃燈守候,取名“斡松”,意為光護。看到次妃生下男孩,長妃那囊氏急忙從外面買來一乞丐的男童,自稱時自己昨夜所生,要求立為王子。
正統爭奪之戰,持續了數十年,這場內戰包括駐守甘青地區的守將都被捲入,導致吐蕃實力大幅削弱,遠離本土的安多、康區相繼爆發人民起義,唐朝也沉寂收復了河西和隴右等地被吐蕃統治百年有餘的地方。
吐蕃的強盛在於常年的對外擴張,來維持內部各勢力的穩定平衡,內戰極大的消耗了吐蕃國力,內部各地包括各民族的矛盾開始浮現,自此王朝開始瓦解,青藏高原最強盛的時期結束。
佛教興起
在朗達瑪滅佛時期,拉薩附近山中修行的三名僧人,得到訊息後一路向北方逃亡,經歷各種艱難險阻後經阿里地區,逃入西域的和田地區,隨後又轉輾前往青海,當地出於王朝邊陲,佛教尚得以立足,三人在青海湟水北岸的紅崖上鑿洞修行,並逐漸弘揚佛法,史稱“三賢哲”。
吐蕃內戰後期,佛教逐漸復甦,但經過幾十年隔斷已經無人能通曉佛法,於是贊普王室後裔派出魯梅次臣燈10名聰穎青年前往青海學法,向三賢哲求法。這批人最終都得到諸多教誨獲益良多,十年後,10名僧人回到西藏,從山南被廢棄的桑耶寺開始弘法。
隨後,10人分散各地,在西藏先後建起近百座寺院,佛教逐漸開始復甦。
歸附元朝
公元11世紀,蒙古勢力崛起,成吉思汗鐵騎開始橫掃歐亞大陸,因宋朝久攻不下,忽必烈決定繞道西藏南下進攻當時的大理,期間受到薩迦派教主八思巴的極大幫助,從此兩人結下深厚友誼。
很快,八思巴成為忽必烈的精神導師,此後忽必烈在北京繼承大漢之位,八思巴也被封為國師,成為元朝統一中國之後的全國佛教最高領袖,此後更是升級為帝師,他也在西藏建立了歸屬於元朝的地方薩迦派政權。
公元13世紀初,建立對西藏的統治。
明朝尊佛
明朝擊敗西北地區的蒙古勢力後,這些地區的藏族首領看元朝大勢已去,開始和明朝政府接觸,紛紛內附。
明朝皇帝延續了元朝皇帝的做法,對舊有的西藏高僧繼續授以國師之名,藏地各派掌權者及高僧隨即紛紛派人入朝請求封號。明太祖則是有求必應,一時間藏地國師遍地開花,為了互相攀比,自此往來京城僧人絡繹不絕。
清朝施政
清朝對西藏的施政管理,在總結元明兩朝治藏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和形勢變化作了重大而全面的調整,例如:設定駐藏大臣總攬全藏;調整西藏地方的政教管理體制;賜封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名號,並確定了金瓶掣籤制度;確立西藏地方涉外事務、邊境國防的決定權歸中央等原則;勘定今西藏與青海、四川、雲南間的界線;規定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的轄區及許可權,劃分了駐藏大臣直轄區。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次年建立了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明文規定:西藏是中華民國22行省之一。此後正式頒佈的《憲法》等法律法規,也都明確規定西藏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
1912年7月,民國政府設立管理蒙藏事務的中央機構——蒙藏事務局(1914年5月改稱蒙藏院),並任命中央駐藏辦事長官,直屬國務總理,例行清朝駐藏大臣職權。
1929年蒙藏院改製為蒙藏委員會。
1940年4月,蒙藏委員會在拉薩設立駐藏辦事處,作為中央政府在西藏的派出機構。
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在拉薩舉行成立大會,正式成立。